以前不明白历史为什么喜欢贬低刘邦,而褒奖项羽,甚至小说也是如此。后来便明白了,以前的历史都是由权贵把持的,他们当然希望遇到一个让自己世代罔替的君主,巴不得自己立一次功,子子孙孙就可以坐吃山空。而我相信历史上也写过客观的历史,只是在权贵子弟的主流文化下,这些作品受到打压慢慢沉默于世间。下面,我们就从百姓的视角,分析一下楚汉之争时,刘邦能够战胜项羽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刘邦虽然根本出发点是为了自己,但却有利于百姓休养生息。很多人觉得刘邦杀韩信之类比较不齿,但却是最明智的选择。如果刘邦不杀他们,他们的后代也会揭竿而起,人的野心只会随着欲望增长。而他们所占的地方,都是富庶的要地,因此他们要爆发动乱,远比七国之乱的危害要大。再说他们真的就没有反意吗?我看未必,英布在诸侯国招募兵马,韩信收纳项羽旧部,这些都是威胁江山的存在。

我们有句话叫:你可以不仁,我不可以不义。但大家想过没有,如果他们准备充足后率先发难,刘邦能打过他们吗?而且又有多少百姓再遭战火,况且韩信拒不出兵威胁刘邦要齐王,彭越、英布也在垓下之围时拒不出兵趁火打劫,如果你是皇帝,对他们能放心吗?而刘邦建立汉朝后实行无为而治,让百姓免遭战火和苛政,这不就是百姓心中的理想君主吗?虽然我们纵观时代觉得不是以人为本,但在那个时期,刘邦受时代局限性做了当时最对百姓有利的事。

其次,项羽这种就是最受权贵喜欢的,比如他非常看重血缘。这才有了草包魏王豹竟然封在了要地,而功勋卓著的英布却只得了九江王。我们换个角度,如果英布不是出身囚徒而是贵族,那么他又会不会是另外一种结局呢?这难道不是最大的不公平吗?而且有些所谓的诸侯王寸功未立却成为了诸侯王,这不是很可笑吗?这必然引起有才能的人不满,这也是项羽陷入内乱的原因之一。

我们再从百姓的角度来说,如果你是一个百姓,你在这些庸弱无能的血缘贵族子弟手里,你的结局又是什么呢?因此项羽的分封其实是历史的倒退,他妄图恢复周王朝的奴隶制秩序,但却忘了,这时候已经不是周王室的天下了。刘邦、彭越等人起兵很正常,毕竟哪个王朝都有野心家,但不正常的是那么多人追随,因为项羽民心尽失。他觉得百姓是秦人,自己屠城的也是秦人,却忘了这些人以后是要成为自己的百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就是特长生和中等生的对决,简单来说就是:项羽长于军事,但只是军事。而刘邦短于军事,但也只是军事。换句话说,刘邦除了军事被项羽吊打之外,其他都胜于项羽。为什么刘邦的士兵做打越多,刘邦的同盟也越来越多,相反项羽的军队越打越少,而同盟也越来越少。甚至是后人的英布、陈平等人都追随了刘邦。其实很好理解,如果项羽是刘邦,他就会重用范增,并且以重用陈平这样的谋士,也会重用一些治国之才。

但项羽就不一样了,他重用的都是一些武将,在项羽的军营里几乎没有类似萧何一些治国之才,唯一有才能的陈平因其而不用而逃到汉营,呕心沥血的范增因为其猜忌愤恨而死。项羽难以击败刘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缺少一个稳定的后方管理者,因此他的士兵才会越大越少。项羽在军事上造诣非凡,以至于他认为军事能摆平一切,都认为军事可以越过文臣,这是项羽失败的根本原因。

纵观两人,简直就是天壤之别。项羽就是老天给饭吃的那一种,投胎于项氏一族,个人由力拔山河,不管哪个天赋都能让人望尘莫及。而刘邦则是老天不给饭吃的那一种,出身乡里且投身魏国,秦国统一天下后成为泗水亭长。但结果却是天弃之人打败了天选之子,上天抛弃了他但生活没有。多年的寄人篱下让他学会了忍耐和察言观色,多年的底层生活让他知道机会和底层百姓的不易,陈胜说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不曾想却在刘邦这里变成了现实。刘邦的一生是非常励志的,如果是别人早就放弃了,韧性和乐观是每个人必备的,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