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邹宸 通讯员 王华卫

保护知识产权,关乎创新者的权益,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

4月18日,在浙江金华举行的全省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宣传周活动上,正式发布了《2023年度浙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分析报告》(下称《报告》)及十大典型案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启动仪式现场。 图源: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报告》通过大数据分析方法,对2023年度知识产权案件特点、审判质效等情况进行多维度统计分析。

2023年,全省法院通过深化诉源治理,共计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29119件,审结30189件。此外,新收知识产权行政一审案件37件,新收知识产权刑事一审案件775件,对1252人作出生效有罪判决。

值得一提的是,在相关判决过程中,浙江法院加大损害赔偿力度,发挥惩罚性赔偿制度功效,体现严格保护的法律效果,全年知识产权案件依法判决赔偿总额达13.01亿元,平均判赔额18.9万元;针对知识产权领域的恶意严重侵权行为,敢用、善用惩罚性赔偿,依法提高侵权成本,去年适用惩罚性赔偿案件共28件3.19亿元。

如宁波知识产权法庭在涉“太太乐”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案中,考虑到被告不仅以侵权为业,并且在被行政处罚后仍持续实施侵权行为,便按照被告侵权获利的5倍计算损害赔偿数额,让恶意侵权人付出沉重的违法代价。

2024年浙江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新闻发布会现场。 图源: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为了持续助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护航新质生产力,全省法院坚持公正司法、能动履职的原则,依法平等保护中外权利人合法权益。2023年全年,全省法院共新收涉外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793件,涉及美国、韩国、德国、日本等十余个国家。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王亦非介绍,在涉外知识产权民事案件当中,逾98%的案件原告系外方当事人,其中大部分外方当事人的诉请获得全部或部分支持。“我们依法平等保护中外企业,助力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王亦非表示。

除涉外因素外,涉网因素也成为知识产权案件的一显著特征。近年来,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浙江,涉网络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明显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9-2023年涉网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收案数。 图源: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报告》显示,2023年全省法院新收涉网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18820件,同比上升1.70%。为保障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浙江高院去年专门发布《关于打造“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示范地”服务保障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的实施意见》以及涉数字经济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促进数字产业、平台经济向善发展。

另外,在浙江“全域数字法院改革”牵引下,全省法院不断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数字化建设,“法护知产”集成应用已在全省推广,获评国务院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典型案例。由绍兴柯桥法院试点研发的“版权AI智审”子应用已成为全国试点,向多个省市法院推广,目前该应用共反馈互联网图案查重结果2869件(含外省623件),有效规制权利滥用和虚假诉讼。

潮新闻记者获悉,今年是浙江法院连续第15年围绕“4·26”开展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系列宣传活动。全省法院接下来将聚焦“知识产权转化运用 促进高质量发展”主题,组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集中展现打造“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示范地”的新进展、新体会,以及服务保障浙江高质量发展的新收获、新感悟。

“转载请注明出处”

内容来源:潮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