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然发觉我们家的桂圆小盆友在模仿打电话时,是五指并拢一个手掌贴耳朵上, 而不是我们常见的比个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细想,这位芳龄2周岁的小盆友真没见过带听筒的座机,只知道手机的接听方式。

各位给家里10后20后的孩子比6这个手势试试,估计大部分都是一脸懵..

技术发展太快,好多东西在生活中已经消失了,但是还活在我们的语言里,留下“旧词”和“新事”不搭配的用法,后人估计得费一番搜索,才能理解。

这期,我们就来聊聊这些语言遗产。

好,那我先挂电话了!

说着这句社交结束语,做的动作不是“挂住”而是按一下屏幕的红点。为何“说一套 做一套”?

这是因为电话刚出现的时候是固定在墙上的, 所以通话结束后,要挂回墙上,用的象形词。这个说法是中英统一的, 英文也说hang up. (挂住)电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电话,还有一个语言遗产,“你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是因为原始的拨号盘电话,上面有一个可以旋转的圆形装置,转动角度的差异对应不同的数字,以产生不同的通断次数、相应的脉冲电流,远方的交换机通过识别这个脉冲信号,就可以判定用户拨出的是哪几个数字,从而完成一轮电话通话。

拨号盘电话虽然被淘汰了,但是在语言上仍然通用。

出门,记得把灯拉了!

有谁还记得拉灯绳儿吗?

垂在墙上的细细的绳儿了,咔哒一声,灯亮了;咔哒一声,该睡了。可不敢大力, 拉断了一顿训跑不了。

如今主流的灯具控制,已经都是开关面板了。灯绳虽然没有消失,但也仅仅是作为一种复古的设计元素,被沿用。

我很喜欢,这种感觉,所以我家到现在还有一个带灯绳的百褶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要是问现在的小朋友,估计得一脸问号: 恩?“灯”还能拉了? “拉”的是光吗?

咱只能说,你的童年, 我的童年, 好像不一样(扶额苦笑版)。

‬我是来打酱油的!

“打酱油”这过气网络梗,熟悉吧,“吃瓜群众”最爱打酱油,主打一个不参与, 只路过,旁听一下。

“打酱油”还有一种意思, 指的是孩子大了, 能干事了, 可以说“我娃都能打酱油了”。

在以前,这个词是真的和酱油有关,因为那时候酱油都是零卖零卖的, 顾客要自己拿着瓶子去商店,称量,买酱油回家。

语言没变, 不同时代和语境下,意思却千差万别。细究起来,还真的点画面感,打着酱油的同时,耳朵竖起来听一听别人的八卦……

‬妈妈,给我放一个动画片!

放一个? 咋的, 动画片是被关起来了吗?

这词用的实际和以前的放映机有关,传统电影放映机主要通过放大胶片上的影像并将其投射到屏幕上,电影胶片经过放映机身上的阅读头时,阅读头中的光电管把胶片上的影像转换为电信号,这些信号被分解成红、绿、蓝三个颜色的光信号,然后通过镜头将影像投影到屏幕上。

虽然我们现在用电子设备, 只需要点击一下, 就能看视频, 但没有说“点一个片子”,所有音频和视频类的打开,还是沿用的“播放“。

好似一种顽固的“语言的继承”。

用水壶,烧一下水!

以前就是生火烧水, 虽然如今用电水壶加热的多,但是人们的语言使用习惯, 还是烧水。

有种语言的发展跟不上科技的感觉。

回家,我得先蹲个马桶!

蹲坑,还没有被淘汰,但依然有这种混用的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蹲马桶!马桶明明都是坐着的。

这文章,什么东西嘛!

“东”和“西”两个方向名字, 合并起来却可以代指一切,人, 物, 事, 抽象的和具体的, 是个超级宽泛的词。

它的来源与商业活动有关。在东汉时期,洛阳和长安是两大商业城市,人们将在这两座城市购买货物称为“买东京”和“买西京”,从而“东西”逐渐成为了货物的代名词。

当然,关于东西来历的说法并不止这一种。

具体那种准确,不得而知,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它是从错用,变成了正经词语了。

类似的语言错词组,还有好多。

比如“打水去”“摇车窗”“开火车”,每个都有它的来历, 事物在不断变化, 语言却得以保留,既违和又有趣。

语言也是在这样的错误中,一点点前进、丰富的,或许有一天,我们还大多能联想到来源的词语,也需要后人来考证。

——新住近期热门内容——

点击卡片,关注新住每日更新「居住」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