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宣布,永久退出中国院士竞选!”2011年,当主动撤销美国绿卡的饶毅回到中国竞选中科院院士的时候,在第一轮惨遭淘汰,随后便赌气表示永不参选!

施一公仍旧保持低调,继续准备下一年的竞选,果然选上了,而饶毅也果然没有再参选。

对于他们落选的原因,各种说法甚嚣尘上,要说饶毅的学术研究成就不够,那也是站不住脚的,因为饶毅的成就有目共睹。

在父亲的影响下,饶毅很小就对医学感兴趣,并且在1978年考上了医学院,正式踏上医学研究之路。

读大学时,他又受到舅舅的影响,认真学习攻读研究生。考上研究生后,他遇到了影响他人生的老师张安中。

张安中是我国神经药理学的大佬,不仅理论知识过硬,研究成果还突破了我国药物学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张安中告诫饶毅一定不要拘泥于课本上的知识,而是要注重实践,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在张安中的教导下,饶毅拨开云雾,开始在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参加了各种学术会议,成为名列前茅的优秀学生。

研究生毕业后,他又到美国加州大学进行更系统的学习,并且仅用了6年就从加州大学毕业,并且被美国高校评为教授。

此后又到美国著名的西北大学任教,实力是有目共睹的。因此说他科研成就不够,那是无稽之谈。很多一次竞选的教授都表示他的科研成就没问题。

那么是什么问题?难道是国籍?

很多人说,精英人才都是为国外培养的,留学生一到国外就不想回来了,让国家白培养一场。作为之前在国内大放异彩的饶毅也在他们“声讨”范围中。

然而2007年时,饶毅突然宣布撤销美国绿卡回到祖国,并且担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的院长。

在进行教学的同时,他还坚持进行一系列研究,获得了诸多研究成果。并且在竞选中科院院士时,他和施一公都是中国国籍。

不是科研成就不够,也不是国籍问题,那还能是什么原因?有人说出了最令人信服的说法:脾气太直,不懂逢迎。

在国内时,饶毅的老师是张安中,手握各种资源,饶毅又是他很喜欢的学生,因此饶毅根本不用曲意逢迎谁,专心做研究即可。

而到了国外,国外貌似不流行国内人情世故那一套,因此饶毅也只是专注教学和研究即可。

而到了国内,作为一个海归学者,想要进入学术圈子是比较困难的。并且饶毅还有一个最“致命的缺点”——说话太直,并且他是无差别攻击每一个看不惯的人。

2010年时,饶毅和施一公就发表了一篇文章,里面一针见血地批评中国科研制度。

“在中国,获得一个重大项目是不容易的,有一个公开的秘密就是做好的研究,不如和上级、官员打好关系来得重要。”

或许就是因为这样的直言不讳,导致他们在第二年的院士竞选中第一轮就被刷掉了。

或许这就是圈子给饶毅和施一公的下马威,气急的饶毅选择在社交平台发表自己不再参选的宣言。

不过他没有被吓到,仍然“路见不平一声吼”,2019年时实名举报了三名科学家,列出证据证明他们学术造假,目的是骗取科研经费。

在后来的采访中,他还表示亲眼看见备受尊敬的老科学家对着处长点头哈腰。

出任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后,他又重拳出击,表示在22年评选的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中,没有首都医科大学不公平。

“明明在疫情时首医系统承担了近90%的任务,却没有被选上,而那些选上的高校根本没有公共卫生领域的研究。”

对于饶毅这样敢于站出来发声的勇士,网友纷纷力挺:他不仅有实力,还有勇气!

虽然饶毅没有获得院士的头衔,但是他在国内医学领域做的贡献丝毫没有减少,同时他还敢指出关键性问题,是真正的科学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宣布,永远退出院士竞选!”放弃美籍归国科学家,负气发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