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医大这场风波,似乎一下子难以平静 。始终无法落下帷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位是从医六年的 儿科主治医生俞莉医生,另一位是作为南方医科大学的张玉刚校长,成为了这次风波的主角。

俞医生上演“迅速救人” ,却被被南医大认定为教学事故。对于常人来说,这是一个多么有温度的举动。是救死扶伤最好的诠释。

可是这位医科大学校长被网友称为“硬汉”,就是态度跟石头一样硬。始终不动摇。这次事件让人摸不着头脑。

张玉振坚持着他对医学教育的原则。他认为教学质量是不可妥协的底线。教学容不得半点马虎。

虽然外行是不懂,看他这种坚持原则的态度,确实给人一种铁面无私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网上舆情强烈,这校长依然不回复,也不出面解释,甚至拒绝央视采访。

有人称这就是正儿八经的教条主义,过于规章化。为了救人一命,迟到了二十九分钟请问影响了什么教育质量?这并非叫坚持原则,而是过于教条。

有些医学界人士也纷纷认同是教学事故,力挺南医大。说救人不是迟到的理由 ,治病和教学是平等的。医院有强大的临床治疗团队,不需要俞医生的参与。

仔细想来,恰似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俞莉不仅是一名医生,还是一名教师。有双重身份,救治病人和教学该怎么平衡?

在那个紧急情况下,当时医院救治团队是否已到位。如果确实有医生去抢救 ,那么俞莉医生应该去教学。就像有医生分析的,教学只有一人,而抢救的医生有多个。

但是面对患儿病情严重,如果当时只有值班的年轻医生,救治团队没有到位。这个时候她投入于抢救是无可厚非的,毕竟救人为首位,哪里有时间去报备?这种情况下是不应该被处理。

作为外行的民众,认为医生的初心就是救死扶伤,教学是可以延迟,救人第一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内行人,他们考虑到治病和教学是平等的,都很重要。

这个分歧的焦点在于认知上。才会在网上越闹越大。

但是作为医科大学的校长理应出面解释,还原当时的情况,俞医生是不是非救治不可,还是有更强医生也在,不需要她参与。

据说抢救是早上7点左右,有高水平医生在吗?这个病患又是俞医生分管的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俞莉既是医生必须治病救人,又是老师就要教书育人。在救人与教学发生冲突,自己处理同时,如果能急呼水平更高的医生急救,尽量不耽误教学也是重要的。

随着舆情的持续升级,虽然大多数民众是站队俞医生,指责南医大的做法。她表面上是赢得常人的赞誉。但是在这件事的处理上,她还是输了。

这个风波会把当事人推到一个十分尴尬的地步。这条鸿沟也越来越大。她是进退两难。

校方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是否过于生硬,缺少了基于现实考量的人文关怀。规则是冷冰的,但人是有温度的。是否应该更人性化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规则当然也要遵守,这种医学规定与大众同情之间的矛盾,使得这次争议不断。

希望南医大出面解释清楚,让人心服口服。或者减轻俞医生的处分,早日平息这场风波。

不管这事后续如何,我们任何人都要有正确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