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心理学:我将通过心理学的解释,去理解这些社会热点事件背后的心理机制,从而更好地看待和应对这些事件。我在厦门,欢迎您的随时联系,希望能帮助到您。

事件详情:甘肃,一救护车把56岁的肾衰竭病人拉回家后,在家里维持了6个小时,家属就准备放弃,把呼吸机停了。这时,病人在纸上歪歪斜斜写了几个字,“求别拔管,还想活!”家属看到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他们也想继续帮他治疗,也想他可以早日康复,但这不是没有办法了吗,已经被救护车拉了回来?但凡有一丝希望,也不至于决定要拔管啊。最终,家属还是忍痛把呼吸机停了。之后家属们坐在床前陪着患者,十几分钟后,饱经病痛的他,就这样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动拔管和放弃治疗是有区别,前者涉嫌故意杀人罪,后者不构成犯罪,在病人有明确求生欲的情况下主动拔管,只能说有的部分留由道德评价吧。

这个新闻里家人给有明确求生欲的病人拔管涉及到一系列道德、伦理和心理层面的考量。在这个问题上,需要权衡病人的自主权、尊严以及家人的关爱和道德责任。让我从人本主义的视角来探讨这个问题。

人本主义心理学首先强调个体的尊严和价值。每个人都应被视为独特而有尊严的个体,拥有自我决定的权利。因此,病人的自主权被视为至关重要的。如果一个病人表达了不再接受治疗或继续维持生命的意愿,这个意愿应该被尊重,反之亦然。拔管是终止生命延续治疗的行为,必须在尊重病人自主权的基础上进行,而不是由家人单方面做出决定。

同时人本主义心理学也重视人际关系和社会联系。家庭是一个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家人对于病人的关爱和照顾在恢复和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家人可能会面临一种内心的冲突:他们想要尊重病人的自主权,同时又必须考虑实际存在的问题和情况。

在明确现实的情况下,要鼓励家人与病人进行坦诚沟通和理解。家人应该尝试理解病人的意愿和求生欲,同时也要表达自己的关切和爱意。通过开放的对话和互相尊重,家人和病人可以共同做出决定,并期待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即使家人最终决定拔管,他们也一定需要考虑到自己的道德责任和内心的伦理负担。他们必须确保这一决定是基于病人的最大利益和尊严,基于最无奈的现实综合考量,而不是出于自己的私利或情感压力。此外他们还需要准备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愿意接受可能出现的后果和批评。

对这个事,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