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时期,聂元梓名声在外,让人不寒而栗。她是北京地区红卫兵团体“五大头目”之一,虽是女流之辈,却敢于张贴大字报——《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矛头直指北京大学的“走资派”。

在聂元梓的主导下,北京大学校长陆平、以及几个副校长都被打倒,学校几乎陷于瘫痪。后来情况更加严峻,1967年底,周培源先生被红卫兵抄家,书籍、资料被弄得满地狼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今天故事的主角并不是聂元梓本人,而是她的丈夫,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的吴溉之。

工人的保卫者

吴溉之,1898年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爽口乡郊源村。吴家从事小商小贩,有一定的积蓄。因此,吴溉之从小就可以背着书包,进入学堂读书。

青年时期,吴溉之接触了马列主义,受到感召的他在1924年7月就加入了党组织。彼时,正值两党第一次合作,关系融洽,吴溉之凭借着共产党员的身份,考入了黄埔军校,后续还参加了北伐战争。

1927年4月,两党分歧显现。在历史的关口上,吴溉之被调往上海总工会任政治宣传干事、工人纠察队队长。纠察队手中拥有武器,吴溉之时刻关心着局势的变化,必要时刻准备进行武装斗争。

那几个月,吴溉之率领工人纠察队站岗放哨,维护工人阶级的正当权益。可蒋介石还是联合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上海实行了大屠杀,封闭了总工会。

不服输的吴溉之带领工人纠察队同国民党右派进行了斗争,无奈实力弱小,不幸被捕,关入了龙华监狱。

幸运的是,吴溉之得到了组织的营救。仅仅一个月,吴溉之就被保释出狱。重新获得自由的吴溉之并未中途放弃自己的信仰,而是乘火车抵达武汉,接受了新的任务,担任工人纠察队副队长。

7月,吴溉之任贺龙二十军警卫营排长,于次月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保卫了周恩来、贺龙、刘伯承等起义领导人的安全,及时发现和抓获了投敌叛变的反革命分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此,吴溉之还受到了周恩来、贺龙的表扬,让他再接再厉。

最高法的副院长

长征时期,红军路过雪山,毛主席站在山脚下,指挥部队上山,看到吴溉之后,便对他说:“溉之,加油啊,过了雪山就是平地了。”

部队快到岷山山顶时,突然狂风大作,乌云翻滚,一个战士说自己不行了,要休息一下。吴溉之立马大声对这名战士吼道:“这是什么地方,不能休息,眼睛一闭,就再也睁不开了,要活命就赶紧爬。”

可这名战士或许是真的精疲力竭了,坐在地上不肯走。吴溉之这下真急了,硬是将他拉起来,半扛在肩上。可是到了山下,那战士还是因积劳过度,牺牲在绵绵的山脚下,和尘土融为一体。

这件事让吴溉之记忆犹新,给了他很大的触动。后来,他常对子女说起这件往事,还告诫子女们:“革命的成功来之不易,是多少人用生命换来的,你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本!”

建国后,吴溉之出任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副院长。上任伊始,吴溉之顾不及许多,就在办公室安装了一架行军床。

那时候,事务多,案件层出不穷,吴溉之很少回家,不分昼夜,像工厂里的机器马达——连轴转。

1950年,吴溉之和张志及最高人民法院委员们一道,起草了《最高人民法院试行组织条例》,让最高人民法院机构的设置、运转有章可循。

另外,吴溉之还提出了有关人民法院审判制度的几个根本性的问题:一是审级制度,强调采用三级两审制,特殊案件可采用三审终审或一审终审制度。二是上诉制度,强调必须充分保障当事人的上诉权利。

1966年,吴溉之和聂元梓有过一年的短暂婚姻。因为动乱,两人分道扬镳,吴溉之也受到了波及,于1968年去世。1979年,中央主持冤假错案的平反工作,吴溉之恢复了名誉,想必泉下也可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