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周卓玥

近日,备受瞩目的电影《我们一起摇太阳》引发观众热议。影片中的女主角凌敏因男友不慎猛拽内瘘侧手臂,导致内瘘堵塞,不得不接受重新造瘘的痛苦过程,令众多观众为之捏把冷汗,也引发了公众对于如何动静脉内瘘这一“生命线”的关注。

在临床上,内瘘闭塞是肾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动静脉内瘘作为肾病患者接受透析治疗的重要通道,其日常养护至关重要。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主治医师聂蕙斌,请聂医生为大家解答关于动静脉内瘘的健康知识。

什么是“动静脉内瘘”?

据聂医生介绍,“动静脉内瘘”被誉为透析病人的“生命线”,是负责将血液引出至体外循环装置并回输到患者血管内的通道。这一通道的建立,依赖于精细的外科手术,将患者外周的动脉与浅表静脉进行连接。通过这种方式,动脉的血液能够顺畅地流入浅表静脉,使得静脉的血流量显著增加,管壁也随之扩张和增厚,达到静脉动脉化的效果。这样的改造不仅满足了血液透析所需的血流量,而且血管直径和深度的适中,也便于进行穿刺操作,从而确保了血液透析体外循环的顺利进行。

肾病患者透析治疗的“黄金通道”

在肾病患者的治疗中,血液透析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措施。聂医生指出,血液透析需要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进行循环,且对体外血液循环的流动速度有明确要求,每分钟至少需要达到200毫升以上。为了确保透析的充分性,时间和血流量成为不可或缺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建立合适的透析血管通路至关重要,这是实现血流量要求的关键。

在透析血管通路的选择中,直接穿刺体表静脉往往难以达到血流量要求,体表静脉的流量大多限制在每分钟100毫升左右。相比之下,动脉和深静脉是满足流量要求的理想血管。然而,有些患者可能会疑问,是否可以直接穿刺动脉进行透析?

聂医生解释说,虽然在过去,直接穿刺动脉作为透析通路在某些情况下确实存在,但这种方法存在诸多缺点。首先,疼痛是患者难以忍受的问题,与抽血相比,透析直穿动脉所带来的疼痛感更为剧烈,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适。其次,直穿动脉也存在很高的风险,包括跑针、压力大等问题,更重要的是,这种方法对动脉的破坏是巨大的,可能导致动脉夹层、动脉瘤等严重后果。一旦动脉受损,后期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成功率将大大降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动静脉内瘘示意图

因此,对于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肾友,医生推荐建立动静脉内瘘,通过手术将动脉血直接引入静脉中,使表皮浅静脉具备足够的血流量,既能满足透析需求,又便于透析穿刺和透析后的按压止血,不仅能够有效提高透析效果,还能降低患者的痛苦和风险,是肾病患者透析治疗的“黄金通道”。

做瘘后的注意事项

1.每日触摸内瘘有无搏动、震颤;

2.每天检测血压,防止低血压造成内瘘栓塞;

3.睡觉时不能压迫术侧肢体,以免形成血栓;

4.防止磕碰内瘘侧肢体,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场所,如遇到拥挤的情况,将造瘘侧手臂置于胸前;

5.禁止在内瘘侧肢体输液、抽血、测血压;

6.避免术侧肢体戴手表、手镯等首饰;

7.避免提重物;

8.穿宽松的衣服,避免穿袖口紧的衣服。穿衣时先穿内瘘侧上衣,脱衣时先脱没有内瘘侧;

9.尽可能避免腹泻、发热、大量出汗、低血糖、低血压等情况。

动静脉内瘘堵塞应急处理:如何妥善应对?

当动静脉内瘘出现堵塞时,患者需密切留意一系列典型症状。首先,堵塞部位的血管可能产生疼痛感,且触摸时可能感知到硬结的存在。其次,内瘘血管杂音可能明显减弱,甚至转变为高调杂音,同时原有的震颤感也会减弱或完全消失。此外,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可能会遭遇血流不畅的困境,血流量甚至可能低于120 ml/min的警戒线。

聂医生建议,面对这些警示信号,请患者尽快与所在血透中心的医生取得联系,避免自行按压或揉搓疼痛部位,防止局部血栓脱落,进而引发严重的血栓栓塞事件,危及生命。患者应按照专业指导进行后续处理,确保动静脉内瘘的安全与稳定,为血液透析治疗提供可靠的血管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