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史学家卡尔·贝克尔曾说:“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

读历史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没有历史,你的今天将变得盲目,你的明天也变得没有意义。

《琅琊榜》截图

其实你每天都要完成历史学习乃至研究所包含的所有基本过程,每一个正常的人每天都在利用历史,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要学习历史。

学习历史不是为了满足猎奇的求知欲,不是为了能够增长谈资,而是要能够“通古今之变”,从而获得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启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用“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姑娘”这句话来质疑学习历史的价值,认为它因时间流逝及记载的偏颇和缺失而导致模糊不清,同时,不同的观点和立场使得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解读千差万别。

然而这就是历史的一部分,正是这样的历史,值得反复阅读和揣摩,帮助读者找到做人和做事的密码,历史虚无主义不是历史的问题。

说到读史,很多人会从《史记》和《资治通鉴》入手,但是其实初学者并不适合。相较之下,小北推荐更适合普通人体质的《细说五千年:写给普通人的中国史》。

《细说五千年:写给普通人的中国史》购书读者福利

规则:凡各平台购买《细说五千年:写给普通人的中国史》读者,均可添加小助手微信,提供《细说五千年》购书凭证,核实后即可加入购书读者福利群,丰厚福利!购书群福利如下:作者直播连麦、编辑经验分享、隐藏福利品发放……(⏰时间:4.17-5.10)。

这套书被称为“喜马拉雅上最好的中国史”,它从一开始就拒绝年代和事件的堆砌,致力于挖掘事件背后的人性、原因和影响,从而帮助读者迅速把握最重要的史学经验和智慧

比如下面要提到的两则历史故事,如果只是简单地人云亦云,那读了还不如没读历史,只是增长了自己固执的偏见而已。

但是通过枫落白衣的文字,我们得以看清全貌,纵览人物的起伏和命运,立体地吸收和借鉴人生哲学、处世之道、用人之术……

而像这样的案例在书中数不胜数,从三皇五帝到末代天子,从白山黑水到海岛南疆,从焚书坑儒的真相到“兵仙”韩信的矛盾抉择……

这本书让“不可理喻”的史实变得可以理解,帮助你洞察人性幽微、看清历史规律、把握思辨智慧、学会写作说理

宋襄公“蠢猪式的仁义”背后

宋襄公的“蠢猪式的仁义”广为人知,连带着使得泓之战也出名,在这场战役中,尽管宋军先到达战场且占据有利地形,而楚军人数众多却需渡河。宋襄公拒绝了在楚军渡河时发动攻击的建议,坚持要以仁义行事。

宋襄公拒绝突击,要待楚兵渡河列阵后再战

《东周列国志》截图

结果,当楚军整顿好队伍后发动攻击,宋军迅速溃败,宋襄公亦在战后不久因伤重身亡。

不过,宋襄公真的那么在乎“仁义”吗?历史上宋襄公邀请曹、邾、滕、鄫四个小国在曹南会盟,只因鄫国国君来得太晚,宋襄公直接命令邾国国君把鄫子拎到河边给杀了,说是为了祭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周列国志》截图

用人来祭祀天地是商朝人的不良习惯,宋国是微子启的封地,宋襄公是商人的后代,有历史研究者认为,宋襄公争夺霸主的真实目的,是要恢复商朝。

他的哥哥子鱼就尖锐地说过他:“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宋襄公的问题还不纯在仁义,他的格局、识见、智力、价值观看起来都不太行的样子。

我们会发现宋襄公这个人,看不见时代的风向和趋势,不能很好地区分手段和目的,甚至于用“仁义”等符号自我麻痹、自我欺骗,更关键的是他还缺乏自知之明,让宋国军队为他的愚蠢买单,而这反过来又印证了他的不仁不义。

《东周列国志》截图

这些引发了对宋襄公行为的更深思考,问题并非出在道德选择上,例如他对晋国公子重耳的帮助就带来了政治上的长远价值。

不只是“蠢猪式的仁义”,任何一个在价值观之间无法自洽、在理念和现实之间无法平衡的人,都是某种程度上的宋襄公。这不仅是对宋襄公个人的反思,也是对我们自身道德抉择、临事决策和行动方式的重要指导。

明君崇祯和忠臣袁崇焕背后

关于崇祯和袁崇焕一直存在各种说法,然而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这样的:崇祯是最可怜的皇帝,连肉都不舍得吃,死后没有留下一分钱;袁崇焕一生征战无一败绩,始终忠于明朝廷,被视为明朝“最后的顶梁柱”,却被凌迟而死。

影视剧《大明劫》中的崇祯皇帝

那么这里就有矛盾了,明君忠臣互不相得,到底是谁出了问题?看历史不能这么简单地下判断,看完枫落白衣对相关历史的分析,你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关于袁崇焕的死,《明史》认为是魏忠贤余党的弹劾与舆论攻势,清人则归因于皇太极的反间计,而现代一些作家视其为朝廷内部党争结果,尤其是内阁成员温体仁为打击钱龙锡采取的策略。

然而,枫落白衣提醒我们,核心原因是崇祯皇帝内心对袁崇焕的巨大不信任和愤恨。崇祯对袁崇焕的怀疑源于其未能收复失地,以及私下与皇太极议和,这些行为让崇祯认为袁崇焕有“养寇自重”的嫌疑。

尽管袁崇焕无疑是忠心于明朝,但他的忠心未能让崇祯感受到,反而引起误解。那么袁崇焕是不是完全白死?这就要说到被他擅杀的大将毛文龙。

这件事最能体现袁崇焕做事不经过大脑。袁崇焕为什么要杀毛文龙?这个问题直到现在,也是争论不休。主流观点认为毛文龙不对,贪污受贿,克扣兵饷,还和后金勾勾搭搭。这些都是袁崇焕当年杀毛文龙时给出的理由。

央视《中国通史》纪录片截图

可是,正因为有毛文龙在后方牵制后金,使得他们有后顾之忧,才不敢倾巢而出。而且,女真人封了四名汉人为王,这四名汉人非常能打,替女真人攻城略地,杀了不少汉人,他们的名字是吴三桂、耿仲明、尚可喜和孔有德,除了吴三桂,剩下三个人,都曾经是毛文龙的手下。

事实是,毛文龙死后还不到三个月,皇太极率领十几万八旗兵,绕过了关宁锦防线,从蒙古人的地盘借道,从长城喜峰口杀入中原。

据说袁崇焕死的时候,当场有人买肉生吃并痛骂“汉奸卖国贼”。那么关于袁崇焕的崇拜怎么来的呢,很大一部分是清朝对其冤死的宣传,以减少中原百姓的抵抗,并合法化清朝的统治,同时通过强调袁的冤屈来衬托崇祯的不是。

一代又一代,袁崇焕从明朝老百姓的“生啖其肉”,到乾隆皇帝的“深可悯恻”,再到民国初年萧一山先生的“盖世之才”,最后到了现代人嘴里的“民族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乾隆年间绘袁崇焕像

后来清朝为了宣扬“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表示得天下于“闯贼”而非崇祯,打着为崇祯复仇的旗号,也不能把他说得太不堪,于是连带着崇祯的地位也有所提高。

崇祯说,“朕非亡国之君,诸臣皆亡国之臣矣”,事实真相是怎么样的呢?枫落白衣认为,朱由检就是一个庸臣制造机

他的一大特点是,为了名声,没有任何担当,总是喜欢找替罪羊。比如洪承畴投降之后,崇祯想议和,就与兵部尚书陈新甲暗中商议,可是后来事情泄露,东林党人指责朱由检是投降派时,他居然恼羞成怒地把所有事情都推到陈新甲身上,一刀砍了,以保持自己高大上的形象。

除了这些缺点,崇祯的性格上还有很多其他缺点。比如,刚愎自用,具体表现就是频繁更换内阁首辅和前方将领;优柔寡断,无论是和清议和、南迁南京,还是和李自成的城下之盟,他都拿不定主意。这当然让下面的大臣们无所适从。

同情崇祯的人也会说他是有优点的,这个不能否认。他勤劳,学问好,节俭,不好女色,有气节等,都是优点,但这些优点当时能让大明王朝兴旺发达,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吗?仅靠“道德”救不了黎民百姓。

央视《中国通史》纪录片截图

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性格的分析,提醒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时需要考虑更广泛的历史背景和复杂因素,也要注意辨明话语的来源和目的,究竟谁赞成、谁反对、谁买单、谁受益。

这种深入的分析有助于理解历史的多面性,让个人发展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思维模式,理解复杂问题的多个维度和后果,从而在个人生活和职业决策中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并促进养成受益终生的批判性思维。

最后,跳脱出具体的人物爱憎来看历史,又会有大不一样的收获。明朝晚期的主要困境是社会向商业化转型,而政府的制度和政策仍旧围绕农业和土地。

张居正通过一条鞭法尝试将税收转向商品化的白银,但在他死后,无人能继续推进货币和商业改革。随后,白银短缺导致明朝税收困难,财政枯竭。

如果张居正的改革能继续,可能会为明朝带来财政充裕,即使崇祯生活奢侈也不会影响国家财政。明朝的衰落暗示农耕文明已达极限,未来的方向应是向商业和海洋文明转变,但遗憾的是,清朝未能理解这一历史教训。

说说你曾经“一知半解”的历史

以及你是如何通过阅读历史汲取人生智慧的

一位优秀留言读者将获赠这套重磅新书

细说五千年:

写给普通人的中国史(定制版)

枫落白衣 著

所有人都能读的中国史,自读赠人两相宜

购书即得价值149元音频版“中国史话”

京东6.22折活动,¥179即可拥有

限时随书赠送新青年笔记本

-End-

观点资料参考:《细说五千年》

转载及合作请发邮件:scb01@pup.cn

▼点击名片 ⭐标关注我们▼

做自己人生的历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