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前言

华佗作为人称“医圣”的神医,却因不拘小节而落得惨死的悲剧命运,其中潜藏的历史细节备受后人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才华横溢难成大器

东汉末年,豫州汝南人华佗自幼聪慧过人,对医术尤其着迷。他遍读医书,广采名医治法,医术日益精进。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大胆创新,曾亲自开腹探视人体内脏,被称为“仙药”的麻沸散也出自其手。

华佗医术高超,声名远扬,深受百姓爱戴。乡里邻人有疾病困扰,无不向他求医问药。有孕妇难产,华佗巧施针法,使婴儿安然降生;有利器自刃者,华佗紧急包扎,止住血流保住性命。像这样的事迹在本地传为佳话,无数病患蜂拥而至,盛名之下华佗不胜其扰。

然其内心并不以医为乐事,却梦想通过科举入仕做官。华佗少年时便聪明过人,尤其爱好读书。

他博览群书,对古今人事了如指掌,写文章更是词汇丰富,气势恢宏。这样的才华若是投入仕途,必可扬名立万,建功立业。

当时科举制度尚不完善,华佗虽通晓经典,无权势背景难以通过举荐进入仕途。一时之间,壮志难酬的他只能继续行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华佗行医纯属无奈之举。他性格孤傲,看不上门可罗雀的病患。且行医之法专凭经验与勤奋,不如他钟爱的学问需要灵巧的思维与深厚的知识。

可能,华佗宁愿一辈子潜心学问,在乡里开馆授徒,也不想沾染尘世的疾苦处方调理。

华佗自小便展露过人的医术天赋,获全乡欢迎景仰。然而他的内心并不以此为荣,反而对医生这一行颇有微词。

他见识过太多因病魔缠身而生活凄苦的病患,也目睹过因为医术不精而失去亲人的悲痛情景。华佗认为人生苦短,读书学习才是真正的人生乐事。行医虽可救人,但终究难逃一死,不如专注学问获取长生不老的真谛。

这样的念头在少年华佗心中萌芽,逐渐生根发芽。他白天还是勤勤恳恳为乡邻治病,赢得集市里的掌声和喝彩。

夜晚则独自钻研古籍,涉猎天文、地理、兵法等书卷。他平日里所学不多传授给人,就是怕耽误了夜间诗书梦想。华佗渴望通过科举脱离现况,投入仕途一展抱负。奈何当时选士制度浅薄,没有背景实在难以通过考试,他只能继续行医度日。

二、为敌治疾惹祸上身

曹操此时正遭受持久的头痛之苦,大夫医治无效。听闻华佗医术超群,曹操将他召来查治。华佗果然名不虚传,以银针止住曹操头痛,深得曹操赏识。

曹操欲留华佗长期侍治,华佗却推脱道:“头痛可以暂缓,但要根治还需长期调理。”他心生一计,意在通过治疗曹操谋得官位,便假意要回家照顾老母。曹操信以为真,同意他暂时离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曹操头疼的病因极为复杂。他平日勤政爱民,事必躬亲,经常熬夜处理政事,长期睡眠不足是主因。还有心力交瘁,积劳成疾的缘故,当时医学难以完全根治。华佗早已看出端倪,他向曹操夸下海口只是想博取信任,好达到自己的目的。

曹操起初对华佗极为倚重。当日华佗针灸之后,曹操头痛立即缓解,由衷感叹:“神乎其技,仙乎其术!”他亲自设宴款待,称赞华佗医德高尚。华佗也表现得异常恭顺,对曹操称臣低眉,极力讨好。

然而这只是华佗的表面文章。他自认才学过人,骨子里看不起曹操这个已负盛名的军阀。在他心中,曹操不过凭借武力称王,比之他的医德与学识,简直不值一提。他决定暂时服侍,借曹操的手拉自己一把,坐到高位再说。

谁知华佗返乡后不再回来,各种借口搪塞曹操,更使曹操恼火。曹操派人密访,发现华佗母亲根本未患重病,遂强令押回,囚禁于狱中,严刑拷打。

三、死前焚书无人传承医术

狱中华佗受尽折磨,临终前取出平日所著医书要传给看守,被拒绝后愤而焚毁。高明医术就此失传,曹操失去名医,也再无人可治其顽疾。

其实,华佗固然没有恪守医德,但其医术高超曹操也心知肚明。曹操此举,实因为华佗一再欺瞒试图利用自己,加之身份低下难以启用,遂萌生杀意。即便有荀彧劝谏,曹操也明该奸计终究绝非忠臣,痛下决心杀之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