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春,白居易和刘禹锡先后自洛阳返长安。二人相知甚深,数年天涯沦落,再度京城相逢,难免感慨万千。其时迎春花正盛开,似欲迎人。于是白居易代花招客,作了这首诗赠刘禹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代迎春花招刘郎中
【唐】白居易

幸与松筠相近栽,不随桃李一时开。
杏园岂敢妨君去,未有花时且看来。

这首诗通过对迎春花友于松竹、却与纷艳的桃李一时开的特点以及邀请刘禹锡在杏园无花时来看迎春花的描写,借花喻人,含蓄地写出了刘禹锡的政治倾向、铮铮铁骨和倜傥风流的精神境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两句“幸与松筠相近栽,不随桃李一时开。” 本写迎春花,却落墨于松竹、桃李,看似本末倒置,实际是曲笔有致,更有一番深意在其中。从侧面描写出迎春花与松竹为友同处一起栽,不愿随着桃李花一起开的特点。以迎春花的超然脱俗气质,彰显出志存高远的刘禹锡那种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和崇高的品德。自古文人都视松竹为坚贞高洁的象征,诗人巧妙借迎春花来赞赏刘禹锡坚贞高洁的品质。

后两句“杏园岂敢妨君去,未有花时且看来。”欲写迎贵客,却将自己的热情寄托给花,写出了人含情、花有意、同迎客的意境。极为贴切地描写出在杏园里的桃、李、杏等花未开时,迎春花却先于群芳、应春傲然怒放,似乎正在热情地邀请刘禹锡前来观赏。写出了迎春花的特点、热情和气派,从而借花喻人,进一步表现出刘禹锡超群拔俗的品格。

全诗把迎春花和人的精神写照融为一体,小中见大,超然物外,既升华了诗意境界,又点活了人物神采。以花喻人,诗情深致,意境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