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是我国自古以来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2024年4月11日,国家医保局召开上半年的例行新闻发布会,透露了5个医保好消息,跟老年朋友们的慢特病异地直接结算、医保住院报销等热点关注问题有关,一起来了解一下。

今年将增加3-5种慢特病异地就医直接报销

随着医疗资源的公开公示,人们跨省异地就医的选择也日益增加。现在国家在大力推进跨省异地就医(包括住院费用和门诊费用)的直接结算工作,老年朋友们在看病就医方面也将越来越便利

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住院跨省直接结算人次突破千万,达到1125.48万人次,比2022年增加557万人次,增长近1倍。门诊跨省直接结算人次突破1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

还公布了一个重要好消息,进一步扩大门诊慢特病病种范围,增加3~5种覆盖人群多、药物治疗为主、待遇差异小的门诊慢特病病种,让更多的门诊慢特病老年患者能享受到异地直接结算。

目前,糖尿病、高血压等5种门诊慢特病已经覆盖大部分患者群体和费用,增加门诊慢特病病种范围,也让更多患者受益,很大程度上避免老年患者自己垫资和跑腿报销的麻烦了,增加便利,减少成本。

春季易生病,时常感到睡不好、胸口闷、血压高,那建议您揉手上这条神奇的“线”,养肺又养心、防病亦安神!点进视频,和国家认证康复治疗师、中医保健师学愈养妙招!

医保基金累计结余3.4万亿元

现在基本医保的参保人数超过13亿人,大家很关心医保基金的收支情况,尤其是家底情况。这场发布会上公布了医保基金的家底:

2023年基金累计结余3.4万亿元。从收支情况来看,2023年基金总收入2.7万亿元,总支出2.2万亿元,当期结余5000亿元

医保基金收入大于支出,而且累计结余高达3万多亿,总体上是够用的,家底也足够多。所以,这其实是一颗定心丸,让大家对医保基金的运行更加放心。

居民医保没有出现所谓的“退保潮”

一段时间以来,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的波动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城乡居民医保个人缴费基数提高到380元,一些人也感到了压力。

国家医保局透露:从今年3月底的最新情况看,居民医保参保规模与2023年同期基本持平,没有出现所谓的“退保潮”。

虽然居民医保涨价了,但是参保人数并未出现大幅下降的情况。数据显示,2023年底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到13.34亿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医保部门从未出台“单次住院不超过15天”等规定

看病就医是难免的,但是在看病就医过程中,有一些潜规则困扰着广大老年患者。比如,有的医院会规定单次住院不能超过15天,有的则用“医保额度到了”的借口强行让患者出院、转院或自费住院,这些潜规则增加了患者看病的负担。

在发布会上,国家医保局对此正式回应,从没出台过类似规定,坚决反对并欢迎群众向当地医保部门举报,将对相应医疗机构予以严肃处理。这一澄清不仅为广大患者扫除了疑虑,也体现了医保部门对医疗机构行为的严格监管,为广大患者撑腰,这无疑是对患者权益的有力保障。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范围进一步扩大

医保支付方式正在改革中,现在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怎么改革?简单来说就是之前是按照项目付费,改革后就是按病种付费(也叫做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到2023年底,全国超九成统筹地区已经开展DRG/DIP支付方式改革,改革地区住院医保基金按项目付费占比下降到四分之一左右。

改革对于广大老年患者来说,最直接的好处就是降低了就医负担。DRG/DIP付费后,一些地区患者次均医疗费用、住院时间、个人负担部分明显降低

除此之外,医药行业集中采购也将大大降低老百姓吃药贵、拿药难、新药报销久的情况。发布会上公布了降糖药二甲双胍中选价不到1毛钱每片,挤出药物“价格水分”,让更多老年患者享受到实际的价格优惠。且新药从获批上市到纳入目录的报销时间已从原来的5年左右降至1年多,80%以上的创新药能在上市后2年内进入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