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G作为基础性、先导性未来产业,具有前瞻性、创新性、颠覆性、融合性等特点,将全面构筑万物智联的新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战略支撑。近日,北京商报记者走进中关村泛联移动通信技术创新应用研究院,并采访北京市科委负责人,了解到6G技术最新的发展情况以及对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6G发展沃土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北京创新人才资源全国领先,集中了信息通信领域全国领先的高校科研院所,拥有多家国家级科研平台。据Special gate统计,北京信息通信领域顶尖学者近100人,占全国超30%,占全球1/15,稳居全球第一位,是全球信息通信学者集中地,这为6G的发展提供了一片沃土。

正是因为良好的发展环境,北京市涌现出不少丰硕的学术成果,据Web of Science数据,截至2023年底,北京学者在6G领域国际顶会和顶刊上发表论文数量约1915篇,占全国7180篇的26.7%,居全国首位。其中,北京邮电大学率先提出了信息通信发展新范式——智简系统,研制出端到端语义通信系统,为6G技术的应用打开了新局面。

除了高校的力量外,企业也参与其中,共同推动北京市6G建设,中关村泛联移动通信技术创新应用研究院便是其中代表。

泛联院是在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的指导和支持下,由中国移动集团、北京邮电大学和TD产业联盟三家单位发起成立的创新型研发机构,致力于以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求为牵引,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集科技创新中心、人才吸引与培养基地、交叉学科融合、产业创新平台为一体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助力北京市成为世界一流的6G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聚集地和国际科技交流中心。

泛联院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介绍称,泛联院围绕"前沿技术的引领者、开放生态的构建者、自主产业的推动者"三大定位,重点开展6G关键技术研究,打造6G云化无线网络开放平台及6G端到端概念系统样机,构建开放化、场景化的6G联合研发与测试验证环境,为产业界提供集关键技术研究、产品研发、测试验证为一体的开放性公共创新平台,带动更多科研院所及中小企业参与到6G技术验证及标准化演进中,助力构建我国6G产业生态。

经过两年半发展,泛联院已有全职工作人员80余名以及双聘高校老师100余名,建立了20余项管理运行制度,在科研攻关、硬件设施建设、产业生态合作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科研攻关方面,泛联院围绕智简网络架构、新型空口等开展攻关,发布了全国首个6G空口试验平台,可支持100Gbps通信实验,并已调通与毫米波通感一体化、高速可见光等前端模块的对接;无线AI算法获得了无线大数据比赛第一名和全国第二届通信AI大赛第二名;可见光通信方面实现了单管10Gbps数据传输,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人工智能产业链完备

在6G的加持下,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6G网络的高速、低延迟特性提供了更强大的计算和数据处理能力,为AI算法的实时应用提供支持,6G的广域覆盖和高密度连接也将促进物联网的发展,大量智能设备的互联互通将产生海量数据,为AI模型的训练和优化提供更多样化的信息来源。

目前,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链布局已较为完整,记者了解到,产业链条已经覆盖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基础层方面,寒武纪、摩尔线程、昆仑芯位居国内人工智能芯片第一梯队;核心技术及算法层方面,全市已备案上线大模型51款,全国第一,百度文心一言、智谱清言、月之暗面等已成为面向公众服务的大模型明星产品;应用层方面,衔远科技、第四范式、瑞莱智慧等已在传统产业赋能、金融、政务等领域实现示范应用。

从企业数量来看,据多家机构统计,北京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全国第一,如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北京人工智能企业1332家,占全国4474家约30%;毕马威《2023人工智能全域变革图景展望》显示,北京企业数量1638家,约占全国5234家的31%;上奇产业通统计,北京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约2200家,约占全国5574家的39%。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33家,占全国66家的50%。2023年,北京人工智能产业核心产值突破2500亿元,保持了较高增长。

政策保障夯实产业底座

产业链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在人工智能领域,北京市通过相关政策,持续保障算力供给,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底座。北京市科委相关负责人对记者介绍称,北京在海淀、朝阳、经开区、门头沟等区布局智算中心,目前已点亮公共智能算力7400P,并且积极实施算力伙伴计划,发布市区两级算力补贴政策,为北京市的创新主体提供优质的算力服务。

其中关键之一便是全力推动数据要素开源开放。北京市对接国家网信办,积极承接国家重要战略部署,推动成立国家层面数据集工作组,开展安全合规数据集建设,智源研究院开放首期104GB"中文互联网语料库",预计近期发布第二批500GB。

此外,北京市还落实国家首个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先试,出台北京数据要素20条,建设国内首个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打造数据流通与安全治理监管沙盒。

如何牵引创新成果落地应用也是北京市政策重心所在,北京市科委相关负责人对记者介绍称,针对技术成果落地应用,北京市深化行业大模型应用推进机制,围绕政务、金融、医疗、产业升级等领域,建立行业大模型应用推进机制,全力推动大模型在各领域应用试点。

具体来说,部分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政务、金融领域开展测试应用,相关功能在京策平台、北京银行内部上线应用。此外,北京市还组织开展行业大模型创新应用大赛,发布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创新应用白皮书,得到业界高度关注,为大模型行业应用树立典型标杆。

在智能机器人技术研发方面,北京市建设路国家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开展通用人形机器人本体原型等5项重点任务攻关,推动智源研究院研发适用于机器人形态的多模态环境语义理解大模型,例如开源新一代多模态基础模型Emu2,在多项任务上取得最优性能,并在银河通用机器人上应用。

在监管及服务机制方面,北京市落实《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研究制定《北京市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备案服务管理工作方案》,建立常态化备案指导和包容审慎监管工作机制,并积极响应《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探索建立人工智能治理的道德规则和伦理规范,力求为全球人工智能安全发展贡献"北京力量"。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王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