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陆军参与由俄罗斯主办的“萨彥岭行军”比赛,搭乘国产大型运输机运20飞抵莫斯科。运20在莫斯科机场的降落过程上演了一场震撼全场的“视觉盛宴”。飞机在首次触地后,如同石子打水漂般连续弹跳数次,随后才稳稳停住。这一看似“惊险”的降落方式,实则是精心策划的战术动作——阿富汗式降落。这一降落方式背后的历史渊源、实战意义以及对中国飞行员技艺的高度考验,共同构成了这场令人叹为观止的空中表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运20,阿富汗式降落

阿富汗式降落,又称最小航线降落法,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在阿富汗战争中的实战经验。彼时,面对复杂山地环境、敌方游击队的伏击和美军提供的便携式防空导弹(如毒刺导弹)威胁,苏军运输机在执行补给任务时面临严峻挑战。据统计,仅在1979年至1989年的十年间,苏联在阿富汗损失了约250架运输机,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在降落阶段遭袭。

为应对这一困境,前苏联飞行员们创造性地发展出了阿富汗式降落技术。其核心要点在于:在飞行至3,500米高度时,运输机陡然进行大角度俯冲,保持高速且不收油门;临近地面时,迅速拉起机头,使飞机以近乎垂直的姿态猛烈撞击跑道,继而借助弹跳来迅速减速并规避敌方火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富汗式降落的第一个关键优势在于巧妙地利用高度与速度,有效规避毒刺导弹的打击。毒刺导弹最大射高约为3,500米,飞行速度较慢。运输机在3,500米以下以高速俯冲姿态飞行,使得毒刺导弹难以捕捉目标。此外,这种高速降落方式大大压缩了敌方发射导弹的时间窗口,增加了其拦截难度。

另一方面,阿富汗式降落通过“打水漂”式的弹跳,有效应对跑道被敌方火箭弹破坏的情况。当跑道出现弹坑时,普通降落方式可能导致飞机受损甚至失控。而阿富汗式降落中,运输机在触地瞬间的猛烈撞击和后续的弹跳,既可利用动能克服部分障碍,又能在短时间内达到足够离地速度,以便在遭遇跑道问题时迅速复飞,极大提升了在复杂战场环境下安全降落的成功率。

此次运20在莫斯科机场成功上演阿富汗式降落,不仅展示了中国空军对这一特殊战术动作的娴熟掌握,更是对运20机体结构强度和飞行员精湛技艺的有力证明。运20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型战略运输机,其设计之初便充分考虑了复杂战场环境下的适应性。在此次降落中,运20承受住了高速俯冲、猛烈撞击及多次弹跳带来的巨大冲击力,无疑凸显了其优异的结构强度和耐久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运20

飞行员精准的操作与冷静的判断力同样功不可没。阿富汗式降落对飞行轨迹的精确控制、俯冲与拉起时机的选择以及对飞机状态的敏锐感知等要求极高,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严重事故。中国飞行员能够成功完成这一高难度动作,无疑是对其专业技能与心理素质的绝佳检验,彰显了中国空军飞行员队伍的高水平训练成果。

阿富汗式降彰显中国空军飞行员队伍的高水平训练成果

运20在莫斯科上演的阿富汗式降落,不仅是对前苏联飞行员智慧与勇气的致敬,也是现代中国空军在复杂战场环境中灵活运用战术、提升生存能力的生动例证。这一实战动作的背后,蕴含着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汲取、对现代科技的创新应用以及对飞行员综合素质的严格锤炼。未来,随着我国空军力量的不断壮大与实战化训练的深入,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类似的“实战秀”,见证中国空军翱翔于蓝天,守护国家安全的雄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