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人为什么会有情?因为人有心,情便是由心而生,就叫做心情。

七情轮转,于是人类就有了千万种情绪反应、情绪变化。人类幼儿的情绪变化远远比不上成年人的情绪变化丰富。

在一定意义上讲,人类并不是天生就完全具备七情的。也可以说,七情都是由喜怒这两种情感演化而来的。

幼儿只有喜怒两种情绪,他们饿了、渴了、不舒服了,就会怒,就会哭闹;倘若有人逗弄,他们就会喜,就会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的一生,童年往往是最快乐的时光。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童年没有忧愁,这是因为童年并不懂得忧愁。

对于很多事,成年人视之为忧愁,儿童却只是视之为怒,或者生气、不开心。

因此,儿童的世界是泾渭分明的。他们的内心世界主要就只有喜和怒这两种泾渭分明的情绪反应罢了。

随着心灵的成长,当儿童跨入少年,人类才开始慢慢有了忧愁。因此,忧便是人类诞生的第三种内在情绪反应能力。

人类的忧愁就只有两种:一是远忧,二是近忧。

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一远一近,就囊括了人类自身的所有忧虑。忧就是虑,它们是一回事。然而忧愁伤身,人的忧愁可不能无限制地增长。它很有可能会让人忧愁而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一个能够自洽的生命体,就必然需要另一种情绪来克服它,于是就有了思,思能抑制忧。有忧才会有思。

忧,就相当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就相当于解决问题。二者往往都是一前一后出现。假如没有忧,何来思?

常言道:“我思故我在”。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思想有多远,世界就有多远。

然而在宇宙之中,人类是十分渺小的。人类即使能够思考,其思考能力也是十分有限的。有些人甚至会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会发笑。

由此可见,思是没有上限的,也是没有穷尽的。那么人类应该怎么样,才能到达思想的尽头呢?才能实现开悟、顿悟、觉悟呢?才能悟道、得道、成道呢?

为了弥补人类自身思想与思虑的不足,为了穷尽人类的思想与智慧,于是就诞生了另一种情绪反应能力,那就是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什么是悲?忧的尽头,是思;思的尽头,是悲。

悲字,从非从心。什么是心?心是人类的本质。所谓是是非非,是的反面为非,是与非相对。心与悲也相对。

因此,悲就相当于心灵的反面、对立面。

古人云:“反者,道之动”。

对于人类的内在心灵,无论是美还是恶,悲都相当于是它的另一极。无论好人还是坏人,都会有悲伤、悲痛的时候。

当人类的内在心灵完全失控的时候、完全无法掌控的时候,当人们的内心总是上蹿下跳、心猿意马的时候,悲可以抑制它。

何为悲?悲,通卑,有谦卑、自怜、自哀、自伤、自痛、自卑之意。

孔子说:“君子慎独,不欺暗室。 卑以自牧,含章可贞”。

《易经》中有云:“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什么是卑?什么是卑以自牧?

牧,是放牧、牧养、培养之意。

君子都是怎么去培养自己、提高自己的呢?

君子卑以自牧,就是指君子都是用卑与悲来培养自己、提升自己、成就自己的。

人们常说:“那些伟大的人物,都曾经有过一段自卑的心理”。

人为什么要自卑?为什么自卑反而成为了人们成功的助推器呢?

自卑的人,常常会伤心,会痛心,会苦闷,这不就相当于其内心悲伤、悲痛、悲哀、悲苦吗?

所以,卑就是指悲。自卑就是心悲。卑以自牧,就是以悲来培养自己、成就自己。以卑自牧,方可成君子。

自卑之所以能够助推人们走向成功,就在于卑就是悲。

悲是心灵的反面、对立面,悲是心灵的另一个极端;

悲也是人类的思想在走到极尽处之后,所诞生出的另一种新的情绪反应能力。

人人都有一颗心。当“悲”的情绪诞生以后,人类的内在心灵才真正进入到阴阳俱全的太极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假如没有悲,人类的心灵就只能算是处于一种孤阳的状态罢了。

人皆有心,心分魂魄。魂魄又分为三魂七魄。三魂七魄皆是人心。人心有十层,魂三层魄七层。

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皆是人心,它们都属于人的内心情绪反应,人们常称之为心情。更准确地说,七情都属于心魂,而不是心魄;七情皆属于三魂心中的人魂心。

人魂心情千变万化,此起彼伏,但本质上都是由这七种情感混杂糅合而来的。它就像七色光谱:红橙黄绿蓝靛紫,可以调和出千万种颜色。

七色光可以看得到,七个音符可以听得到,七情却是无形的存在。

喜是一种能力,怒是一种能力,忧是一种能力,思也是一种能力,悲还是一种能力。

人类无论缺少哪一种能力,或者压制和抑制哪一种能力,都会给人类自身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甚至带来灾难的后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谓七情,其实就是人类内在心灵所具备的一些能力,也叫做情绪反应能力。人们常常称之为情感或情绪。人的情感千变万化,却永远也跳出七情的范畴。

人们常说:“富不过三代”。

古代那些封建王朝也大多只有前几代君王,才足够精明睿智,后继者大多不堪大用。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可能都是因为他们身处的位置太高,使得他们的内在情感始终无法完善“悲”这种情绪反应能力。

一个从小就一直锦衣玉食的人,又有什么可值得自卑的地方呢?他们只会高傲骄狂,而唯独不会自卑。一个从来都不曾自卑的人,又如何卑以自牧呢?

古人常说:“男尊女卑”。

什么是尊?什么是卑?

《易经》中有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尊,不是尊贵;卑,不是卑贱。

尊,是自尊;卑,是自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男尊,就是指男人要有自尊心、要有骨气、要有正气傲骨;

女卑,就是指女人要懂得卑以自牧,要懂得自怜、自爱、自哀。卑,同悲。

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天尊,就是指男人如天,要自强不息;地卑,就是指女人如地,要厚德载物。

在现实世界中,自尊心强大的人,大多都会经历一段孤单悲苦的岁月。

正所谓苦尽甘来,自尊所带来的悲苦往往都只是暂时的。熬过去,就会迎来精神的升华、智慧的提升。

那些自怜自爱自哀的人,往往也更容易实现内在心灵的自洽。

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悲是七情之一,悲是人的一种能力,悲是人的一种情绪反应能力,悲是人的内在心灵能力之一。

尊,是悲;卑,也是悲。自尊心强的人,容易悲;自卑的人,也容易悲。

尊字,从酋从寸。寸是指极小;酋是指酋长、首领、头目。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尊就是指要做极小的头目,要做自己的主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人未必尊己,自己要尊自己,要自尊。

自尊易悲,自卑亦悲;悲是思的尽头,君子悲以自牧。

古人云:“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成功的人生不过就是:悲而不伤、悲而不痛、悲而不苦、悲而不哀。可是又有几人能够真正做到呢?

悲是七情之一。掌控悲,也就等于掌控了自己的人生。这就是悲伤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