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是个神奇般的人物存在,在书法界人对他的评价是“癫狂”。在宋代文人中用一词表示,那就是专家称为巅峰之作格格不入。什么服装奇特他就穿什么,性格也古怪,而且还有洁癖,他不会是处女座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还很喜欢收藏名家书画,为了得到这些作品他甚至还不择手段。但他收藏不仅仅只是收藏,他还临摹,他临就临了,还做到了以假乱真。米芾的临摹功夫也是出了名的深厚。他能够准确地把握原作的精神,同时又融入自己的理解和风格,使得他的作品既有古人的风骨,又不失个人的创新。这也是他能够在书法领域取得如此高成就的原因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米芾练字十分的认真,后世传他练字的故事也是挺多的。他练字下的功夫一点也不输王羲之,他不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样,不假思索的一挥而就。史见于明范明泰《米襄阳外记》记载,他自己说:“余写《海岱诗》,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

他的书法,尤其是他的行草书,风格奔放自如,充满动感和生命力。他的笔下,每一个字都仿佛拥有了生命,跳跃、舞动,仿佛在诉说着什么。而他的小楷作品,则又给人一种灵动顾盼、秀媚的感觉。这种多样化的风格,正是米芾书法魅力的体现。

传说有一次米芾在人前示范笔法时,他盘腿坐在地上,米芾悬肘书写着蝇头小字,这样的情景足以让人心生向往,感受到那份执着与精湛技艺的交融。而他所写的《向太后挽词》,更是被世人誉为米芾小楷艺术的瑰宝。如今,这件作品被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它的大小仅如两张复印纸般,被认为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珍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故事发生在1101年的春天,寒风凛冽,北宋的都城弥漫着一片肃穆的气氛。那个曾经力排众议立端王赵佶为皇帝的向太后与世长眠。远在江苏任职的米芾,深感痛惜,他决定用笔墨来表达对太后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于是,米芾悬肘作蝇头小字,写下了这篇挽词。他笔下的小楷作品顾盼灵动,既有小楷的精致细腻,又流露出行楷的感觉。他的字迹犹如一颗颗晶莹的珍珠,串联起一篇篇深情的挽词,倾诉着对向太后的哀思与敬仰。

这篇《向太后挽词》在米芾的笔下诞生,被誉为小楷艺术的瑰宝。它的每一笔、每一划都凝聚着米芾的心血和情感,让人感受到他对太后的深厚敬意与无尽怀念。然而,这篇作品在宋亡后却历经波折,经过多人的收藏和转手,才得以重见天日。

有趣的是,尽管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也是一篇祭文,但内府并没有拒收,而米芾的《向太后挽词》却因为是挽词而犯了忌讳,在元明清时期被内府一律拒收。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心的转变,这篇作品最终还是被收入了故宫博物院,成为了镇馆之宝之一。

如今,当人们走进故宫博物院,欣赏这件作品时,都会被它的艺术魅力所折服。它的布局断行错落有致,每行字数不规律,有的两字一行,有的十一字一行,完全打破了传统的章法限制。写到这里,如果不加以说明,你能看到他写的是五言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