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父亲英雄儿好汉,老子担葱娃卖蒜。”虽然这不是绝对的现象,但是父亲的眼界和家庭的环境,的确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出生于富贵之家,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也经历过人生的考验和低谷,但是终究成就一番不寻常的事业,他不仅出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而且成为中科院副院长,73岁还在担任知名大学的校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就是江绵恒,江主席的大儿子,“绵恒”二字,具备美好的寓意,象征着绵延和恒久。他寄托了父母对孩子美好的祝愿,一刹那的闪亮并不罕见,但持久的成就却需要付出长时间的努力。

从外观来看,他和父亲长得非常像,眉眼有七分相似。而他的成就也令人钦佩和羡慕。

1951年,江绵恒出生于上海,在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下,他和千千万万的知识青年一样,十几岁就去接受农村再教育,成为下乡大队中的一员。农村的生活是艰苦的,但劳动是苦其筋骨的重要途径,他在乡村田野中茁壮成长。不仅锻炼出一副好身板,而且培养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

1973年,江绵恒重返校园,他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在复旦大学勤学苦读,成绩优异。之后,他考入中科院半导体研究中心,正式成为一名科研人员。

在中科院上海冶金所工作4年后,35岁的江绵恒赴美留学,继续进行高温超导材料和半导体物理方面的研究。他怀抱学成报国的伟大理想,在异国他乡再接再厉,废寝忘食学习,获得电机工程学的博士学位。

回国后,江绵恒回到原单位继续从事科研工作,并在46岁时担任中科院上海冶金所的所长。两年后,他又升任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同时江绵恒也是多家公司的董事会成员,比如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公司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科研领域,江绵恒此时已成为中国第一颗100公斤以下微小卫星“创新一号”项目的首席科学家。科研成绩斐然,而这还只是开始而已。

当中国航天航空事业取得突破性成果时,江绵恒的名字更多出现在媒体报道中。2003年,“神舟五号”横空出世,而江绵恒恰好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后来,他又担任“嫦娥”工程的副总指挥。在祖国亟需提高的重要领域,他一直在默默耕耘奉献着。

江绵恒为人低调,性格坚毅,在工作岗位勤勤恳恳耕耘。为航空事业和科技发展作出杰出贡献。他着力推动知识创新,加强科教融合,,为中科院上海分院开拓出不断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江绵恒自担任上海科技大学校长以来,注重本科生的培养,经常出席学校的重大活动。在育人方面,他强调立志“报国裕民”, 贵在坚持,心怀“国之大者” ,勇于前行。

上海科技大学的不断壮大与江绵恒的努力密不可分。祝愿江校长和上科大再创辉煌。

声明:本文原创,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