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半人横行”□

清华教授彭林曾说过:中国人已陷入群体性迷失,“半人时代”横行,这个问题其实值得我们多加反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什么是

群体性迷失?

人和动物最明显的区别便是人类具有高度发达的智力和认知能力,以及复杂的语言和沟通能力。

相比之下,动物的智力和认知能力相对较低,主要以本能和直觉为主,沟通方式也主要依靠声音、姿态、气味等非语言形式。

这些区别使得人类能够在科学、艺术、技术等领域展现出独特的能力和创造力。

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的事物已经逐渐被同化。很多人都是为了某些目的而去做一些事,这种现象也被称为群体性迷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家梭罗写的《瓦尔登湖》让我明白了世上有一种人,他们以离群索居为乐,也不是彻底不和人交流,只是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喧哗。

如果不负责任地说,我们每天接收到的绝大部分信息都没有特别的意义,我们处在信息的洪流之中,但这一道道数不清的流水各有各的去向,互相冲撞,最后不知道把人带到了什么地方。

人,最容易消失在人群

水,最容易消失在水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滴水是清晰可见的,但是,当它融入水中,你还能找到那滴水吗?同样,一个有个性、有棱角、有爱好、有思想、有情感、有自我的人,如果迫切希望被别人接纳,渴望合群,常常也会磨灭自己的棱角,隐藏自己的个性,屏蔽自己内心的声音。马克·吐温说:“跟世界上所有的人一样,我所暴露给世人的只是修剪过的、洒过香水的、精心美容过的公开意见,而把我私底下的意见谨慎小心地、聪明地遮盖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们总是喜欢接纳与自己相同的人,排斥与自己不相同的人。人们渴望被什么样的人群接纳,就容易变成什么样的人。

但是,渴望被人群接纳的心理常常会让我们削尖脑袋,扭曲自己的个性,压抑自己,甚至做违心的事情。最后,虽然被人群接纳了,自我却消失了。

人与人群最大的不同就是,一个走在乡间小路上的人,他不用在乎别人的看法和目光,不用考虑自己的姿态和着装;而在社交场中的人,很在乎自己给别人留下的印象,把真实的自己隐藏起来,按照别人喜欢的方式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群中不慌张,独处时不寂寞,不辜负生命的美意,心有所愿,随遇而安,让每一个当下都是最好的时光。

主编:代启茅

副主编:卢斌斌

编辑:方浩羽

审核:王树英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