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一朝崛起,怼天怼地的公知叶利钦,轻易就进入了苏共中央。

1991年的圣诞夜,当苏联人民正沉浸在新年的喜悦气氛中。

突然,一则来自欧亚大陆的重磅消息,让全世界为之哗然,苏联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解体并辞去一切职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早有征兆,但当这个超级大国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还是让大多数人措手不及。

随着镰刀锤子旗缓缓落下,白蓝红三色旗高高飘扬在首都莫斯科的上空,叶利钦的时代正式开启。

这个当年出生的小人物,在政坛历经数十年摸爬滚打,终于登上了权力的巅峰他担任新俄罗斯的第一任总统,永久地被载入史册。

叶利钦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使用了哪些手段,帮助他一步步染指俄罗斯的最高权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1年叶利钦在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南乌拉尔地区的农村出生,他的父亲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农民,母亲也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小手工业者。

他的家乡普遍信奉东正教,因此叶利钦父母在他3岁的时候就安排他入教。

也许是耶和华有意考验这位小教徒,叶利钦在受洗时就差点被喝醉酒的牧师淹死,好在经过治疗才转危为安。

从此以后,东正教徒的身份伴随他70一生,后来也为他日后平步青云起到关键性作用。

同样是在叶利钦3岁那年,他的父亲被人举报对国家不忠,旋即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当局抓走,经过审判被勒令到伏尔加河做苦工。

后来过不多久,他的父亲又被莫名其妙地无罪释放回到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件事情对幼小的叶利钦影响颇大,一方面思念父亲;另外他还在自己的脑海里留下了一个印象:苏联当局朝令夕改是常态,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从此以后,叶利钦就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口才,敢于同权威人士抗争。

在高中时,班主任辱骂叶利钦的一个同学,本来这件事和他并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叶利钦却选择为同学打抱不平,居然组织同学集体反对老师,叶利钦的叛逆性格和反抗精神可见一斑。

这个举动让叶利钦得到了难能可贵的斗经验,他巧妙地把自己包装成“民意代表”,代表广大学生说出自己的心声。

学校领导看到这样的“刺头”自然十分头疼,然而他在同学间的威望与日俱增。尝到了甜头的叶利钦,从此确立了他的人设。

高中毕业后,叶利钦如愿以偿进入乌拉尔当地大学的建筑系学习,并顺利拿到了学士学位。

随后的几年,叶利钦在行业内摸爬滚打,成为一名小有名气的建筑师,又在当地建筑领域做了个小官。1961年,叶利钦加入了苏联共产党,开始在政坛崭露头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叶利钦怼上司的工作作风一点也没有改变,在苏联当时特定的政治环境下却帮助他步步高升。

先是从1974年起当选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两年后当选了苏共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党委第一书记。

1981年的苏共中央委员会里也出现了叶利钦的名字,他终于成为苏联仅有的几百名政治精英中的一员。

对于出身寒微的叶利钦,这个职务按理来说应该是他的人生顶峰,上司们对他的评价十分糟糕,再想更进一步难比登天。

然而,苏联最高领导人的更迭,却意外地改变了叶利钦的命运。

1985年3月11日,戈尔巴乔夫执掌权柄。在此之前,两个年迈的领导人因为疾病相继死在了任上。

苏共将最高权力交给当时只有54岁的戈尔巴乔夫,一方面希望他能够给帝国的经济带来活力,同时也希望他能够在这个位置上时间长些,有利于维护安定的局面。

02

上世纪,叶利钦处处与上司对着干,却能一步步走进苏共中央。

叶利钦平步青云,当年见谁怼谁的公知,怎么走进最高层?

戈尔巴乔夫有自己的打算,上任伊始就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在此之前,苏联的经济状况早已经一年不如一年,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要求改革的呼声越发强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戈尔巴乔夫的认知里,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苏联政治经济体制僵化,大量暮气沉沉的年老官员充斥在帝国的各个层面。中央政府的情况更是如此,老人当政屡见不鲜。

为了稳定民心,戈尔巴乔夫上任后的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官员大换血。

他说服一大批老干部就此退休,退出苏联权力的中心,与此同时在各地物色年轻的官员,填补老人离开所留下的空缺。这个政策,给了叶利钦以进身之阶。

在乌拉尔市当政期间,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有过一面之缘。

说实话,当时的叶利钦并没有给戈尔巴乔夫留下什么好印象,无非是一个招摇撞骗假心假意的民意代表,但是叶利钦的“忽悠能力”却是难得一见的。

为了安抚乌拉尔地区的人们,戈尔巴乔夫打算提拔这位公知。

不久后,叶利钦就坐上了前往莫斯科的列车。他重拾起自己的老本行,担任国家的建设部长。在这个岗位上只呆了半年多的时间,叶利钦再一次获得擢升。

也许认为建设部长无法充分发挥叶利钦的无碍辩才,戈尔巴乔夫提拔他担任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并兼任苏共中央书记。

作为首都的第一把手,叶利钦的权力更加广泛,他距离核心决策层又近了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苏共的其他大佬对这样的任命嗤之以鼻,他们坚持认为叶利钦就是一个沽名钓誉的小丑,实在难当大任。

反对声音越多,叶利钦对戈尔巴乔夫的感激之情就越深,对于他的改革也越发亦步亦趋。

刚一上任, 就着手对莫斯科的干部大换血,把33个区委第一书记一口气换掉23个。

叶利钦继续贯彻他的亲民政策。叶利钦亲自挤公共汽车,到商店里排队买东西,和街上的苏联民众攀谈。

在老百姓中间,叶利钦听到了不少真话。由于物资短缺,连首都莫斯科都会偶尔缺粮断米,老百姓的生活疾苦自不待言,希望改变现状的心声十分强烈。

与此同时,那些权贵阶层却依旧过着钟鸣鼎食的生活,贫富差距之大令人咋舌。

为了讨老百姓欢心,进一步树立其“人民救星”的形象,叶利钦不惜向特权阶级开刀。

他指示有关部门,对那些人进行彻底的调查,同时邀请新闻媒体参与其中,把他们假公济私、见钱眼开的行为来了一番深入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这么做当然得罪了许多权贵阶层,但却十分讨普通老百姓的欢心,说出了他们想说而没有说出来的话,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民意代言人”。

起初,戈尔巴乔夫对他的所作所为表达支持和肯定,因为叶利钦的举措符合他自己提出的“改革和新思维”的执政方针。

然而渐渐地,随着叶利钦更加肆无忌惮,事态向着不可收拾的方向发展。

叶利钦居然指名道姓地批评党内大佬,指责他们不愿意改革,是权贵阶级最大的保护伞。

他还抨击党内高官的贪污腐败行为,指出:正是他们和大财阀沆瀣一气欺压人民,才造成了老百姓民不聊生,如果不把他们清除,改革就会半途夭折。

这样的表态,不但惹恼了权力高层,就连一贯支持他的戈尔巴乔夫都感到十分头痛。

叶利钦这么做,无疑是把苏共高层的矛盾公开化,老百姓都在看领导人的笑话,完全不利于党内的团结稳定,对戈尔巴乔夫提出的改革也起到了很大的负面作用。

就在最高领导人打算对这件事情冷处理时,这位乌拉尔的农民孩子又故技重施,不失时机地上演了一出“违上”的拿手好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7年,正值苏联十月革命胜利70周年,戈尔巴乔夫将代表苏共政治局做报告。

就在讨论报告的会议上,叶利钦出人意料地对最高领导人已经首肯的报告横加指责,提出了20多条修改意见,对未来国家的发展方向和政策也大放厥词,大有除了叶利钦就没有人能拯救苏联的架势。

旁边的与会者窃窃私语,戈尔巴乔夫脸色一会儿红一会儿白,叶利钦却浑然不知,依然滔滔不绝,沉浸在自己构建的世界里。

这种行为无异于将矛头直接指向了戈尔巴乔夫,这位叶利钦的伯乐实在无法容忍这样情况继续下去。

03

上世纪,叶利钦一度被免职,然而依旧爬到了权力巅峰。

叶利钦崛起之路,耍嘴皮子的公知,如何走上权力巅峰?

“叶利钦,你到底想干什么?”忍无可忍的最高领导人大吼一声,拂袖而去,留下目瞪口呆瘫坐在座位上的叶利钦……

不久之后,叶利钦被解除了莫斯科第一书记的职务,候补政治局委员的头衔也不予保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党内的会议上,戈尔巴乔夫评价叶利钦的讲话本质上是否定了党的领导,蓄意损害高级干部在老百姓眼中的形象。

戈尔巴乔夫的话引起了其他人的共鸣,他们早就对叶利钦恨得咬牙切齿了。

无官一身轻,叶利钦住进了医院,心里却没有泯灭从政的意愿。

莫斯科民众也对于叶利钦被免职非常不满,他们在国家政府前集会,强烈抨击戈尔巴乔夫卸磨杀驴的行为,要求叶利钦官复原职进而进入权力核心圈。

虽然莫斯科人该挨饿还是挨饿,并没有因为叶利钦的到来而有所改变,但是他们认为这是苏共中央的原因,叶利钦才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和他们辛福生活的源泉。

1989年1月,苏联迎来了第一次民主选举,超过80%的莫斯科市民将票投给了叶利钦,他再次成为莫斯科地区的人民代表,昂首阔步地迈入了苏联人民代表大会的会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的叶利钦,已经不屑于进入苏联高层,直接挑战戈尔巴乔夫的权威成了他的远大目标。

美国的政坛也意识到了叶利钦的强大竞争力,他们邀请他去美国访问,期间必定谈及了叶利钦将来担任俄罗斯最高领导人的可能性。

有了美国人的支持,叶利钦更加有恃无恐,与此同时,他的俄罗斯籍贯和东正教教徒身份派上了用场,大批俄罗斯人和信徒都表达对他的声援。

世界格局也在此时发生了巨大变化,1989年下半年到1990年,大量处于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放弃原本的社会制度,转而拥抱资本主义。

叶利钦在震惊之余,也深受鼓舞,加紧进行推翻戈尔巴乔夫的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数年不懈的努力,叶利钦终于成为了俄罗斯联邦第一届总统,苏联也不复存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发现叶利钦只不过是一张嘴厉害,实际上根本没有什么治国的才干。

在他的统治下,老百姓的生活和之前相比似乎更差了,他所采取的“休克疗法”反而让经济陷入前所未有的倒退。

之前对叶利钦的支持者,纷纷倒戈相向,要求叶利钦下台的呼声此起彼伏。

苏联时期留下的沉疴积弊影响久远,自己的治国理政的能力又实在一般,面对困局,叶利钦确实已然无力回天。

如果继续任由局势发展,非但新成立的俄罗斯联邦会面临进一步土崩瓦解的危险,就连他自己也难免被人民和继任者清算。

权衡再三,叶利钦打算主动让贤。他挑选当时只有47岁的普京接替他的职务,这个决定后来被认为是叶利钦一生中最正确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叶利钦的夸夸其谈截然相反,普京坚持把务实的工作作风落实在的方方面面。

在继任不久,他就指挥平定了车臣叛乱,后来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逐渐将俄罗斯带上正轨。

2007年4月23日,首位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人生落幕,他因心脏病在医院去世。

消息传来,普京难掩悲伤。吃水不忘掘井人,普京给予自己人生伯乐以高度评价,亲自为他主持国葬,叶利钦尽享哀荣。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