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0日,本是平平淡淡的一天,按传统天干地支的纪年,是甲辰年、戊辰日、甲辰日,互联网科技圈有两个大新闻,一个是马云在阿里内网发布的信,一个是字节跳动2023年利润增长60%,至400亿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云的信是真的,字节的利润数据却被官方辟谣了。两个新闻,有真有假,时间上的巧合,暗含深意,让人浮想联翩,辟谣之后,更有一番滋味。

马云的信,标题是《致改革 致创新——写在阿里重组一周年》,在信中,马云谈到了阿里的变革、公司使命、创新理念和AI时代等话题。总结起来,其实就一句话,马云肯定了蔡崇信和吴泳铭对阿里的改革,阿里重新回到健康成长的轨道。

致改革,是对过去几年错误的修正,致创新,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召唤。这一切,都发生在过去的一年。2023年3月28日,阿里启动了“1+6+N”的架构调整,然后在6月20日,宣布分别由蔡崇信和吴泳铭在9月10日接任阿里董事会主席和CEO。人事方面的变化,还有更多,诸如俞永福、老菜等,以及几个业务IPO和融资的进进退退,用急风骤雨来形容过去一年的阿里也不为过。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跟。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公开信,是退休后的马云五年来第一次以“风清扬”的名字,用长篇幅分享他对公司改革创新和未来前景的思考。而上一次,是2023年11月28日内网以“合伙人”的身份跟帖留言。那一晚,拼多多市值超过阿里,看到阿里内部的激烈讨论,马云给大家加油说,“我更坚信阿里会变,阿里会改。所有伟大的公司都诞生在冬天里。AI电商时代刚刚开始,对谁都是机会,也是挑战”。

说到底,马云这封信核心信息有两个,一个是署名“风清扬”,一个是副标题的“阿里重组一周年”。也就是身份。以及用这个身份下阶段性的定论。

就在媒体铺天盖地报道马云信件的同时,另一篇由界面发布的《马云这一年》的文章,悄然流出。文章洋洋洒洒细数马云的行程,却没有署名,其中最重要的一段话是,“阿里巴巴之于马云,正如风清扬之于华山,离不开,丢不下。但天空即使留下了飞鸟的痕迹,终究也已飞过。他能为阿里做的,更多只是在最艰难的时候,给管理层支几招,给阿里人加加油”。

杭州《都市快报》转发此文时,抽取的导语是,“退休后的马云不再置身热门行业话题的谈资之中。他慢条斯理地走遍全球玩遍全球,公益坚持在做,教师工作也坚持在做,必要时也会给阿里的年轻人打打气、支支招。也许这是创始人最好的退休状态”。

《马云这一年》是对“风清扬”这个身份下这个阶段性定论的解释。

最让人好奇的是,马云为何在这个时候发声?从时间点来看,4月是阿里新财年的开始,不久前,董事长蔡崇信也接受了一次投资人的播客专访。马云在用“风清扬”的方式,给予蔡崇信和吴泳铭支持。

当然,如果仔细看蔡崇信的“反思”和马云的信,差异还是很明显的。蔡崇信的反思更具体,马云的信,更像是旁观者高度性总结。比如,蔡崇信说,“当我们审视内部并反思过去几年的情况时,我们发现我们落后了,因为我们忘记了我们真正的客户是谁。我们的客户是使用我们的应用程序购物的用户,我们没有给他们最好的体验。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有点自食其果,并没有真正关注价值所在,我们能在哪里提供价值”。

关于反思和变革,风清扬的定义是,“坦然面对问题,不是为了否定过去,而是要负责任地寻找未来之路。不埋怨过去,不抱怨别人,时代变了,我们必须跟上时代,不仅仅要勇于承认并及时纠正昨天的问题,更是要面向未来而改革,这正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原因”。

如果说过去一个财年,阿里的关键词是“变”,那新的财年则是“定”。风清扬的发言,既是在肯定蔡崇信和吴泳铭的变革,也在感谢和安抚阿里员工。

十年前也就是2013年5月,在辞去阿里集团CEO一职前,马云接受了《商业周刊中文版》的采访时说,

“业务怎么发展,我一点不担心,我担心的是这家公司这种理想主义的色彩能走多久,能走多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商业周刊问马云。
商业周刊:你确信今天就没有不放心的地方,或者说有一天还要回来?
马云:你觉得我不放心又怎么样?你觉得你自己干你就一定放心了?
商业周刊:很多老将出山,柳传志也回来过。
马云:回来不一定错,对不对?但回来也不觉得就是对。老柳在那个时代这样做很了不起,但今天对阿里来讲,我个人觉得我回来与不回来,都关系不大,但我一定会选择不回来。因为我相信事情真出了,我回来也没有用,有用吗?所以你今天别把自己看得过高,我们每一代有每一代的命,假设需要回来的时候,说明我前面的工作没做好,已经犯错了,而且你回来也改不了。《老子》哲学、佛家思想都是这样的。

简而言之,马云对于阿里,离不开,丢不下,也回不去。马云能做的,一个是用真金白银买进阿里股票,提振市场信心,一个就是用“风清扬”的名义,发言总结,稳定军心,至于,其他的,那就交给蔡崇信、吴泳铭还有阿里员工们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