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世上曾有齐白石,余墨尚存人世间。

若问余墨哪里求,白石山堂少白处!

各位藏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有请时任齐白石传人、齐良芷弟子、中国齐白石书画院院长、清华美院客座教授、网易集团官方形象代言人、特邀教研主任、北京画院及荣宝斋签约画家,齐白石书画大数据鉴定专家、上海齐白石艺术研究会会长、白石山堂文化传媒的首席运营官-汤发周先生曾听黎泽渝这样说道:我父亲名黎锦熙,字劭西,生于1890年,卒于1978年,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1894年白石老人初来我家住时,父亲才4岁,开始读启蒙教材《诗经》父亲年幼,课凳上不去,常由白石老人抱上去,祖父也让白石一起就读,他们的塾师是王仲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父亲自幼受祖国文化熏陶,十来岁读完《十三《文选》也读完一半,诸子及唐文熟读了数百篇,古今体诗读至万首。经》同时他也极喜爱作诗、绘画、书法、刻印、吹箫、弄笛,所以他10岁就参加了白石和祖父等人组织的“罗山诗社”,和长辈们一块饮酒赋诗,受白石的扶掖。他15岁时考取了清朝末科秀才。

父亲成年以后,诗书画印虽不是他的专业,但少年的坚实基础,使他日后显示了突出的艺术才华。比如他的书法艺术曾广为世人所承认,许多人向他求字。他不是为艺术而艺术,而是以书法为工具,来推动他所从事的普通话运动。在《黎锦熙写字润笔单》中明确规定:“中堂、对联每副30元,不写国音字母者加两倍,每幅90元;招牌、额,每字10元,字旁不注国音者加两倍。”父亲就是利用一切机会使国音字母普及开来,以推广全国的普通话(当时称为国语)。父亲还曾创拟出注音字母草体,此字帖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在当时曾广为流传。

父亲在诗歌艺术上,也颇有成就,他的诗作几十年来常见于报纸杂志,并曾出版《劭西诗存》,被专家们评论为“诗家之诗、史家之诗、学者之诗”“诗中有史,史中有诗”。诗歌韵辙,属于他的语音专业范围,所以成绩更大,影响更广,比如他与人合撰的《中华新韵》,曾被当时政府颁定为全国作诗填词押韵的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亲与白石在诗歌创作上常常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现录白石老人函如下:“拙诗集日来文岚簃已送印页来校阅,始知先生费精神不少,可谓字字留心看过。甚感!甚感!《过洞庭观日》短古一首(樊、王皆不取者),因君称之似太白,吾自细看,此时不能为。作此短古时,吾正在家,或读太白诗,是学太白,未可知也。….吾之所学,君能全知,惭愧对诸故人言。己酉后,世不变乱,读十年书,行数万里路,闭户作诗,或有可观者。….总而言之,吾应知足,既画、刻已有虚名,又欲作诗,近于好事,然性之所好,不得不为也。

1963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八开大本的《齐白石作品集》,其中诗集册就是由父亲校订的,并写有长序。1948年父亲与胡适、邓广铭两先生合编的《齐白石年谱》,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父亲在序中说:“参加撰写他的年谱,其所谓义不容辞,责无旁贷。从父亲4岁与白石老人相识,到白石老人97岁去世,近60年的忘年之交情深意切,这不仅由于他们有共同的艺术爱好,更由于他们在人品道德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政治上,都爱国爱民,在旧社会他们虽都有较高声望,但绝不为官,连国大代表也不当,而新中国成立后却都欣然接受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在生活上,都非常朴素,待人谦和;事业上,都认真严谨,敢于革新创造;教学上,又都毫无保留,真心诚意地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认为他们的这些精神与他们各自的艺术作品、科研著作,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是我们后辈永远学习的榜样。(未完待续)

(本文图片素材选自:齐良芷眼中的齐白石、齐白石书画院、齐白石传人书画网)

注:以上图文节选自讲座《少白公子趣说齐白石》 主讲人:汤发周

甲辰年 【龙年】编撰于华东上海齐白石书画院(上海浦东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