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你是否曾经羡慕过那些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积极乐观心态的人?你是否也曾向往过那种能够真挚相待、患难与共的友谊?这些都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所向往的,但能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人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北宋大文豪苏轼的生活,感受他与好友王巩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一个名叫宇文柔奴的歌女所展现出的高尚情操。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他们是如何在逆境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坦然,又是如何用真挚的情感温暖彼此的心灵的?让我们一起去探寻这段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章 相识于仕途,结为知心好友

苏轼和王巩,都是北宋时期颇有名气的文人,两人的相识也源于他们共同的仕途经历。

苏轼出生于1037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诗词、书画、文学等方面都有非凡的造诣。他年轻时就以才华出众而闻名,后来更是成为了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然而,苏轼的仕途却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多次遭到朝廷的排挤和贬谪。

而王巩,生于1048年,是宋初名相王旦的孙子。他年轻时就以学识渊博、才华横溢而著称,在仕途上也颇有建树,曾担任过扬州通判、右朝奉郎、和工部尚书等要职。

两人的相识,要追溯到苏轼在徐州任职的时候。那时,王巩前去拜访苏轼,两人一同登魋山、游泗水,吹笛饮酒,乘月吟诗,可谓是相见恨晚。在黄楼之上,两人相视而笑,王巩还对苏轼感慨道:"李太白死,世无此乐三百年矣!"可见两人之间的交谊之深。

从此以后,苏轼和王巩就成了无话不说的密友。他们不仅在仕途上互相扶持,在生活中也经常交流诗词、书画等方面的见解。苏轼曾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可见他对待朋友是一视同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章 乌台诗案,两人命运多舛

然而,好景不长,苏轼和王巩的人生很快就迎来了巨大的转折。1079年,北宋中期,以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和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之间的党争愈演愈烈。作为保守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苏轼在这场争论中屡遭排挤,最终被贬谪到杭州任通判。

在杭州任职期间,苏轼看到了变法执行过程中的诸多弊端,于是给神宗写了一封《湖州谢上表》,公开表达了自己对新法的不满。结果,这封表文被新派利用,认为苏轼是在攻击朝廷,反对新法。

1079年7月,才在湖州上任三个月的苏轼,就被吏卒逮捕,押往京师,最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而与苏轼往来密切的王巩,也因此而受到牵连,被贬到了岭南最偏远的宾州。

这场"乌台诗案"不仅给苏轼和王巩的仕途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也让两人的人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苏轼在黄州度过了艰难的日子,而王巩则被贬到了岭南的宾州,前程尽毁。

第三章 柔奴的动人故事

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政治风波中,还有一个人物引人注目,那就是王巩的妾室宇文柔奴。柔奴出生并不平凡,她的父亲是一位医生,在柔奴幼年时就被人冤枉入狱,最终在狱中身亡。母亲也因此忍受不了打击,急火攻心病倒在床,不久也撒手人寰。

这样的家庭变故,让柔奴在十几岁的时候就被叔叔卖到了京城的行院,成为了一个卖艺不卖身的艺伎。不过,柔奴天资聪颖,容貌出众,在行院中很快就声名远扬,受到了众人的青睐。

后来,柔奴遇到了父亲的挚友陈太医,陈太医将她从行院中赎了出来,并悉心教导她医术。在陈太医的指导下,柔奴的医术日益精进,深受街坊四邻的好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这个时候,柔奴遇到了王巩。当时的王巩正值仕途得意,家资丰厚,又善诗作画,在京城可谓是风流才子。虽然王巩已有妻室,但柔奴还是毅然决定成为他的歌女,陪伴左右。

当王巩因"乌台诗案"而被贬到岭南宾州时,柔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随行。在那个偏远的地方,柔奴不仅悉心照顾王巩,还亲自上山采药,为当地百姓治疗疾病。她用自己的真挚情怀温暖了王巩的心灵,也赢得了当地人的尊重。

第四章 苏轼的羡慕与感慨

远在黄州的苏轼,也对王巩受牵连一事感到非常内疚。他时常去信嘘寒问暖,或是探讨诗画方面的内容,或是自责,或是聊些养生之法和所见所闻。

苏轼深知,王巩这个好友受到如此重创,都是因为自己的缘故。他在给王巩的信中写道:"兹行我累君,乃反得安宅",可见他对此感到十分愧疚。

而柔奴也与苏轼有过不少交流,两人经常讨论医疗健康的话题。苏轼在养生方面有些门道,便给柔奴一些建议,让她让王巩用按摩脚心法对付瘴气,又说"每天饮少许酒,调节饮食,让胃气健壮"。

1083年,王巩奉诏回京,苏轼立即备好了丰盛的酒宴,为这位昔日挚友接风洗尘。当两人见面时,苏轼本以为王巩会意志消沉、落魄不堪,却发现他依旧意气风发,还是那个如玉般的丰俊男子。

席间,苏轼趁着酒意,便问王巩和柔奴:岭南那边的生活应该不太好吧?然而柔奴却笑着看向王巩,坦然地回答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这番真切而深情的言语,令孤身多年的苏轼既震撼又羡慕。他感慨世间的真情原来就是这般单纯,也羡慕王巩这小子命好,就连上天都爱惜他,赠予他一个柔美聪慧的佳人相伴终生。更赞叹柔奴外表和内心统一的真善美,试问这种身处逆境却安之若素的可贵品性,天底下有多少女子能做到?

第五章 《定风波》的诞生

柔奴的这番话,立即打动了苏轼的心。他当即为柔奴填下了一首词,名为《定风波》: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这首词充分展现了苏轼对柔奴的赞美和羡慕。他称赞柔奴"点酥娘",形容她天生丽质,又说她的清歌传皓齿,可见她的容貌和才艺都令人赞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令苏轼感动的是,柔奴能够安于逆境,对王巩的贬谪视为"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这种淡然的态度和高尚的情操,让苏轼不禁感慨"试问岭南应不好",可柔奴却能如此坦然。

苏轼由衷地羡慕王巩能够得到这样一个佳人相伴,他感叹"天应乞与点酥娘",可见他对柔奴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这首词不仅成为了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也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它生动地描绘了柔奴的美丽与高尚,也体现了苏轼对真挚友谊和高尚情操的向往。

第六章 结语

在这个动荡的时代,苏轼、王巩和柔奴的故事无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用真挚的情感温暖彼此的心灵,这无疑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的。

苏轼重视真挚友谊,不论贵贱,这种胸襟令人钦佩。而柔奴则展现了古代女性的真善美品质,能够安于逆境,这种高尚情操更是令人动容。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他们的精神,在生活中珍惜身边的亲朋好友,用真诚的心对待他人,用坦然的态度面对逆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纷乱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力量。

让我们一起向苏轼、王巩和柔奴致敬,向他们学习,用真挚的情感温暖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