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灵公二十年,公元前562年春。

齐国国都临淄,齐侯公宫。

某一日,外朝朝会散会,齐灵公起居于偏殿书房,品着茶茗,正想着怎么让栾氏子雅公孙灶、高氏子尾公孙虿进入政务官内阁系统,用以平衡崔杼、庆封庆佐等崔氏、庆氏两家日益坐大的朝堂势力。公宫大夫的栾氏、高氏就送来了简报,称:鲁国三桓的卿氏将鲁国公室的军队分作三军,执政的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各领一军,变诸侯国师成氏族私军,齐灵公当即被震憾到了。

齐灵公想着,得马上找人来议一议,鲁国这么大的事是怎么发生的、有什么背景、会产生什么影响包括对齐国未来朝局走向的带动作用,等等等等,齐灵公的心情瞬间不好起来了。

齐灵公心里开始盘点起来,到底可以跟谁来一起商讨鲁国三桓三分公室可能对齐国产生的影响以及齐国公室要采取的应对策略。

找上卿国弱、高厚吗?不能,这两家本就是跟齐国公室各节制一军,只不过军队还是齐国的国师,找他们商讨,还不是送美食喂他们的胃口嘛;

找司马崔杼、司田庆封、司寇庆佐他们吗?到时他们提出齐国整编出五军,崔杼、庆氏再各节制一军,那不是入了他们的壶毂了嘛;

找司谏晏弱、司行宾媚人,或者国相鲍国他们吗?他们的立场还不好判断......

此时,齐灵公的近侍寺人来报,内宫的太夫人声孟子派人来请齐灵公往太夫人的后宫去叙一叙。齐灵公登时来了好心情,这事可跟母亲聊得上的呀。

齐国太夫人声孟子的行宫,起居阁。

声孟子,齐灵公的母亲,齐顷公的夫人,来自宋国的公主、宋文公的妹妹。公元前609年芳龄17岁嫁入齐国,现年64岁。

母亲召儿子来,又有什么好消息吗?齐灵公跟他母亲声孟子在一起时从来都是很放松的。

好消息就是母妃吧猜到了儿的心事,而且母妃还真有解决的好办法。声孟子直接打趣起来。

儿子还能有什么心事,不都在母亲的圈圈里转悠嘛。

真就没有心事的话,那咱们就聊聊孟姜的夫家什么的,眼矁着孟姜出落得水汪汪的,再不好好打算就要溢出水纹来啦。

哎哟妈呀,怎么拿您的孙女打趣呢?儿子真有心事啦,妈听说鲁国三桓三分公室的事情了吗?

我就猜呢,你想找谁来一起商讨对吧?但你怎么都找不到可以商讨的群臣对吧?

看着作惊讶状的齐灵公,声孟子有点小得意,随即便切入主题,儿呀你知道鲁国的三桓为什么要在这个节点三分公室吗?

母亲的意思,是鲁三桓早就想着三分公室了吗?

鲁国三桓,三家世袭执政,学的是我们齐国天子二守与公室共治齐国的格局;三分公室,学的是晋国层层分封的郭偃之法,晋国有十一家来分,而鲁国三桓不想让更多的家族来分封罢了。

母亲还是有远见,那您说说为什么是在这个节点三分公室呢?

鲁君姬午(鲁襄公)现年几多岁啦?

应该快有十四了吧?

母妃听说两年前,晋侯亲自为鲁君姬午主持了成人礼,有这事吗?

是的,当年晋侯姬周也就二十三、四岁的样子,世人皆以为晋侯有僭越之嫌哪。

母妃以为是晋侯对鲁侯心有戚戚焉,所以为鲁侯主持成人礼,是要鲁侯可以提前亲政的。

所以鲁三桓要赶在鲁侯亲政之前,将三分鲁国公室的事情给提前办了,是这个盘算的吗?

那是必须的!

那母亲有没有想到鲁三桓三分公室,我们齐国公室要采取什么的策略要化解和应对吗?

哎哟儿呀,那是你们朝堂男人要折腾的事情了,母妃只负责提醒你可以找谁来商讨就是了。

这还真是困扰儿子了,老妈你有什么人选建议,赶紧告诉给儿子嘛!

老妈的建议就是,你赶紧找晏弱晏老夫子商讨啊!

啊!也对,那儿子先找晏老夫子商讨一番,回头再来叨扰老妈啦。

齐侯公宫偏殿书房,齐灵公单独召见了晏弱。

齐灵公没有想到的一层是,晏弱入仕齐国的背景。公元前609年5月,52岁的齐惠公即位,同时立了30岁的儿子无野为齐国世子,随即世子无野迎娶了宋国公主声孟子为齐国世子妃,得到了齐国上卿高氏的保荐,来自宋国宗室子弟的晏弱作为陪嫁的才子入仕齐国,出任齐国司谏一职,当年晏弱才26岁。

晏弱担任掌监察的齐国司谏一职,很长一段时间都扮演着在朝反对派的角色,与非政务系统的齐国上卿国氏、高氏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与国氏、高氏基本上形成了一致行动人的代言人角色,国氏、高氏一度变相地掌控了齐国朝局的走向。

从齐惠公、齐顷公到齐灵公,整整三十五年。直到齐灵公八年,公元前574年,齐灵公出手整顿朝堂,凭借庆克之难的契机,发动了国高之变,强势介入撤换了国氏、高氏家主人选的任命,彼此改变了齐国朝堂的格局,晏弱的立场才跟着发生了彻底的转换。这一点,作为第三方的声孟子是看得很通透的,齐灵公是当局者一时迷而已。

齐灵公就抓住一个重点跟晏弱展开探讨,同样的事情有没有可能发生在未来的齐国,如果有可能那么现在要怎么布局才能达到破局的效果。

晏弱,历经齐惠公、齐顷公、齐灵公三朝,至当下已经在掌监察的司谏一职岗位上稳坐了有四十七年了,现年七十三岁,妥妥的三朝元老,晏弱心里想着君侯终究是问对人了呀,便不慌不忙地陈述起来。

纵观周王室,卿士争政已经有多起了。周顷王薨逝,少年天子周匡王继位,王室的王孙苏与卿士周公争政,周匡王不支持王孙苏,而邀请中原诸侯长的晋国来主持平衡,晋国的上卿赵宣子赵盾接受了委托,支持周匡王的决定,留任周公继续担任王室卿士;

周定王年间,卿士周公卒,王孙苏再次与召公、毛伯争政,要争夺卿士权,王孙苏甚至指使王子捷刺杀召戴公、毛伯卫,已经成年的周定王还是册命召襄公为王室卿士;

就在前一年,王叔陈生与伯舆争政,周天子还是支持毛伯舆,依然邀请中原诸侯长的晋国来主持平衡,晋侯委托晋国亚卿的士匄来共同主持王叔陈生和伯舆的辩论,辩论双方委托了各自的家老当庭展开对辩。晋国亚卿士匄表态,天子所支持的,也是晋国晋侯所支持的,天子的选项,也是代表了晋侯的选项。最后为了给王叔陈生一个台阶下,天子册命了单氏的家主单伯担任王室的卿士。

晏弱陈述了王室卿士争政的三个案例之后,开始总结陈辞——

其一,王室明显的是不愿意让王族成员或者血缘亲近的宗室子弟进入政务系统;

其二,王室尽量维持现有的格局和现状,当均势的力量不得不打破的时候,还是选择非王族的弱势第三方进入政务系统,从而达到更有利于王室的力量平衡;

其三,王室可以借势,但是我们齐国公室不可以借势,因为这个外援的势力不能存在;

其四,维持现有天子二守的现状,是保持齐国政务系统良好运作的长期稳定的保障;

其五,寻求平衡均势的操作,只要局限于内阁体系中就足够了,内阁组成中只要没有一方势力独大的存在,我们齐国的朝堂就会长期平稳的;

其六,如果非要引入新的内阁成员,建议可以是田氏一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齐国太夫人声孟子的行宫,起居阁。

怎么样,晏老夫子都跟你提了哪些建议呢?说来给老妈听听。齐灵公的母亲声孟子还是打趣的神态。

晏大夫建议,可以让田氏一族增补进入内阁班子,这样形成均势和平衡可以有效预防某一家独大的存在。

老妈觉得晏老夫子的建议有道理,你看鲁国卿士内阁全部都是宗室成员,三桓势力很容易聚拢各家宗室对抗公室,因为只有他们宗室的利益是一致的。

田须无一家已经与鲍氏联姻了,再将田氏一族纳入内阁,儿子担心反倒促成了田鲍两家的联盟,现在国氏、高氏是一对联盟,崔氏、庆氏也形成了一对联盟,再加入鲍氏、田氏,到时形成尾大不掉的朝堂局势,我们公室应付起来就加大了难度,现在栾高二惠已经形成铁板一块的,像极了当初的国高两家的联盟,我们花了多大的力量才让国氏、高氏的铁板联盟松动了些许。

国氏、高氏两百多年的铁板组合,撬动他们不也就是朝夕之间的手段嘛;栾高二惠有什么可怕的,折腾过国氏、高氏,儿子不是有经验了嘛;更何况鲍氏、田氏,都还是异姓家族的,很难形成一致的利益,要找他们之间的嫌隙,容易得很;儿子你呀应该担心的倒是栾高二惠,还真就是尽量不让他们两家进入内阁政务系统的。太夫人声孟子认真地提醒齐灵公。

太夫人声孟子接着给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想法,你看哪现在田须无家的长子田无宇娶了鲍家的鲍姒,听说生了一个虎头虎脑的儿子田开;老妈倒有一个想法,不如还将你的女儿孟姜就嫁给田无宇,一则让田须无进入内阁有个身份的认同,成为了公室的亲家然后提拔田氏一族不就是顺其自然的事了嘛;二则就是给国相鲍国添个堵,等无宇跟孟姜的小儿子生下来,田氏家主指不定就是咱家孟姜的小子的,鲍氏也就跟田家结下嫌隙了。老妈还就听说了,你的孟姜曾经放过话的,非田无宇不嫁,所以至今就没有人敢来提亲,得,遂了大孙女的愿得了。

有一句话怎么说来着,就是说呀出谷迁乔什么的。

齐灵公就顺着太夫人声孟子的话,接茬道,是《诗》里的“出自幽谷,迁于乔木。”意思是从幽深的溪谷出来,迁上了高大的乔木,说的是地位上升的比喻。那会不会委屈了孟姜哪,毕竟田无宇可是明媒正娶鲍姒的。

开什么玩笑,想要进入内阁,如果连这样的家事都摆不平的话,田氏一族也就不用再在齐国混下去了啦。声孟子施施然调侃起来。

好,那就让田氏一族遂了母亲的愿,出谷迁乔一番了吧!齐灵公当下就做出了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