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东北沦陷,60岁的大地主戴凤龄为了打鬼子,带着全家57口人上战场,14年后,全家只剩三人,余下54人全部阵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戴凤龄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东北敦化地区有名的大地主,倒不是因为其有多少地、有多少屋,而是与同时期“周扒皮”式的地主作风相比,戴凤龄是个绝对的异类。

因家中祖业殷实,戴凤龄从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又因其父母笃信佛教,戴凤龄受到熏陶,长大后,他非但没有纨绔子弟做派,反而有了一颗见不得穷人受苦的慈悲、仁爱之心。

继承家业之后,虽有近千家丁,但戴凤龄从不强人所难,每到收租时节,戴凤龄常常宣布“低息”“缓交”,有时碰到收成不好,干脆直接“免租”,正因如此,戴凤龄深受乡邻爱戴。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地区陷入日本人之手,年逾花甲的戴凤龄见家乡人民饱受欺凌,被日本人任意屠杀,愤恨地说道:“佛语‘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如今国将不国,我辈岂能等闲?”

戴凤龄毅然决然举起抗日大旗,卖了家产和田产添置了二百多条枪。周围乡邻不解,戴凤龄解释道:“我不抗日,这些东西迟早落入日寇之手;我若抗日,这些东西还在中国人手中!”

国民救国军司令王德林听说戴凤龄的事迹后大为感动,主动邀请他加入救国军。随后,戴凤龄带着全家老小五十七人,家丁、炮手、村民等三百余人,加之三百条枪、一百门炮加入了救国军。

王德林给予戴凤龄极大自主权,称其“只要一心抗日,什么条件皆可满足”,戴凤龄则称“只要能让我抗日,什么条件都无所谓”。王德林大为赞叹,将戴凤龄带领的部队被编入救国军第五营,对外称第五营为独立营。

别看戴凤龄年逾花甲,打起仗来可是一点也不含糊。部队组建之后,戴凤龄带领军队接连攻克敦化、额穆、蛟河等地,将家乡附近的日军打得抱头鼠窜,极大鼓舞了当地军民的斗志。

之后,独立营在白山黑水间打了多场漂亮战役。在一次次战斗中,独立营也扩充了不少兵力,作为营长,戴凤龄从不缺席每场战斗,老兵不用说,新兵战士看到营长年逾六十仍身先士卒,自然也争先恐后英勇杀敌。

穷凶极恶的日军哪肯罢休……

1933年,日军仗着兵力多、武器好,大量向吉东地区增兵,将救国军逼至苏联国境线一带。王德林等人弹尽粮绝,山穷水尽之时开始有计划地向苏联撤离。

“老哥,快走吧!去苏联我们还能东山再起啊!”王德林拉着戴凤龄的手急切地说道。

“我一把老骨头了,折在鬼子身上不亏!老弟,你的路还长,多多保重吧!”戴凤龄说完,又带着几百名救国军战士继续投入战斗。

吉东一战,司令员王德林带着大部分救国军精锐撤进苏联,戴凤龄独立营战士牺牲大半,救国军自此一蹶不振。此后,救国军不断与东北地区其他抗日队伍融合,直到1936年正式编入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归柴世荣旅管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段时期,东北抗日局势非常不明朗,1935年戴凤龄四子戴克志牺牲,1936年戴凤龄长子戴克勤、次子戴克俭又在作战中牺牲。国仇家恨面前,年迈的戴凤龄忍着巨大悲痛,带着满腔怒火继续指挥作战。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东北紧张局势有所缓解,柴世荣对已经升任副团长的戴凤龄说道:“老哥年事已高,不必再上前线,在后勤负责筹些粮草即可。”领命后,戴凤龄在沙河沿地区搜集粮草。

一日,正在筹集粮草的戴凤龄等人因汉奸告密被日军抓获。当日军长官得知抓获的人中有戴凤龄时,大喜过望,命令左右将其押往敦化。

戴凤龄三子戴克吉得知父亲被捕,立即与战士们组成“敢死队”前往营救,结果终因寡不敌众,戴克吉壮烈牺牲。

日军长官感慨戴凤龄忠勇,有意“优待”,结果遭到戴凤龄怒骂。几日后,日军见戴凤龄油盐不进,最终失去耐性,泼上汽油将其活活烧死。至牺牲前一刻,戴凤龄仍然骂不绝口。

后来,戴凤龄五子也在与日伪军交战中牺牲,六子戴克政在1938年一场战斗中牺牲。至此,戴凤龄和他的六个儿子全部为国捐躯,可谓满门忠烈。

194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胜利,而当年跟随戴凤龄出来打鬼子的五十七口,活下来的仅有三口,带出来三百家丁、炮手、村民等也基本全部牺牲。

据敦化一带人讲:“后来再见戴先生一家,就看到两个寡妇,还有戴先生唯一的孙子戴友喜了……”

如今,这段悲壮的往事已经过去九十多年了,戴凤龄一家的故事仍在白山黑水间传颂。对英雄最好的纪念就是不能忘记他们,我们要永远传承英雄精神,要珍惜他们用生命为我们换来的美好的、和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