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生命中,总有些回不去的地方和再也见不到的人。

幸运的是,今天的我们有太多手段可以去记录,图片、影像、文字。而文字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随时随地,抓住过去、现在和未来。

那些放在记忆里会被吹散、熄灭的故事和情绪,都可以用文字定格下来。

“重现往事……是为了从消失中把它们拯救出来,从而使那部分生命真正地存在。” 史铁生如是说。

一部小说或许有些沉重,一首诗或许太轻盈,而一篇散文或许正好。散文的界限是无边的,诗歌和小说无法抵达的,散文可以抵达。

在散文中,我们可以整理和表达我们的经验、记忆、情感、知识、思想。它最贴近生活本身的状态,是人人都可亲近的文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坛里从不写小说和诗歌的散文家,不难见到,但从不写散文的小说家或诗人,却难得一见。

正如作家李敬泽所说,“写诗是跳跃,写小说是跑步,一个人不能永远跳跃和跑步,他的正常状态、日常状态应该是散步,散文就是散步。”

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本散文集,一篇篇散文都是我们在这个世上活过的痕迹。

在鲁迅的散文杂文里,我们看到了他从童年到暮年的成长轨迹、思想发展轨迹。

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对疾病、生命、死亡、爱的深刻哲思,至今仍振聋发聩。

汪曾祺笔下的稀松日常,也可以那样美好。

但或许正是散文离我们太近了,使得我们总以为写散文很简单。事实上,要写出一篇优秀的散文并不容易。

01

好的散文需要谋篇布局

为什么现在很多散文不好看了?

在鲁迅文学奖得主庞余亮看来,这几年大量被忽略、被掩埋的散文,实在太随意,这背后的通病往往都是不重视结构。

作家苏童曾在节目《我在岛屿读书》里谈到,“好的散文和小说都有一种突袭感”

并举例自己看过的一篇回忆父亲的散文,“作家和父亲的关系一直不好,非常冷淡,但在文章的最后,他写到,父亲去世一个月后,他看到盥洗台上有一个剃须刀,无意之中打开了剃须刀盖子,胡须茬掉了出来,那是父亲的味道……”

前期的铺垫和烘托,层层推进,最后把情感以崩塌的形式倾泄而出,让人心为之一振。这是情感带来的突袭感,也是结构带来的突袭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很多不着结构痕迹的散文佳作,往往都隐藏着精妙的结构。

比如孙犁的《丝瓜》:

我好秋声,每年买蝈蝈一只,挂于纱窗之上,以其鸣叫,能引乡思。每日清晨,赴后院陆家采丝瓜花数枚,以为饲料。

今年心绪不宁,未购养。一日步至后院,见陆家丝瓜花,甚为繁茂,地下萎花亦甚多。主人问何以今年未见来采,我心有所凄凄。

陆,女同志,与余同从冀中区进城,亦同时住进此院,今皆衰老,而有旧日感情。

乍一看似乎没什么特别的,但其实孙犁先生在这篇散文中,构建了一个了不起的大时空。

原文短短的150字,却包含了三个时空经纬结构:

第一是往年的秋声蝈蝈和往年的每日采花。

第二是今年没有买蝈蝈,没有采丝瓜花,但丝瓜花繁茂,地上枯萎的花多。

第三是很多年前离开家乡,进入冀中区,和自己一起住进院子的同志也在一起衰老。

其实这里面还包括了没有说出来的时空:童年与蝈蝈。以丝瓜饲养蝈蝈,是童年的本领,也是童年时光的重现,否则也不会写“能引乡思”。

每年陆家都要种丝瓜。丝瓜缠绕,丝瓜花在开,丝瓜花在落,秋虫叫,秋虫不叫,时空无限。

因为孙犁先生了不起的胸怀,因为丝瓜,也因为蝈蝈。也可能不因为丝瓜,也不因为蝈蝈。人生况味就在其中。

无限时空的结构,既复杂,又简单。复杂如大海,简单如一滴水,需要一个强大的心脏和一支反复锤炼的笔。

这不着痕迹的结构,是鲁迅文学奖得主庞余亮,反复读了好几年,才读出来。他特别擅长从优秀的作品中拆解技巧。

△精彩内容抢先听,购买课程解锁完整版

写作之初,庞余亮只凭着一股热情盲目地写,也不重视结构,经历了无数次退稿。但他并不气馁,而是把退回的稿件都重写一遍,对比着找原因。

他发现编辑老师改动的地方通常都是结构,虽然只是一点点的调整,但前后的效果高下立见。于是,在后面的写作中,他加强了对散文结构的训练。后来发表的稿件越来越多,去年他的散文集《小先生》,还获得了第八届鲁迅文学奖。

这次,受南方周末邀请,他把自己数十年来的写作经验都总结在《南方周末散文写作训练营》里。还有李敬泽、周晓枫、李修文、傅菲、塞壬、黑陶,6位散文大家,也会在课程里从选材、结构、情感、语言等维度,分享散文写作的秘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位散文作家

数十年散文写作实战经验

600+分钟系统音频课

视频直播答疑+结课作业点评+投稿绿色通道

打通“学习-答疑-写作-投稿”闭环!

原价599元

秒杀优惠立减130元

现在下单还可再领30元优惠券

到手价仅需439元!

02

好的散文需要直面自我

散文写作需 要一颗强大的内心。 不像小说作者和诗歌作者,可以把自己隐藏在背后,散文就是把自己生生地推到读者面前。

写散文是一个求我、求真、求丰厚、求复杂的过程。

我们在散文中的情感惯于自我崇高、美化以及刻意纯洁,而那些难以启齿的羞耻,不安,疑虑,以及阴暗的部分,这些被遮蔽的部分才是文学真正的内核。只有触及到人性隐秘的角落,才有可能写出丰富的情感,这才是真实的人性。

作家周晓枫,在散文《你的身体是个仙境》里写了女性从童年、少年、青年到中年的身体。不同于惯常的散文写作,她用大胆、诗性、思辩的文字写了女性成长伴随的肉体羞耻与混沌。

“肿瘤自我降生就寄存体内,跟着我一起长,如同我的胎儿。妈妈叮嘱我,一旦别人问起,要说做了阑尾炎手术,千万别提妇科。体检时校医怀疑了:阑尾手术刀口怎么会在这儿?我坚持妈妈的说法,死不改口。我从九岁起就开始为了荣誉而撒谎……像真有了什么可耻的把柄。”

文中有大量曾被我们在散文中遮蔽的词,比如经血,乳房,子宫,避孕套,她的文字指向了女性的私密经验,对女性成长经历有深刻的思考和自我觉醒。

在她看来,女性的身体跟自然界的万物一样,有着它的生命属性,它不再是不洁,羞耻的代名词,它值得公开赞美。

作品是二十年前写的,现在看依然很有先锋意识,影响了一代散文写作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在写作中,有时会被许多条条框框束缚。比如写亲人时,可能会为亲者讳。

作家塞壬却在《即使雪落满舱》里,写了十六岁的她如何面对父亲出轨、行贿、入狱。

这一切曾让她蒙羞。然而,当她用文字再审视这段回忆时,她才理解了父亲、原谅了父亲。她写道:

“所有的,所有的这一切都不重要了。我的所谓尊严和面子,罪犯的女儿,这些都不重要了。此刻,我唯一需要的,是一个活着的父亲回来。”

她把笔触放进了人性最隐秘的角落,去照亮它,把光照进去,让温暖和宽佑保存在这段成长的记忆里。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散文写作已经不是单纯地重述记忆,而是在重述记忆和情感的过程中,发现真实的自己。

03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篇好散文

每个人 的生命中都有一篇好散文。 它不仅是对时间的“刻舟求剑”,让我们得以记录生活中那些弥足珍贵或是细碎平凡的日常; 更是在与自己“剪烛西窗”,让我们得以用文字,与时间对话,与生命和解。

如果你,想记录生活却不知从何处开始,心中有所想但落笔难以准确表达,或是长期写作陷入瓶颈,欢迎加入《南方周末散文写作训练营》。

我们再度邀请了李敬泽、周晓枫、李修文、傅菲、庞余亮、塞壬、黑陶,7位散文大家,沉淀他们数十年的写作经验,和大家一起用心表达世界,以文对抗时间。

前两期训练营已有3500+名学员参与,不少学员直呼受益匪浅,原来散文还能这样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课程结束,社群里更是频频传来喜讯。不少学员在讲师的推荐下中稿《散文百家》《星火》《草原》《江南晚报》等报刊杂志。也有不少学员的结课作业,发表在当地文联的杂志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去年营期刚结束,我们就不断收到学员们热情地催更,于是我们决定增开《南方周末散文写作训练营:七位散文家的文字密码》第3期也是最后一期!

我们诚挚地邀请你加入,借由这些散文作家的经验,你或许可以重拾内心的表达,看见不一样的生活,不一样的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位散文作家

数十年散文写作实战经验

打通“学习-答疑-写作-投稿”闭环!

长按扫码,立即加入学习

看起来平实的散文,其实是文学创作的基础。

小说中的记叙和描写是散文,剧本里的对话、人物分析、场景介绍也是散文。

我们写散文,就是在训练自己最基本却也是最难的写作能力。写好散文,就解开了各种体裁的文字密码。

在《散文写作训练营:七位散文家的文字密码》中,我们从“选材-结构-情感-语言”等维度,搭建好了一套系统学习的方法。

这次散文训练营的7位讲师,李敬泽、周晓枫、李修文、傅菲、庞余亮、塞壬、黑陶,都有十余年的散文写作经验。

这一阵容,让南周书院社群里的老学员们激动不已,课程才推出,就第一时间“拿下”,还直呼“这价格太吸引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的讲师不仅揽获了散文领域大大小小的重要奖项,比如具有我国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的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百花文学奖等重要奖项,还有不少已经是“中国四大文学奖”之一的鲁迅文学奖的评委

比如李敬泽,已经多次担任鲁奖评委,他也被国内主流文学圈誉为“青年作家教父”,像阿乙、冯唐、李娟等作家,都曾得到过他的推荐。

再比如李修文,他是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的得主,也是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的评委之一。

他们也曾在不同的文体中汲取养分,再反哺到散文写作中。

周晓枫,就曾担任了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归来》等电影的文学策划。

李修文也曾是宁浩电影《疯狂外星人》的监制。

所以,课程也会用更广阔的视野,甚至用不同文体的视角,带我们发现,在当下,什么是散文?什么又是好散文?

更重要的是,尽管他们已经深耕散文写作数十年,但依然不满足于散文的既有表达,一直在拓展自己的文字疆域,探索当下散文的种种可能。

庞余亮为了这次课程,曾做过十余年老师的他,更是准备了足足7万余字的教案。

再比如黑陶,为了锤炼语言,他从诗人李贺现存的200多首诗歌中,摘抄、建立了一张个人的“李贺词汇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截取自《野草》杂志

还有塞壬,她会以女工的身份,进入工厂的流水线,真实地记录当下。因为在她看来,散文写作,除了回忆,还有在场

傅菲也是如此,为了写好自然文学,他甚至会用将近1年的时间,跑到异乡的山脚下生活。

我们 的 每一节课程,也都与讲师打磨了好几轮,一步步“追问”他们写散文时最底层的方法,这让平日写起散文来行云流水的他们,都直呼“写到头皮发麻”。

课程或许没有“速成之术”,但一定满是讲师们“摸爬滚打”出来的实践之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光一位作家的方法,或许就能助你找到散文写作的灵犀,而这一次,我们有足足七位作家的实战精华!

学习除了输入,最重要的是要输出。所以在22节系统音频课的基础上,我们还加入了:

1直播答疑:让你零距离与作家探讨散文写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社群伴学:35天高质量伴学,讲义干货及时在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作业点评:结课作业有机会获得老师点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投稿通道:优秀作业有机会在《散文》《花城》《星火》《草原》《芙蓉》《湖南文学》《广西文学》杂志刊登。

课程安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击图片可以放大查看)

想要学到,并系统地学到,在《南方周末散文写作训练营:七位散文家的文字密码》,3500+学员验证的口碑好课,不要错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位散文作家

600+分钟系统音频课

数十年散文写作实战经验

陪你发现,散文原来还可以这样写!

更有

视频直播答疑+结课作业点评+投稿绿色通道

打通“学习-答疑-写作-投稿”闭环!

原价599元

秒杀优惠立减130元

现在下单还可再领30元优惠券

到手价仅需439元!

长按扫码,立即加入学习

(本文为推广信息,图片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