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37度暖爸

友情提醒:为保护隐私,文中案例隐去个人信息,且经过加工,请勿对号入座!

在知乎上看到这样的问题:“小朋友动不动就大哭不止,妈妈心烦气躁、爸爸对孩子吼叫,一地鸡毛怎么办?”

我能感觉到提问的妈妈很是烦躁,面对孩子的哭闹,一个烦躁沉默,一个愤怒大吼,让家里的气氛降至零下。

面对孩子的哭闹,父母到底应该怎么做?

先给你讲一个案例吧,为了方便,我用第一人称叙述。

每当孩子因为不如意的事情发脾气,我总是“冲在第一个”......老公看到我开始烦躁、发火的时候,也会马上绷不住,加入团战!

然后,家里最弱小的孩子,就会变成我们夫妻二人的垃圾情绪回收站。

工作了一天,回家要做家务,还要面对孩子“无理”的哭闹?换谁能顶得住!切~我又不是神仙,况且又是孩子有错在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有一次我在教训儿子时,好像穿越回到了家乡的那两间小矮房。

1990年,我6岁,妈妈说:“你帮我从橱柜里拿碗出来吧,咱们准备吃饭。”

“妈妈,你自己拿吧,我......”

我忘记了当时在想什么、做什么,为什么这么说,但我记得,这句话换来了大肚子妈妈的暴走!

妈妈揪着我的耳朵:“养你这么大,让你拿个碗都不愿意动?!我养你有啥用!”

慌张、恐惧、内疚、委屈......我所有的情绪,被一记响亮的耳光,拍得烟消云散。

那一刻,我像灵魂出窍,世界突然安静了,忘了哭,忘了疼,也忘了害怕,看见小小的自己怔怔地看着妈妈,还有妈妈飞溅出来的唾沫星子。

9岁那年,弟弟三岁,妈妈割了一块肉,配着海带、土豆炖了一锅。

我看着平铺在米饭上一只巴掌都能数清的几片肉,再看看弟弟碗里冒尖儿的肉和海带,还有弟弟油乎乎的嘴巴,我赌气重重地放下碗,对妈妈大吼:“凭啥弟弟的肉就比我多?”

“愿意吃就吃,不吃就滚!你一个女孩,跟弟弟争什么争?”

“我就不吃!饿死我算了!”这句话,像是干透了的松木,妈妈愤怒的火星溅上去,怒火迅速向我扑来。

我忘了那顿午饭,我到底吃了还是没吃,我也忘了那天下午,我到底上没上学。

只记得,抬腿迈过屋门的瞬间,我飞到了院子里,躺在水泥地上,感觉天空布满了裂纹,仿佛随时会掉下来一块,只需要一块,任何一块,都能带走我的呼吸。

初夏的阳光很刺眼,也刺进了心里。

多年以后,我也成为了母亲。

那年,儿子6岁,学校布置的作业,写得一塌糊涂,字迹堪比“喷墨书法家”。

“你,必须重写!这叫作业吗?你写这字儿除了你自己能看明白,还有谁能看懂?”我能感觉到说话时胸口的灼热。

“我就不!我已经写完了,你干嘛还让我重写!”儿子开始撒泼、耍赖。

我就像一块干燥的松木板,被瞬间点燃:“一点都不学好!”

儿子捂着脸,怔怔地看着我,那一瞬,我看到了6岁的自己,又好像看到了弟弟张着油乎乎的嘴大口吃肉。

那一晚,我失眠了,仿佛手中握住了一缕飘渺的烟云,却又在转瞬之间消散无踪,留下了满心的疑惑与思索。

在得到与失去之间反复横跳,睡着了,又好像清醒着。我看到妈妈向我招手,说午饭有大米饭,每人都有一碗炖肉。

看着妈妈唤我回家,看见了喷香的炖肉,却怎么也走不到家门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天后的周末,把儿子送进跆拳道馆,我在大街上信步漫走,鬼使神差地走进一家心理工作室。

简单寒暄过后,索性将困扰我近一周的烦恼,全部扔了出来。

老师说:“生物学基因,会通过父母遗传给子女,精神基因,也就是心理因素,也会被遗传下来。”

“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会有父母亲的影子,因为我们的人格发展,离不开父母亲的影响。你或许在重复童年与母亲的痛苦,只不过,现在你在扮演母亲。”

我紧皱眉头,像个听课的学生,懂了,又没全懂。

“我只有一个儿子,是他不听话,无理取闹,我才发火,和我妈有什么关系?家长不应该管教孩子吗?”

“你说好像抓住了什么,但又不清楚,你可以回忆一下,那一刻你看到了什么?”

“那一刻,我看着儿子就像是6岁的我,委屈、不甘,还有‘妈妈怎么会打我’的惊恐。”

自己说出的话,让我惊讶,又恐惧,难道儿子真的会重复我的童年?我佯装镇定擦了擦眼镜,犹豫要不要重新架上鼻梁。

“每一位家长都有管教孩子的责任,也会或多或少继承父母对我们的管教方式。被我们继承过来的这些东西,会变成一套程序,在特定的某个场景就会自动运转。”

“除此之外,如果在工作中耗尽了心理资源,负面情绪被激发,这套自动程序,会更容易被激活。”

我在家好像很爱和孩子发火,难道我真的继承了母亲的管教方式?

“孩子不改作业,撒泼耍赖也不能不管啊!”

“只要是人,就会有情绪,如果只盯着孩子的行为,自然很容易分出来对错,由此父母就有了评判标准。”

“有没有可能是孩子感觉到了困难,不愿意配合?在当时那个场景下,你扮演了什么角色?或者说,你心目中的妈妈应该是什么样的?”

我好像的确忽略了他还是个孩子,在那一刻我更像是监督者和惩罚者,唯独不像个妈妈。

我心里有根刺开始松动。

晚上,哄睡儿子,我躺在床上对老公说:“我今天去看咨询师了。”

“你咋了?是不是有精神病了?有病得治啊!你要是.......”

“别闹,三十好几的人了,没个正行,说正事儿呢!”我知道他喜欢用胡说八道逗我开心。

他放下手机,转过来看着我:“说吧,我听着。”

那晚,我们夫妻二人从童年,聊到现在,感触良多。

37度暖爸寄语:我们每个人都会带着原生家庭的印记,即便是已经成年,父母仍然会住在心里。我们往往会不经意间,用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对待孩子。

父母给我们爱的糖果中,或许会掺杂着碎玻璃渣,很甜,但也会受伤。可这并不妨碍我们给孩子一颗只有甜味的糖果。

当孩子出现情绪,父母首先应该解决孩子的情绪问题,此时任何说教都是无用的。因为当人被情绪包围,会陷入“自我中心”状态:感知能力下降甚至消失,一切以满足自己的情绪需求为出发点。不光是孩子,成人也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到这儿,37度暖爸有些心里话想和你说说:

1、在情绪上接纳接纳孩子的情绪,即:允许孩子有情绪出现。

2、通过询问,倾听孩子的情绪卡点,帮助孩子改变不合理认知。

3、家,是提供情感支持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

4、父母的功能是为孩子提供支持,而不是作为惩罚者和旁观者。

5、我们有时也会将自己父母的教养方式,继承下来,带给孩子。

在这个案例中,妻子在童年遭受过不平等的对待,完全继承了自己母亲的教养方式。丈夫因为和母亲的分离焦虑,非常惧怕、不愿意看见自己妈妈发火。婚后,他将对妈妈发火的恐惧,投射在了妻子身上,每当妻子对孩子发火,他也会忍不住暴怒。

所以,在教养过程中,父母对于自己,还是要有一定的觉察和反思。

专注婚姻家庭与亲子关系,一个不温不火,温度刚刚好的爸爸,如果恰巧你也喜欢我的内容,可以关注一下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