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的东北方向,有一个乡级行政区域,它距离大连比烟台还要近,大约只有41公里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座位于渤海和黄海交界地带的小岛,就是北隍城岛。千百年来,它经历了无数的风浪,见证了不少历史名人从身边经过。

更重要的是,它的存在让渤海这一大片海域,成为了我国的内海。

这是怎么判定的呢?

渤海肯定是我国的内海

“内”是相对于“外”而言的,海域一旦被确定为内海,它就不再具有他国属性,而是属于所在国的领土。

内海范围内,不管是水域还是空域,所在地国家对其拥有与陆地相同的主权。渤海是我国的内海,既有现代意义上的疆界划定依据,同时也有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划定方式。

这还要从古代开始追溯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代由于交通工具限制,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和活动范围有限。一国的土地和海域如何划定,彼时还没有全世界通行的标准。换言之,如何划定是各自国家自己确立的

这样一来,国力的强大与否,以及所在国的具体疆界领土是怎么样的,就会对划定带来很大的影响。

比如古罗马时期,巅峰时期,整个地中海沿岸的地区都是其领土。中间的地中海现代意义上它属于公海,而在罗马时期,这片广袤的海域,就是罗马事实上的领海。

回到我国古代,虽然长期以来我国是陆上强国,但是对于海域海疆的划定,也有自己的一套准则。

按照古代的划定方式,我国基本上把海域划定为内洋、外洋和大洋。

所谓内洋,是靠近陆地以及本国海岛的区域,这一区域被明确视为自己的领土,通常沿内洋所在的行政区域,会具体派水师官兵负责管辖。

内洋之外便是外洋,这一海域的界定标准,在清代是以距离陆地最远的海岛为标志的。

与内洋的区别在于,外洋海域不进行行政管理,平时只是派水师部队在这些海域进行定期的巡逻。

外洋的区域再向外扩展便是大洋,大洋在古代又叫深水洋或者黑水洋。它远离陆地和海岛,按照古代的界定,这已属于国界之外,不进行有效的管辖。所以,大洋可以理解为现在的公海。

从上述划定就能看出,虽然古代海域的划定,没有标定有效的距离范围,但是根据实际可掌控的范围,基本上也能确定自身的海域管控范围在哪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照这一原则,渤海在古代的标准中,就是我国的内海。它三面被陆地环绕,而且在连接黄海的边界地带,还有包括北隍城岛在内的一系列岛屿。

这些海岛之间距离很近,从山东半岛向东北,一直延伸到了辽东半岛方向,它就像链子一样,将渤海完全拴在了我国陆地之内。所以从古至今,没有人去质疑过渤海的从属关系。

没有标准,把太平洋据为己有

到了近代社会,海域的划定遇到了大麻烦。一个很关键的因素是,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范围扩大了,人类的活动不再局限于某一区域,开始在全球各地活动。

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各国之间疆域该如何界定。尤其是西方殖民者抢夺侵占了大量的新土地,这些土地包括海域在内怎么划定,必须得制定一个公认的标准才行。

因为没有标准的话,从公理层面,国与国之间就会失去对疆域的有效管控。比如说沿太平洋的一个国家,突然要把整个太平洋划定为自己的领土。

现在去看,不管是哪个国家都办不到。一是会引发众怒,二是制定的标准不允许这么干。

但在没有标准的时代,如果一个国家强势,确实就能以实际的行动,将某片海域据为己有。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围绕海域如何划定,国际上经历了漫长的争论。

新标准是怎么来的?

没有沿海的国家,也不用为划定多少海域范围发愁。沿海的国家,无论是我国还是别的国家,对于划定也都有各自的看法。

我国历史上有划定方式,欧洲历史上的沿海国家也有。荷兰人在16世纪提出,应该在沿海所属地区,确立海域向外延伸的概念。

既然提出部分海域归所在沿海的国家管理,那么向外延伸的范围该是多少呢?关于这一点,历史上一个西班牙国王曾有一个最简单的办法——眼睛看得见的范围。

这位西班牙国王是菲利普二世,他担任国王时曾指定过一个法令,所有外国的船只,是不能进入目力所及的海域之内的。该划定海域范围的方式,后来就被称为“视野说”。

其实,只要是健康的人眼睛不近视,看到的范围基本上都是一致的。所以按照这一方法,沿海国家能够管控的海域范围,是从陆地向海洋延伸大概14海里左右。

等到西方人开始开始殖民,关于海域范围的标准又变了。由于当年英国人的舰队最强大,所以新的标准是由英国率先提出,并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执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不过相对于14海里,新标准的范围缩短到了3海里。乍一看起来很多人会疑惑,划定本国能管控的海域范围,不是应该越大越好吗,为什么反倒变小了呢?

这实际上是西方人采取的对自己有利的划定方式。如果划定的范围大了,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舰队,就无法自由穿行在世界各海域水道,而且也不能接近他国的海岸线。

而如果将这一范围缩小的话,西方的舰队就能畅行无阻,而且还能任意靠近他国的海岸线。

换言之,新的标准是从殖民者有利的角度确定的。彼时的西方人拥有坚船利炮,他们确立这一原则,列强之间在争抢殖民地时能有标准可依。至于其他弱小的国家,是没有拒绝的权力的。

3海里的规定,从18世纪一直延续到了20世纪中叶。随着新形势的不断变化,大多数国家觉得这一标准需要变更一下了。

就这样,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于1958年召开。从本质上来看,这是第一次制定全世界通行的标准。

会上,多国都提出了划定的标准。美国人建议是6海里,苏联人提出可以在3海里到12海里的范围内,由沿海国家自由划定。甚至还有国家提出来,领海的范围应该延伸200海里远。

这次会议没有讨论出明确结果,不过我国随后将12海里的宽度作为了划定的标准。而且从渤海的角度看,确定12海里的宽度,不会在出现新的标准后,将其变成公海。

如果还是按照原先的3海里标准,那么渤海在理论上就会变成公海。即便增加到6海里,无论从陆地还是岛屿向外延伸,也无法满足把渤海变成内海的要求。

增加到12海里,渤海作为内海的现代法理依据就有了。从距离上看,由北隍城岛到辽东半岛的老铁山西角,之间的距离在22海里左右。

无论是从辽东半岛处划定领海范围,还是从北隍城岛划定,恰好能覆盖住22海里的范围。这样一来,再加上北隍城岛南边的系列岛屿,渤海在现代领海的划定法理依据下,依然也是我国的内海。

需要指出的是,即便没有现代意义上的12海里规定,按照历史上的惯例,渤海也是我国的内海而不可能变成公海。

这一点不光我国认可,别的国家在习惯上也是默认的。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将军舰航母开到了台湾海峡,但美国人却没有去渤海。

当时还没有12海里领海的提法,西方国家认定的标准也还是3海里,从这一点来看,美国完全可以把军舰开到渤海向我们示威。

尤其是朝鲜战争爆发后,两国事实上处于战争状态,美国人更有理由将军舰开进渤海,那样就能直接威胁我国的首都。

但自始至终,美国人并没有去触及这一底线。因为渤海千百年来默认就是我国的内海。

也因此,现代意义上确立12海里的原则,也只是找了一个法理依据。实际情况是,哪怕没有这个法理依据,渤海的归属性质也不会改变。

12海里的原则

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12海里的原则才由《联合国海洋公约》确立了下来。原则上来说,签署该公约的沿海国家,都会按照这一原则来划定海域范围。

但实际上,公约并没有强制效力,没有签订的沿海国家,理论上可以不遵守公约行事。

不过话又说回来,现代国与国之间经贸交流频繁,遵照相同的规定行事,可以免去很多麻烦。也因此这一原则即便没有强制性,但也成为了一种约定俗成。

在现有的国际框架下,多数国家都会按照该标准划定。至于未来会不会再发生什么改变,那就不是当代人要考虑的问题了。

从本质上来说,海域划定的背后,一直是按照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

结语

回到现代,渤海作为我国的内海,其蕴含的巨大经济价值,无论是盐矿渔业资源,还是丰富的油气资源,都归属于我们自己。

而在渤海黄海交界的庙岛群岛,同样也有巨大的军事意义。像北隍城岛,作为控制渤海海峡的咽喉,历朝历代都被看重。

唐代攻打高句丽,唐军就把北隍城岛打造成了后勤基地,在岛上建立城池储备粮草军械。

现代的北隍城岛,岛上灯塔山的航标灯24小时工作,国内外货轮大量穿梭于附近的水道,北隍城岛就有了指引行船的新使命。

至于渤海这片海域,它还是和上千年前一样,作为我们自己的海,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