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明假期之后,各地都在晒成绩单,一些地方活力折射经济“春意”,甚至把“春日经济”以百花齐放方式呈现在游客眼底。

近两年,地方文旅接续“出圈”,一个个IP涌现,“旅游网红”持续上新。旅游网红的兴起,让一些地方文旅挖空心思打造这针“强心剂”,比如:甘肃天水凭借麻辣烫“出圈”,从淄博烧烤到贵州榕江“村超”,再到“尔滨”冰雪,一些地方呈现出文旅火爆的态势,也在促使从业者进一步探索文旅大市场的新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透过这一波接着一波的热度,也可以明显感受到文旅对消费的撬动力量,甚至成了提振经济复苏的急先锋。

那么问题来了,各地政府指望旅游经济来拉动当地经济发展,能否真见其效?

反正,一些小城镇已经接住了这“泼天富贵”,能否长时间延续下去,值得深思。

不过,除了旅游网红之外,一些地方政府还得持续改善营商环境,能让一些“文旅、农旅”项目能合规落地,让当地的内生发展动力扎了根,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联农带农富农,这才是发展经济的务实做法。

当下,全国经济复苏势头向好,但地方的压力还是特别大,找一个亮点才刺激经济,很多人寄希望于旅游,一些旅游扶持政策也相继出台,这就有了从去“天水吃麻辣烫”到奔赴“开封相亲”,网红旅游小城狂欢此起彼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仅仅靠旅游,靠一个麻辣烫,靠一场演艺节目,能不能带火一座城,能不能把远方的客人留下来,将短期“流量”现象转化为长期“留量”经济呢?这个问题,就需要一个内在的经济支柱,或者说一个实际的支撑点。

“旅游网红”之后,如何留住文旅热度,将短期“流量”现象转化为长期“留量”经济?

关键在于,这离不开旅游产品和服务愈发丰富优质,文旅热就不再局限于“眼球”经济。

或许,这些门槛比较低,包括麻辣烫、烧烤其实都是一种比较简的人间烟火味,更接地气,更符合当下务实的消费观,这才是卖点之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甚至,就像“王婆说媒”火爆出圈,还是把传统文化与文旅演艺场景的深入融合,承接住了当下年轻人的情感需求,还能以真诚感化人,以互动感引人,以沉浸感入景,成了一个互动沉浸社交平台,也是当下经济发展的产物。

今年大环境不好,文旅市场却迎来多点爆发,清明5省份吸金还能超过百亿,这背后少不了“旅游网红”的驱动力,个个都能在民间火爆起来,主打一个“实惠”,性价比引领消费主流。

另外,旅游拉动经济,往往只是特定人群,肯定还是小部分人,比如中产阶级,但是某些旅游目的地靠着大量宣传忽悠游客去,引得来还要考虑留得住,一个短暂的拉动,其实效果是不长久的。

所以,旅游行业进入一个理性消费时代,主打一个实惠经济,性价比引领消费主流,以此催生更多符合当下的新业态出来,这才是现实。

实惠经济背景之下,理性、务实的消费观是主流,在平时各种压力困扰之下,老百姓选择外出休闲放松,性价比也是优先考虑因素,毕竟一个消费严重降级的社会,能火爆出圈显得尤为可贵,还能延续下去,更难能可贵,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更需要健康的发展模式。

最后,除了“旅游网红”出圈破局之外,真正要拉动经济,还是要从实质的增加就业、增加订单、减少税负、增加老百姓的医疗消费各方面,包括教育养老方面的保障才能够对经济有长远影响。

文 / 李国民 / 跨界融合 - 策划人 / 三农研究 专注(乡村建设、文旅、农旅)等项目的前期策划、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