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后,由于太子朱标早逝,皇长孙朱允炆继位,建文帝登基后,面临着一个困扰的问题就是,受强大的藩王势力影响,导致皇权没办法集中,最后,建文帝在齐泰、黄子澄两位文臣的建议下,开始捉弄各藩,削弱各藩王的力量。

不久,谋划已久的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了靖难之役,与朱允炆展开斗争,时间长达四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终,燕王朱棣成功入侵南京,成为皇帝,而建文帝朱允炆却因失败退出历史舞台,建文年间,政治清明,社会矛盾不尖锐,而且,建文皇帝是世界共产党,他的正统性比朱棣高得多,支持他的人也很多。照理说朱允炆军力雄厚,物资充裕,无论如何也不会输给朱棣的,但他为什么最终失败了?

建文帝优柔寡断的性格

据史料记载,建文帝聪慧好学,但性格优柔寡断,朱允炆出生时,明朝各方已基本安定下来,朱元璋给他留下了一个相对清平的天下,但也正是因为朱允炆出身幸福,没有经历老一辈艰难的创业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整天与诗书相伴,自然地,他周围都是一些文人,虽然朱标死后,朱元璋经常让朱允炆参政,当时的朝廷也没有什么惊涛骇浪。由于成为环境太过舒适,没有竞争压力,朱允炆的性格也就十分的友善文静。

朱允炆的削蕃计划应该是他的无奈之举,朱允炆的多次失败,离不开,他犹若寡断的性格,他才在靖难之役中接连地失败,最后战败后逃走了,朱允炆从登基之初就把朱棣视为建文朝的“大麻烦”,他一直想除掉朱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措施,加上时不时考虑到骨肉亲情,朱允炆的实力不断壮大,对抗建文皇帝的资本不断增加。此外,朱允炆在思想上太过轻视朱棣,认为北方军力不够,他整天和方孝孺讨论国法,当形势对他不利时,他开始选择与他抗争,因此,朱云文优柔寡断的性格是他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建文帝没有得力的将领

朱元璋,为了维护朱氏家族的统治而屠宰功臣,造成朱允炆登基后,什么没有什么得力的文臣武将,其中,最著名的案件是蓝玉和胡惟庸案,在这两起案件中,涉案人员不少于5万人。朱元璋的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朱棣的统治,但是到了朱允炆当皇帝,反面影响就出来了,因此,建文初期,朱允炆可谓是没什么可以依靠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人才匮乏,因此,战争初期,建文帝只能派年老的有作战经验的,耿炳文将军带兵出征,但却屡次被朱棣打败,因为缺少良将,所以也就缺乏正确有效的军事战略,和指挥能力,至于文臣,黄子澄和齐泰虽然可以依靠,但是他们也只知道纸上谈兵,而且还不能高瞻远瞩,不能随机应变,所以不算是什么大人才。

此外,祁泰和黄子澄在许多问题上意见不一,纠纷时有发生,而且,这两人胆小如鼠,一旦发生什么危机,跑的比兔子还快,就连被朱棣“灭十族”的方孝孺,也只是一个“立志复古”的学者,甚至在危急关头掉链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见,建文帝身边没有什么得力的,可以指挥战争的将领,也没有机智乔变的谋士,因此,建文帝遇到强敌时,无法有效抵抗,也没有有效的办法来处理问题,这样一来,最终,朱棣能够取得胜利是必然的。

朱棣的力量太过于强大

在朱元璋所有的儿子中,除朱标早年病逝外,燕王朱棣是最有权势的,当然,这种力量不仅体现在士兵数量上,还体现在人的文化、政治、军事技能和领导能力上。

因为朱棣早期就是领兵打仗的,所以战争经验是很足的,虽然朱允炆削藩王时有明确的组织计划,但是实施起来,效果却并不是太大,朱棣的封地是北京,北京是当时元朝的都城,连接着长城的北部。朱棣还是王爷时候,带兵追打元军,积累不少军事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朱棣的将领善于打仗,他的谋士更能给他出谋划策。另外,朱棣本人也是一个指挥能力很强的人,在战场上能够应变自如,因此,在皇室内部的权力斗争中,取得胜利完全拥有许多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