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6年,一向身体硬朗的朱德逝世,众人不敢相信,他女婿道出缘由。

朱德,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者之一。

这位在战火的硝烟声中,金戈铁马半生,为新中国建立下赫赫战功的老将军一向在外界的印象中都是精神矍铄,身体硬朗。

离世前不久还曾接待了外宾,专家也曾说过以朱德的身体状态完全可以活到100岁。

为何突然传出离世的消息?这其中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隐情,他的女婿又说了什么呢?

革命之路

朱德,1886年生于四川仪陇县。作为农家子他从小就经历社会的不公。幼时跟随席先生读书。

席先生是旧时代的文人,却有新时代的视野,他关注国家命运,鼓励学生学习新思想,树立救国救民的大志向。

席先生怜爱穷苦大众,即使自己生活清苦,也力所能及帮助他人,救济灾民。给年幼的朱德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是朱德接受平等仁爱思想的领路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清政府已然腐败,王朝不把百姓当人看待,压榨底层人民本就薄弱的生存空间。

王不是王,官不是官,对待可怜的灾民,清政府不赶紧救灾救民,而是直接派兵虐杀。

也许现在接受现代平等思想教育,体验着科技进步便利的我们不能想象当时朱德所处的时代对人的摧残。

清政府吏治混乱,统治者和各级官员们骄奢淫逸,好逸恶劳,内有苛捐杂税,天灾人祸,外有列强侵略,刚经历甲午海战的失败,接着就是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签下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

割地赔款,割的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赔的是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结局。天灾人祸下,吃树皮,吃泥土充饥,卖儿卖女,衣不蔽体。

地主乡绅们不断压榨农民的生存空间,农民一年到头在地里劳作,背朝黄土面朝天可能都吃不饱,穿不暖。

甚至地主一时心情不顺打死佃户的情况时有发生。底层人民根本没有任何生存保障。

这件事带给了朱德很大内心的震撼。老师所教授的“人”与清政府所做的“行”让朱德深刻认识到了:如果人要做人,那么皇帝就不应该存在。

由此他更加勤奋的学习,即使酷暑寒冬让学习变得更加艰辛,即使要早早起床干完家里的活计还要饿着肚子每天来回走四次从家到私塾的八里路,要知道八里路等同于现代400操场跑道的十圈,即使这样他也没有放弃。

因为他知道“要救国救民就要强国富民,但没有知识,没有本事是不行的”。在席先生的影响下,他坚定了自己终其一生救国救民的使命。

20多岁从成都师范毕业后朱德回县城当了体育教员,不忍看到被动荡的时局,黑暗的社会压榨的底层人民,毅然决然跋山涉水数月去往昆明考入了云南陆军讲武堂,寻找新的救民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讲武堂毕业他就参加了人生中第一场战争,辛亥革命,因为出色的能力和不怕死的冲劲,在前线带头厮杀冲锋,朱德快速升至“敢死连”连长,积累了丰富的起义经验。从此正式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淡泊名利

1976年,朱德逝世,后人整理遗物时,竟发现鲜有开国大典时的照片。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此时荣耀加身,功成名就的朱德,已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当选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为何在开国大典上鲜有身影?为何会说自己不是英雄呢?

其实当时朱德就在现场,因为是新中国成立的见证,国人都十分激动期待,媒体也争相报道,想把最新的画面拍下来分享给全国人民。

为了拍出好看的照片,有一名记者的身子探出了栏杆外,朱德觉得很危险,就抓住了记者的腿,让记者保持身体平衡,自己却站到了镜头之外。

所以现在基本上找不到朱德在开国大典的照片。在开国大典这么隆重,值得纪念的日子,他能为了记者的安全放弃留下记录荣誉的时刻。是多么淡泊名利啊!

类似的事情还发生在朱德65岁生日的时候,老家仪陇县来人到北京看望他,顺便希望他帮助县里做些事情。

一是要把县城迁到朱德的出生地,好庇护县城,拥有开国元帅的县城有了靠山也能争夺更多资源发展。二是要把仪陇县改为朱德县。

这两个要求既是为了拍朱德的马屁,也是想狐假虎威。

朱德当场拒绝了,甚至谦卑的说:

“我朱德并不算英雄,那些为了革命的胜利牺牲了的战士,在战场上拼死厮杀的士兵,甚至于每一位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的百姓,才是真正的英雄。我只不过是幸运,成功活到这个美好的新时代到来的时候”。

在朱德的坚持下,仪陇县没有搬离,也没有改名,朱德说没有朱德会有李德,王德,但仪陇它一直存在,不能颠倒了顺序。

朱德去世前,曾要求家人在他去世后,把他所有遗产全部交给国家。

存款要作为党费交给组织,他对孙辈说自己是无产阶级,用的都是公家给的,都要还给国家,唯一留给子孙的就是读过的书和低调,俭朴的家风。

朱德一生恪守“德”这一字,牢记自己的使命,不为高官厚禄所侵。

担任开国元帅本可以拿军委最高级别的工资,因为坚持不能越过毛主席和周总理而拒绝了,只拿一级行政工资,勉强养活一大家子的温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德的妻子康克清同志同样拥有这样的品行,拿出自己省吃俭用攒下来的积蓄捐给朱德家乡的纪念馆用来建造中央军委给朱德塑的铜像的底座。

在去世前也留下遗愿,把自己所有遗产捐给家乡的红军小学,用来支持教育事业,在家乡种下思想的种子。

朱德的独子朱琦,青年时候在周总理的帮助下,从国民党的漩涡中逃脱不久,朱德便要求朱琦参军,他曾说:“总指挥的儿子不上前线,凭什么要求普通士兵去前线送命”。

身经多次战争的朱德肯定知道战争的残酷,死亡的硝烟是战争的军号,即使如此,他还是把自己唯一的儿子送到前线战斗,在一次突破敌人封锁的战斗中,朱琦不幸负伤,成了残疾军人。

1948年,朱琦转业进入铁路部门,朱德也说过他不懂技术,应该从基层做起,不能靠着父亲的名头当领导。

朱琦没有辜负父亲的言传身教,从火车机车的练习生做起,最后做到了火车司机,朱琦当了一辈子司机,做事低调,共事多年的同事都不知道他的父亲是朱德。

朱德的言传身教,无私高尚的品德形成了良好的家风,子孙后辈们也没有坠了父辈的遗风,低调的在各个岗位为社会主义发展发光发热,贡献力量。

不慕虚名,清醒自持,人如其名——正是 “红色的品德”。

情况恶化

1976年,朱总司令突然离开人世,多年后,其女婿才解答人们的疑惑。

2014年,有记者到北京采访朱德的女婿刘铮,在采访中谈起深受尊敬的朱司令离开我们已经快四十年了,已白发耄耋的刘铮仍然眼含热泪,深怀愧疚。

认为如果不是自己因为关心朱德的身体,建议他改掉不好的工作习惯,也许朱德不会早早离开。

这个影响了朱德生命的习惯是什么呢?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朱德的突然离世?

1916年,朱德加入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封建帝国的护国战争,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朱德带领着挑选出来的精兵强将,趁对方没有防备,潜伏到敌方的工事区,悄无声息拿下珠坪山的控制权,经过三天三夜的鏖战,敌军被打退到三里外。

1927年参加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次年参加领导湘南起义,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

同年,率军与毛主席在井冈山会师。1930后,参加指挥几次 “反围剿”,1934年长征。然后是“土地改革”“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不难看出在国家命运转折点的重要时刻,朱德都参与其中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又马不停蹄参加工作,跑遍了除台湾和西藏外的每一个省份,深入调查研究当地各项情况,给中央提供了详实细致的数据报告,让中央政策更好的惠及民众。

期间还不断学习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建立社会主义思想。在去世前一个月,朱德还接见了外国来宾。

但也正是这次接见,为朱德的身体状况抱恙埋下了危机,朱德是个工作狂人,从他的人生经历不难看出他执行力很强,对自己要求很严格。

朱德有个工作习惯就是参加任何活动都会提前到达现场,既是为了有什么意外情况能灵活应变,也是为了显示尊重。

朱德认为自己的时间是属于革命的,每一刻都非常珍贵,同理他人的时间同样宝贵需要尊重。

每次接见外宾,朱德都会提前半小时到达,为了不让上了年纪的朱德在冷风中挨冻,出于关心,刘铮向朱德的秘书建议,让朱德的秘书劝劝朱德。

本来是好意,但有一次要接待的外宾提前到达,导致正常到达的朱德看到早就等待的外宾非常生气,觉得自己耽误了别人的时间,作为领导人让外宾等待也是非常失礼的行为,有损国家的形象,周围的人也就不敢阻止了。

可最后一次接见外宾时,提前半小时到达的朱德,因为外宾更改了行程,身边的人没有及时传达到位,导致90多岁的老人在礼堂冻了一个小时。

这次接见回去,朱德就感冒了,诱发哮喘导致尿毒症复发,从而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其实在这次接见外宾之前,朱德已经经历2次打击了。

1976年1月8日,我们亲爱的周总理在北京逝世,作为革命同胞,一起奋斗的同志、伙伴。

89岁的朱德内心悲痛万分,不顾身体坚持拄拐也要参加追悼会,在会上他满含热泪,挺直身躯,颤抖着手臂给老友敬了一个军礼送别,没几天又听到主席病重的消息。

朱德担忧主席的健康,又没从周总理离去的现实中完全走出来,每天都要打起精神,装作没事的样子完成工作,因为他知道,革命需要他,国家也还需要他,他不能倒下。

但怎么可能不悲伤呢?人生不过百年,他们一起奋斗,互相陪伴了半个世纪,现在老友离去。

朱德是在周恩来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与周恩来几十年相互合作,互相配合,完成了很多改变了历史进程的事件,更不要说在最艰苦的时候,朱德,周恩来,毛泽东三位伟人怀着最纯朴的心愿为新中国的成立付出了无数心血。

他们是一起经历战争洗礼,能放心留出后背,互相信任的好战友,是拥有同样崇高的理想,对国家人民抱有同样期愿的同行人,是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同志。

周恩来曾笑着说,他是毛泽东跟朱德之间的润滑剂,两个都是军事能力出众,性格坚定,果断强势的人,却在周恩来的润滑下,一起共事40余年。三人缺一不可。

朱德曾用“‘毛朱’毛朱,有毛必有朱,毛朱不分家”来形容他跟毛泽东同志的革命友谊。

现在一位好友永远的离开了,另一位老友也深受病痛的折磨。自己已然年迈,可国家正处于关键时期,理想还没实现。这是多么大的遗憾啊!

再加上繁重的工作,意外感冒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朱德,朱司令,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同年,毛主席也溘然长辞。但我相信,在另一个世界,他们仍然会成为好友,同路人,一起走在为理想奋斗的道路上。

朱德这一生不负他的名字“德”,他的一生就是严守私德,维护公德,明显大德的典范。

这样一位英勇无畏,尚德仁爱,值得尊敬学习的老前辈,即使自谦自己不是英雄,但他金子般闪耀的精神也流传在我们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值得我们这些后人敬重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