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毛主席一生中的10大决定(每一次都做对了),我不认为换个人能每一次都作对选择。

1.上井冈山

1927年,青年毛泽东带着秋收起义后的800多人衣衫褴褛,食不果腹,走投无路。此时面临的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继续带兵攻打长沙,要么就选择退守保存实力。

可是毛泽东展开地图看了很久,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不攻打长沙就是违背了指示,如果退守,又没有一个好去处。

此时,他灵光一现突然被对着地图上的罗霄山脉说:“实在不行,我们就上山,当个山大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革命危急时刻,毛泽东这句话让战士们目瞪口呆,上山这是古代土匪的做法,可就是此举,成了最符合中国实际的选择,他创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从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土城战役

毛主席在革命早期打了不少胜仗,比如前四次反“围剿”,其实也是很经典的军事案例,但红军时期最著名的莫过于四渡赤水。

人人都知道四渡赤水是军事奇迹,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个“得意之笔”的核心确是另外一场战役:土城战役。

土城战役是毛主席遵义会议后,上到领导岗位后的第一个战役,但这次战役却遇到重要失误,这对毛主席来说是一个重大挑战,原因并不是指挥不当,而是情报的失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情报上的数字和实际上敌人的数量少了好几倍,土城战役的失误,让毛主席意识到,“知彼知己”在战争中极其重要,所以毛主席几夜未眠,把这次战役遇到的问题和教训,好好总结和梳理。

这里要注意,如果毛主席这次没有静下心来好好总结经验,可能就没有接下来的辉煌。

3.四渡赤水

蒙哥马利将军曾夸毛主席说:“你的三大战役真厉害。”但毛主席却说:“我的军事得意之笔是四渡赤水。”

不错,四渡赤水一场战役,毛主席以高超的、机动灵活的军事指挥艺术,指挥中央红军与10倍于己的国民党军进行周旋,穿插迂回重兵之间,巧妙地牵制、调动、打击敌人,这让很多军校毕业的专业对口人才都望尘莫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北上抗日

长征期间有一个重大问题,就是红军到底要做何种选择的问题,毛主席经过认真分析了当前局势后认为,应该北上抗日。

换句话说,长征的原因固然是因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但即便没有长征,红军也要考虑接下来要如何走的问题,毛主席就早就想好了。

历史实践也说明,毛主席的选择是完全对的,所以最后选择在陕甘宁建立根据地,既可以保存实力,又可以直接对日作战。

5.论持久战

七七事变后,举国震惊,日军攻陷上海后,马上朝着南京来了,随后就是武汉。所有人都担心马上要亡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毛主席在延安冰冷的窑洞闭门一周左右,创作了《论持久战》,给全国人民鼓舞了人心。他在书中预言:中国必胜,日本必败。这是一次持久战。

6.和国民党的大决战

1945年日本战败后,其实这时候共建和平局面,是所有中国人都想看到的,对于毛主席而言,当然也想和平,避免战争带给人们的苦难,所以冒着生命危险去重庆谈判。

但蒋介石亡共产党人之心不死,秘密备战,不久就撕毁协议,开始了内战。怎么办?

此时又是巨大抉择,一方面,解放军120万,国民党军队已经有了420万,还有外人的援助,怎么办?打不打?最后毛主席选择打,还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最后用他高超的指挥艺术,彻底打败了蒋家王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抗美援朝

新中国成立后近一年,朝鲜战争爆发,面对朝鲜战局,美国公然武装干涉,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还说哪里有敌人,他们就打到哪里。

面对北朝鲜的求援,毛主席先后召开多次会议,最后决定出兵朝鲜,他把这场战争定义为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了鸭绿江。经过两年9个月的战斗,成功打击了敌人的锐气,不仅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同时也使中国在国际上树立了威望。

8.快点跨入社会主义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主要是刚刚经历过战火,现在国家依然很贫穷,困难重重。在这种情况,必须有一个好领导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决定用社会主义的办法,走出一条新的道路来,那就是先解决民主革命遗留的问题,开展土改、镇反等大运动。此外就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变为全民所有制,农民个体私有制变为集体公有制等,让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对于中国性质而言,是一个根本性的改变,意义斐然。当然,此外毛主席还提出了很多远见的主张,比如处理好十大关系等等。

9.走出韶山:男儿立志出乡关

10.从湖南一师毕业后,没有选择出国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