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水平越来越好,物质越来越丰富,接收的信息越来越多,人们却越来越孤独,这是为何?

借用《孤独六讲》里蒋勋说过的一句话,“孤独没有什么不好。使孤独变得不好,是因为你害怕孤独”。

是啊,更多的人是害怕孤独,不喜欢孤独这种状态。

团子读了蒋勋的《孤独六讲》后有许多感慨,今天这篇文章算是个人的一些感悟。

书名:《孤独六讲》

作者:蒋勋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by:团子的成长笔记

一,为何孤独?

在古代,受限于社会发展水平,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除了线下见面外,只能通过写信沟通。

在那个没有高铁、飞机、汽车的年代,一封书信寄出去,动辄几个月才能收到。

而现在,我们有了电话、微信、QQ,在手机上发一段信息过去,对方立刻能收到。

通讯越来越便捷的现代,人们却越来越孤独,这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21世纪,物质极大的丰富,人的内心却很荒芜。物质财富增长,精神财富没有随之增长。

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科技日益进步,人的内心没有变得更加丰盈,这时,孤独便是常态。

二,生命的意义

团子相信每个人都思考过“生命的意义”这个话题。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团子有时候也想过人为什么而活着?活着有什么意义?

也许终其一生都找不到答案,但这一生都在寻找答案。

蒋勋在书中说过一句话,“我想,有没有可能生命的意义就是在寻找意义的过程,你以为找到了反而失去意义,当你开始寻找时,那个状态才是意义。”

哲学听起来有点拗口,不太好理解。

但团子的想法是,与其思考活着有什么意义,不如过好当下的每一天。

只要每天都过得很充实,生活就有意义,没有白来这世间一遭。

三,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

团子非常喜欢书中这段话:

生命里第一个爱恋的对象应该是自己,写诗给自己,与自己对话,在一个空间里安静下来,聆听自己的心跳与呼吸,我相信,这个生命走出去时不会慌张。相反地,一个在外面如无头苍蝇乱闯的生命,最怕孤独。

我们刷短视频,打游戏,看电视电影,聊天……

现代社会娱乐的方式非常多,但如果安静下来,远离互联网世界,自己一个人独处,多数人仍然觉得孤独。

真正让我们感觉孤独的原因是,我们不知道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面对自己。

其实这也不奇怪。

从小到大的教育环境中,我们学到的是各种各样的学科知识,没有人教我们如何与自己相处。

网络掩盖了很多问题,当放下网络,一个人独处时,问题就出来了。我们觉得很孤独,但又不知道这种状态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去正确面对孤独。

当我们学会审视自己,学会与自己对话,我们也将不再孤独。

ps:团子越来越觉得,从学校里出来后,要学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

如何与自己对话,面对自己,团子还没有学会,也许要学一辈子。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能长久陪伴自己的也只能是自己,这个课题是我们逃不掉的。

四,孤独是思考的开始

这个社会要有一个从群众里走出去的孤独者,他才会比较有思考性,因为他走出去,可以回看群众的状态;如果他在群众当中,便没办法自觉。

在群众里面,我们会很安全;跟大多数人一样,就不会被发现。

当我们身处其中时,很难看清真相,保持清醒的头脑;当我们走出去,置身事外,反而可以看得更清楚。

这也许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大家都在做的事,我也跟着做,不能说这样就是对的,但这是相对安全的。

而当一个思考者,除了不被理解外,更多的时候还容易被误会、误解,处于这一环境下,能继续坚持下来的人又有几何?

民众有时候追求的不是真相,只想看到符合自己思维的结论。

团子不得不说,如今的网络上,客观真实的言论远不如黑和白更受人们欢迎。

所以,如蒋勋所言,大凡思考者都是孤独的,非常非常非常孤独。

随大流总是容易的,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极其难能可贵的。人是生活在社会中,很难不受环境的影响。

其实《孤独六讲》这本书还讲了许多其他内容,今天这篇文章只涉及书中很小的一部分。

伙伴们如对本书感兴趣,可以去完整地阅读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