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而育之(教而不育谓之术,教而育之谓之道!聊身边教育,分享育人之道)

早些年,乡村教师想进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今,乡村教师想进城,在一些地方仍然很难!但在一些地方,对于乡村教师来说,必须听从指挥无条件进城!

一位网友发帖称,自己所在县今年将会合并 24 所中小学,所谓合并,实则是因没有学生而倒闭。那么这些学校的教师该如何安置呢?35 岁以下的务必进城授课,35 岁以上的教师既能选择进城,也可决定留在乡下学生较多的其他学校。

乡村教师被迫进城工作,是偶发事件吗?为什么有人说,类似的情况今后将会越来越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乡村学校的落寞,或是无法逆转的现实!

育之所知道的一个乡镇,二十年前村村有小学,每个小学的学生都超过200名学生,可如今,除了镇上的两所小学还有几百名学生,很多村里的小学早已经因为没有生源而被迫关停了。倒是还有几所中心小学,每个学校都不超过15名学生,每所学校都配备了近10名教师。

按理说,老师多,学生人数少,教学质量应该不难提高,而现实却恰恰相反。

“学生人数少,教学质量一般,学生学习成绩整体落后”,这就是许多乡村学校的真实写照。

乡村学校曾经的繁荣一去不复返了!或许乡村学校的落寞,是无法逆转的现实。

公开数据显示,从2001年到开始实施“撤点并校”,到2020年,这20年时间,全国的小学校数从491273,减少到162601所,20年间,一共消失328672所小学,平均一年消失16433.6所。如果折算到每一天,在这20年时间,平均一天消失45所小学。在这些消失的学校中,大多数为乡村学校。

乡村学校的消失,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因为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无数年轻人走向大城市,带走了本应该是乡村学校的生源,这也是造成当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城挤、镇弱、村空”的重要原因。即便一些年轻人没有去城市,他们却更希望自己的孩子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主动想办法把孩子送到城市学校,这也是造成农村学校被迫关停的原因。

早些年县域内民办中小学的无序发展,通过“掐尖招生”吸收了乡村学校的优质生源,乡村学校缺少优质生源,教育质量没有保证,长期以往,就形成了“优质生源流失——教育质量差——优质生源流失更严重”的恶性循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凡有点办法,家长就把孩子送城里了,当然并不是说留下来的所有学生都差,但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是这些孩子整体素质确实不高。

近几年,新生人口逐年下降,或许这也注定了乡村学校未来的命运是什么。

某县2023年共有初三毕业生22000余名,县里的6所高中录取了近11000名高一新生,而该县2023年全年户籍登记的新生人口不足5000人,大家想象一下,等这一批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这个县会有多少学校因为没有生源而关停吗?

生源减少,受影响最大的当然是乡村学校,或许乡村学校的落寞,是无法逆转的现实!

乡村教师被迫进城的事情,并非偶发事件!

一位山东的老师就发帖称,他们学校有51名教师,落实编制为36人,除去近两年即将退休和其他一些情况的老师,区里一共要从学校调出五名教师。而这5位教师的流向是——进城!还称明年中学也要进城了,乡下只留小学和幼儿园。

某地教育局为了动员乡村教师到城区学校任教,曾承诺针对这部分到城区教学的乡村教师,要保留每个月1000元左右的乡村生活补助和乡镇工作补贴,但是一年后,却要求老师们签字“自愿”放弃乡补,如果不签字,就要调回原来的学校。这件事当时也闹得沸沸扬扬。为了鼓励乡村老师进城,教育局曾承诺保留乡村生活补助,实际上是不符合规定的,现在老师们在县城上班,取消相关补助实属正常。

大家想一下,如此这些老师为了享受乡村生活补助,已经进城的老师还能调回原来的学校吗?学校都没有,能去哪里?

乡村学校学生少,教师多;县城学校学生多,老师少,甚至一些学校不得不聘用代课教师,如果你是教育局长,你会怎么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位网友发文称,自己所在县将会合并 24 所中小学,所谓的合并,其实就是因为没有学生而倒闭。至于对被迫关停学生教师的安置,35岁以下的教师必须进城,对于35岁以上的教师,是否选择进城,还是选择留在乡下学生较多的其他学校,则由老师自行决定。

或许类似的事情将会在更多的地方上演!

某地已经出台措施,称要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初中生向县城集中,小学生向乡镇集中。

对于很多乡村教师来说,将来没得选,必须进城!除非辞职。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前乡村教师想进城,难度很大;或许不久以后,不管你是否愿意,都将被迫进城。要求35岁以下乡村教师必须进城的事情,以后或成常态!育之认为这背后是乡村学校的落寞,也是无法逆转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