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4年“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的通知

小麦重大病虫害,预计小麦“四病一虫”发生5.6亿亩次。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麦区呈大流行态势,黄淮北部等其他麦区也存在偏重流行风险。

赤霉病突出抽穗扬花期预防,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等常发区全面落实“主动出击、见花打药”措施,黄淮北部和华北等偶发区强化“预防为主、看天施药”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发生症状

小麦抽穗扬花期,镰刀菌传播到小麦穗上,侵入小麦导致腐烂。若不及时防治,会侵入小麦穗轴上造成部分穗子的枯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病原情况

有性态为玉蜀黍赤霉,属于子囊菌亚门赤霉属;无性态为禾谷镰刀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发生条件

①充足的病原菌:病菌在土表的稻茬或玉米秸秆等作物病残体上存活。春季温湿度适宜时产生子囊孢子,经气流传播到小麦穗部,条件适合时造成侵染。

②感病的小麦品种:我省生产上的品种90%以上都是感病品种。

③连抽穗扬花期续3天以上有一定降水量的阴雨天气:全省大部分地区为阴雨天气,正处于小麦抽穗扬花期。

四、药剂防治

①掌握好防治时期,最佳时期是小麦齐穗至盛花期,如错过了这个最佳时期,以后多次用药也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选准药剂,可用丙硫菌唑、叶菌唑、氰烯菌酯、戊唑醇、多菌灵咪鲜胺和甲基硫菌灵杀菌剂等,以及多菌灵·三唑酮、氰烯菌酯·戊唑醇等复配制剂按说明书用量使用。

③保证喷雾质量,要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保护穗子不受赤霉病菌侵染。

五、技术防治

坚持因地制宜、分区治理、分类指导的原则。

以预测预报为依据,突出绿色防控技术,科学开展化学防治,病害重在预防,虫害达标防治。

针对全省小麦赤霉病大流行态势,落实“两控两保”(控流行、控毒素,保产量、保品质)防控策略,科学防控小麦赤霉病。

农资宝典农业整理

技术支持 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 宋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