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当投资者提及宁波银行“风险管理主要措施”时,宁波银行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强调“我行始终坚持‘控制风险就是减少成本’的风险理念,持续完善全面、全员、全流程的风险管理体系:在业务准入层面,实施统一授信政策;在风险识别层面,滚动开展行业研究;在业务审批层面,实行独立授信审批。”

然而,据上次投资者活动还没一个月,宁波银行台州分行就因“贷款管理不审慎”等被相关部门罚款90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罚原因之一,居然是该分行因贷款管理不审慎,信贷资金被挪用于股权投资。投资者不禁要问,为什么宁波银行一再强调风险管理却很难守住风险底线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台湾分局

这或许与宁波银行近几年来业绩增速放缓及贷款质量下降有关。

01宁波银行近年业绩增速放缓

在众多城商行中,宁波银行之前的业绩可圈可点,依托江、浙、沪繁荣的经济带,宁波银行发展稳健增长,一度被业绩称之为城商行中的蓝筹,加之在零售业务方面的出色表现,也有同行将之称为“小招行”。

但是,最近几年宁波的表现却不太另投资者满意。首当其冲的就是其业绩表现。自2021年以来,宁波银行零售业务增速持续下滑。2023年前三季度,业务增速为21.14%,不到2020年的一半。

另外,宁波银行的收益率表现也略欠佳。自2020年起,宁波银行的业务收益率从原先的5.09%微调至2023年上半年的4.39%,整体变动幅度看似温和。

然而,在同一时间段内,其零售业务的收益率却经历了较为显著的变动,从7.79%滑落至6.53%,降幅高达1.26%,这一变化显得尤为突出。

对于这样的表现,想必宁波银行的高层也进行了深度思考,从最近几年宁波银行的发展状况来看,似乎宁波银行将业绩提振放在了贷款上。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末,宁波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客户数18.62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25.11%;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153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5.86%。

值得注意的是,宁波银行在加大贷款投放力度的同时,风险管理机制并未跟上,2021年至今,宁波银行的违规事件并不少。据市场不完全数据统计,2022年,更是创下,一个月内被罚款500万的纪录。

2023年,宁波银行因涉及“异地互联网贷款业务违规操作、互联网贷款整改措施不周详、资信见证业务处理欠审慎、资信见证整改不到位、贷款审查工作失职”等合规瑕疵,“收获”得了2023年首张罚单。此次事件不仅使银行本身被处以高达220万元的罚款,相关责任人也未能幸免,同样收到了罚单。

02宁波银行贷款质量令人忧

让我们先截取一个时间段的数据,来看一下宁波银行的贷款情况。

经过多年筹备,宁波银行终于在2007年7月19日挂牌深交所,成为国内首家在深交所上市的城商行,2022年宁波银行的市值突破2000亿,就在人们为宁波银行的市值表现赞叹不已的同时,其发放的贷款及垫款也在急剧上升。

据宁波银行公开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贷款及垫款总额为11686.6亿元,比年初增加1226.58亿元,增长11.73%。其中,企业贷款总额为6248.41亿元,比年初增加594.58亿元,增长10.52%;个人贷款总额为4409.65亿元,比年初增加497.35亿元,增长12.71%。

总体来说,宁波银行的个人及企业贷款量都在增长。除此之外,宁波银行近年来不良贷款呈现出明显的增长态势。具体来看,2021年不良贷款总额为66.19亿元,同比攀升21.32%。而到了2022年,这一数字已跃升至78.46亿元,同比增长18.54%。进入2023年,仅过半年的时间,不良金额便再度攀升超过10亿元,增幅高达12.90%。

在个人不良贷款方面,增速更是惊人。2021年,宁波银行的个人不良贷款达到了41.23亿元,增速高达78.02%,其中逾期3个月以内的金额增速更是达到了89.28%。到了2022年,个人不良贷款总额进一步攀升至54.31亿元,增幅为31.72%。

而截至2023年6月末,个人不良贷款已高达65.41亿元,相较于前一年同期增长了11.1亿元,增幅达到了20.44%。这一连串的数字无疑凸显出宁波银行在不良贷款管理上面临的严峻挑战。

不良表现的结果就是“罚单”。事实也证明,自2021年7月以来,宁波银行的罚单不断,其中不乏存在重复性处罚事项。

这些罚单背后,是宁波银行风控体系有心无力的体现,不过这并不是宁波银行一家的问题,可能已经成为行业的一个普遍痛点。

宁波银行要想守住风控底线,仅聚焦提振业绩恐怕有点难,速度与质量并举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