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期,伊能静的儿子恩利在各大社交媒体上成为了被热议的对象。

2002年出生的恩利,特立独行、酷爱女装,谈吐与装扮都标榜着一种态度感,是个典型的「00后问题少年」。

然而此「问题」非彼「问题」,与不羁的外表截然相反的是,恩利的谈吐间散发着一种十足的情绪稳定感。

稳定到让人忍不住感到困惑——

这真的是那个娱乐小报里的那个「异装癖怪小孩」吗?

伊能静作为一个抛头露面的女明星,她真的丝毫不在意儿子推翻了种种「纲常」的叛逆吗?

她,是怎么做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发布街采视频里,镜头前的恩利,接受了诸多来自记者的犀利发问。

以往恩利出现在娱乐新闻中,形象更多倾向于一个有些消极、猎奇的「纨绔星二代」:

戴着长长的假发,身着暴露的辣妹裙,妆容也又浓又醒目。

一眼望去,叫人几乎完全不敢辨认这是个男孩。

关于为什么要穿女装,恩利给出的理由并不敷衍。他认为从历史的角度看,过去许多男性也以穿裙装为主流美——

不论什么性别,能够用健全的身体,去享受时装带来的美,才是最重要的。

短短的一条视频,让无数网友在评论区里打下了对恩利改观的评论。

这个男孩并不像媒体妖魔化的那样叛逆、难以接近——

相反,他不卑不亢,条理清晰,呈现了令人意外的、如沐春风的治愈感。

正如伊能静所说,恩利的内核「稳定而自由」。

这样有个性、懂表达的恩利,让人不自觉对他的妈妈伊能静感到敬佩。

因为一个特立独行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位坚定支持他「大闹天宫」的母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伊能静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达过对儿子的支持,并在给儿子的信中对儿子说道:

「年轻的你们是流动的,不是固体。要顺着心流去见识世界的广大,去拓展视野、发掘审美、理解包容。」

可见,伊能静不仅支持儿子的所作所为,更从心底里认可恩利的艺术追求。

她还写道:「你是一颗拼命生长的种子,无须我滋养,也自给自足。」

言辞之间,饱含着灵性与尊重。

有网友在评论区说,如果自己像恩利这样「搞特殊」,不仅不会得到支持,还一定会被妈妈骂得狗血喷头。

即便已经成年很久,但就连打耳洞、染头这种事都还要被念,更别提模糊性别穿衣,还发到网络上。

伊能静对儿子恩利的包容,无疑是东亚环境里一种石破天惊的新型育儿观。

不仅如此,她在直播里的输出的观点,也不断更新着人们对一位女性,一位妈妈的定义。

她毫不避讳对女孩们叮嘱子宫和卵巢的重要性,让耻于被东亚父母提起的性议题得以公开透明。她反省自己做母亲也曾有焦虑不耐的时刻,后面发现其实是自己没能细心洞察孩子的需求。

客观、包容、能自省,并能做到关照孩子的情绪,让伊能静成为了网友口中新晋的「互联网妈妈」。

与此同时,「伊能静,我的互联网妈咪」这句口号,也开始在互联网悄然流行了起来。

许多东亚父母都对孩子有着一种坚定的「信念感」,那就是我一定要爱孩子,拼尽全力的给孩子我觉得好的。

这样的心情无可厚非,谁都想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

但面对孩子想要「搞特殊」的一些愿望时,作为妈妈又会感到进退两难。

大表姐身边的朋友明梅,她的宝宝就是一个抗拒上幼儿园的小孩。

其他的小朋友都在该上幼儿园的年纪,背着书包乖乖去上课了。

只有明梅的孩子,不仅抗拒去幼儿园,更抗拒幼儿园的老师,抗拒幼儿园的食物。

或许很多妈妈,到这个时候已经感到焦头烂额了:

所有的关注、爱跟精力都给了孩子,为什么孩子总是不满意,总是要特立独行?

但明梅选择了倾听孩子的声音。

她在认认真真听完孩子的「控诉」后,了解了他不想上幼儿园的主要原因:

老师太严厉,食物太油腻,集体生活无法达到学习的目的。

在孩子的视角里,上幼儿园是一件周而复始的「无聊事」——

跟许多孩子在一起,就连运动也只能在老师眼皮子底下做做功夫,无法达到在家里跟妈妈打羽毛球时的运动量。

「妈妈,幼儿园不能达到让我过集体生活的愿望。」

孩子的一句话,让明梅下定决心,不上幼儿园就不上了。

与其让孩子在一个不喜欢的地方反复「应激」,被不安充斥着内心,不如带他去换个环境,找到真正适合孩子的幼儿教育。

于是,明梅借着职务之便,带着孩子全国各地到处走。

孩子跟在明梅的身边,认识到了,原来植物草药不是超市里买的,是在泥土里一点一点生长起来的。

孩子也认识到,原来书本上丰富的世界,并不是「平面」的,而是「真实存在」的。

这件事告诉了一部分焦虑的妈妈——

其实,想要当个好母亲,只需要关注一件事,那就是倾听孩子的声音。

正如心理学家陈海贤说的那样:

你不知道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恰当时,就去观察孩子的反应,他会给你最真实的反馈。

无需太过焦虑,因为当妈妈「看见」孩子的那一刻,一切难题已经迎刃而解。

社会时钟固然是规律,但不是铁律。

穿女装也好、不想按部就班上学也罢,对于小小的孩子来说,这一切的愿望背后,一定有他们的动机和原因。

正如恩利觉得「时装很美,不分性别」、明梅的孩子觉得「幼儿园生活太压抑,跟妈妈一起更丰富」一样——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属于自己的小小世界。

放下焦虑,学会倾听,有时缓解焦虑的方法,是不如「顺势而为」——

跟孩子一起找到另一种更适合自己、也更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去,或许有许多父母觉得,对孩子最重要的爱,是一餐一饭,是按部就班的给他规划好人生的每一步,是「紧跟着节奏走」,绝不能松懈。

如今,有越来越的父母也开始将目光投送到了更开阔的世界——

也许曾经被铁律的童年「撕过伞」的我们,已然醒悟:

对孩子最重要的爱,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伊能静显然可贵的做到了这一点,她没让恩利在风口浪尖时感到绝望与无助;

而是选择跟他一起面对舆论洪水,并用坚定、饱含着爱的方式一遍一遍的对恩利说、对不理解的世界说:

爱是理解,爱是尊重。

她做到了跳出为人母的权威与自恋,跳出了对这个世界权威的迷信,选择坚定相信自己的孩子。

被爱灌溉长大的恩利,也同样用爱给予了她去过「第二人生」时、最细腻的宽慰和鼓励。

他在妈妈的婚礼上,温柔地说:

「妈妈,你跟我说过,如果我不喜欢你结婚,你这辈子都不结婚了。可是妈妈,我不知道你为什么会觉得我希望你不幸福呢?你是那么的爱我啊。」

真正珍贵的亲情,是给予彼此空间,给予彼此理解,给予彼此鼓励——

这份爱经久不衰,不受铁律所羁绊,更不被「爱」字所绑架。

近期,小红书上有一则热搜,名为「有一对不扫兴的父母是什么体验」。

在这个词条下面,我们不难发现——

没有遵循社会时钟,「搞特殊」的孩子占大多数。

来自乡村的女大学生,因为喜欢美妆,学习之余,在网络上开了属于自己的美妆账号。

回到闭塞的老家时,父母没有指责她「只会化妆不好好学习」。

相反,积极配合她的拍摄,生涩但努力的回应着她的每一句话。

他们没有浇灭孩子的天赋,也没有忽视孩子的需求,更没有感到焦虑和难堪——

所谓的「不扫兴」,背面是他们对孩子深深的看见——我是爱你的,你是自由的。

于是,这位孩子也在父母的鼓励下,成为了一名可以独当一面的美妆博主,获得了得以施展拳脚的一方天地。

从未接触过调酒的父母,在喝到了职业是调酒师的孩子给自己调的第一杯酒时——

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发自内心的为孩子的调酒技术感到自豪。

做一名调酒师也没什么不好——

因为喝酒的孩子不一定都是坏孩子,能调出美味可口的酒,一定证明孩子倾注了爱进去。

心智健全,胸怀喜乐,日日怀揣着希望去做一件喜欢的事,选择一种自洽的生活,是一大幸事。

所以,各位亲爱的妈妈们,无需焦虑你的孩子是「特殊」的,更无需谴责你自己是「不负责」的——

你很棒因为当你洞见了孩子内心深处的那方小芽时,你已经迈出了成功教育的第一步。

像伊能静说的那样:这个世界觉得他怎么样,远不如爱的人知道他是怎么样,来得更重要。

愿我们共勉。

一起做更自由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