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知道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成语,主要讲了项羽举办了鸿门宴,并在宴会上,项羽亚父范增极力主张项羽借此机会杀害刘邦,借以铺平自己称王道路上的障碍。

话说秦末义军中有两股势力最为强大,他们就是刘邦和项羽所领导的军队。在最终决战中,项羽败给了刘邦,自刎于乌江。刘邦随后建立西汉王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朝代的开国皇帝。

但通过《史记》和《汉书》的记载,我们能发现刘邦的称帝之路走得并不轻松,在和项羽逐鹿中原时,曾多次被项羽逼得穷途末路,甚至抛下了自己的父母妻儿,为自己争取逃跑的时间。

刘邦早于项羽进入咸阳城,接受了秦三世子婴的投降,这引起了项羽的极度不满。在军师范增的建议下,项羽邀请刘邦参加鸿门宴,这场宴席也成为了刘邦一生中最危险的时刻之一,差点命丧当场。

然而,诸多文献都指出,鸿门宴上想杀刘邦的不是项羽,而是项羽的军师范增。范增为什么要急于杀害刘邦呢?他这样做是为了灭掉项羽的竞争对手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项羽(剧照)

有一种说法是,范增之所以多次想置刘邦于死地,是怕他成为项羽称霸之路上的阻碍,具有超前的眼光。

首先,刘邦和项羽都属于楚国义军,他们名义上是奉楚怀王熊心的命令,诛灭秦朝,光复大楚。

楚怀王在二人出征前定下规矩,谁先进入咸阳城,谁将被裂土封王,当时项羽阵营的势力较大,指挥六国原贵族的联合军队,并没有把刘邦放在眼里。

项羽的想法是除掉秦朝最精锐的军队,从根本上动摇秦朝的根基。他追着秦朝名将章邯打,不曾想被刘邦捷足先登,拿下了秦都咸阳。

项羽的军师范增从这件事中看出了刘邦的野心和诡谲。从此刻开始,就把刘邦列为项羽称霸的最大对手,自然对刘邦产生了忌惮和加害之心。

其次,刘邦身上的光芒是掩盖不住的。根据《汉书》记载,刘邦进入咸阳时,统领十万大军,这十万人是刘邦的直属部队,相比于人数众多,却是原六国贵族分别领导的联合部队,项羽直接指挥的人数只有五万左右。

无论从心腹人数还是军队凝聚力方面,都是刘邦要更强一些。可以说,刘邦比项羽更早一步,显露出天下最强诸侯的气势。范增忌惮刘邦,进而想要杀掉他,也是合情合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邦(剧照)

再次,范增不仅是项羽的军师,还被项羽尊称为亚父。两人情同父子,这也让范增对项羽抱有私心,想要让项羽夺取天下,必须除掉项羽称霸之路上的最大阻碍,这个人就是刘邦。无论是作为部下,还是亚父,除掉刘邦,在他心里是一定要去做的事。

不过,也有人不同意上面的观点。认为范增想要除掉刘邦,并不是为了项羽好,反而是为了抑制项羽的野心。《史记•项羽本纪》中,对于范增和项羽的关系描述是有着阶段性递进的。

最初,范增是项羽的叔父项梁的谋士,楚怀王派将领宋义作为上将军,项羽作为副将,范增作为末将,前去营救赵国,楚怀王用宋义在军事上来压制项羽,就是看出了项羽的野心。

这件事范增自然看在眼里,从范增对待楚怀王的态度上看,在他心里,楚王的地位始终是无法撼动的。

虽然范增在日后被项羽称为亚父,实际上,范增对年轻气盛的项羽多次表达出不满的情绪,也是面和心不和。为什么说范增和项羽面和心不和呢?

其一,楚怀王之所以让宋义在军权上压制项羽,把范增安排作排名第三的将军,是因为在楚怀王眼中,范增是不属于项羽集团的人。否则就无法达到压制的目的。

其二,项羽尊称范增亚父,听起来相当密切,但其中的原因是因为范增作为楚怀王手下的三把手,帮助二把手项羽除掉了一把手宋义,是项羽对范增的拉拢和报答。

毕竟范增也是有自己势力的人,面子和尊重项羽还是要给到范增的。但史书中,范增曾为项羽多次出谋划策,却很少被项羽所采纳。

有人会说,项羽军事能力强,有着自己的判断,但范增所提出的计策,的确比项羽考虑的要周全些,毕竟身处险境获胜。远没有稳扎稳打获胜来得容易。

项羽的刚愎自用,不仅让曾经的手下陈平、韩信改投了刘邦,更让他失去了范增对他的信任。那么在鸿门宴上,范增多次想要置刘邦于死地,是出于什么目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范增(剧照)

在项羽看来,刘邦现阶段是不能杀的,项羽看出了楚怀王用一个王位来诱导自己和刘邦开战,楚怀王自享渔翁得利的目的。他放过刘邦,自己称王,对日后自己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如果贸然杀死刘邦,势必会引发关中战乱,刘邦手下的十万人不会就此善罢甘休。刘邦平日里深得民心,楚国百姓也会对项羽产生抱怨。

项羽自己在军事上实力还没有很强大,率领的诸侯联军心不齐,也让项羽承担不了杀害刘邦的后果。范增这么聪明,又怎能不明白这些道理呢?

所以结果大概率是,范增看出了项羽日后要取代楚怀王自立的野心,对项羽产生了不满,杀害刘邦,可以让项羽也被围困在关中战场中,为楚怀王赢得巩固政权的时间,范增一直在致力于挑拨项羽和刘邦的关系,让二人互相攻杀,最终的获利者一定是楚怀王。

因此,范增在表面上帮助项羽对抗刘邦,但他的立场一直没有变过,就是维护楚怀王的威严和王权。这个说法也获得了诸多学者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