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啸

中国艺术深邃,博大,奥妙无穷。但从根本上讲,它是由一根线编织而成。所以线是它的根本,它的灵魂。然而,这可不是一根平平常常的线。它虽然简洁到只有一种色彩,自由到可以随意挥洒,但却蕴藉无尽的内涵,包罗世间万象,世间最不可言说的东西,他都可以向我们娓娓道来。
——这是一根经天纬地的线!理解,把握了这根线,也就理解,把握了中国艺术的根本。然而,这太难了。世间从艺者比比皆是,然得道者屈指可数。所以,我们的古人将书画视为一项只有“高人韵士”才可为的工作。
马西园从来不是一个“韵士”,他是兰州市一位普通的穆斯林老人,并没有显赫的身份,高等的学历。唯一让人觉得有些不同的,是他到过中东,朝觐过麦加圣地,之后成为穆斯林哈芝。如果不是他经常在自家的陋室作画,人们绝对看不出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有什么特别之处。
然而,这位平常的穆斯林却是一位理解和把握中国传统艺术线条的高手。这一点,当他挥动手中的那支长峰羊毫时,我们就可能感觉得到——
一支锋颖巨长的羊毫,看似没有一丝弹性,但马西园一旦将它自由地挥洒开来,老者顿成壮年,凭息静气,将全身之力贯注于毫端。霎时,笔底如金戈铁马,排山倒海,一无可挡。随着画者锋毫左冲右突,不消多时,一幅笔力豪迈的书法或一幅骨力洞达的山水便会呈现在我们面前。此时作者已是气喘吁吁,甚至汗流浃背了。
书法与山水,是马西园生命中的两个须臾不可离的东西,并且,这两者也正是在他那里得到了贯通,互补与融合——他如写字般作画,又如作画般写字。前者指他的运笔,后者指他的布局。所以,他的画都是如书法般“写”出来的,笔触中没有一丝的缠绵和浮滑,只要他直笔下去,一股铿锵豪迈之气便会迸涌而出;同时,他的字入木三分,百折不挠的线条构筑在一种诡异的结构之中,稚拙又充满变换。
作画不太爱用颜色,更是从不起稿,兴之所至,总是任由笔纵横驰骋,没有冥思苦想,殚精竭虑,一切成竹在胸。横涂竖涂间,看似千头万绪。实则脉络清晰,气象万千,充裕着一种温润,超逸的天地之气。
——这气,便是中华文化的数千年积淀下来的文人气韵。
马西园,1929年生于皋兰的一个书香门庭,父亲马初晴以诗书名于时。幼年时他便受到父亲的艺术启蒙与启迪。少时自兰州“私立志国中学”(现为兰州二中)毕业后,拜甘肃著名书画家范振绪为师后又赴京求教于齐白石,陈半丁,胡佩衡,金息侯诸名家,艺事猛进。
当然,在马西园的近半个世纪的艺术实践中,获益的是他从黄宾虹,康有为和何绍基三位艺坛宗师那里得到的启迪。黄宾虹赋予了他变化气质,康有为教会了他生涩与老辣,而何绍基则使那些随意间挥洒的线条变得合理妥帖。
吸取了三家的营养,马西园笔底的一切逐渐恣肆,汪洋起来。中国艺术中的种种成法,规矩,日益离他远去。他平日作画,从不打底稿,屏息凝神,直管而下,不论巍峨山峦,浩淼江湖,抑或村野小景,柳岸孤舟,总是一气呵成,随意点染,天真烂漫,却又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在具体笔墨上,其极善于“密”处做文章,山水烟云树石,墨色枯湿浓淡,层层相加,粗头乱服,千头万绪,密不透风而又脉络可辨,生意盎然。此正如宾虹大师所言:“不求气韵而气韵自至,不求法备而法自备。”
渴笔山水,是马西园绘画的一大特色。其艺术效果,曾深深打动我国著名美术理论家,中国美院教授王伯敏先生,赞其“如在戈壁滩头掘出几口井,焦枯中见滋润,妙在其中。”
永不满足,是一切优秀艺术的共同特性。在渴笔山水达到极致之时,近年来画家又萌生变意,他将淋漓墨气注入笔端,从而使作品于浑厚中益见华滋,苍茫中更显温润。顺着这一思路,马老近期又尝试花鸟画的创作,多数虽是小品之作,寥寥数笔,且多无著色,简约至极点,然逸笔草草之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徐渭与八大的那种清冷余孤寂,这是他内心世界的写照。
书画同源。马西园山水的线条魅力来自于他书法超凡的功夫。事实也正如此,马老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山水画家,也是一个充满激情和创造力的书法家。从他一幅幅用笔坚实,力能扛鼎的书法作品中,我们既可以领略魏碑的稚拙,康有为的率真,也可以体味金文的浑厚,甲骨的坚挺,当然更能感受作者那一股不可遏止的生命激情。
与国画一样,马西园的书法同样以“无法”作为自己创作的“至法”,兴之所至,逸笔草草,但无论运笔,结字,还是章法,都合规矩,是可谓“随心所欲不逾矩”。当然,这规矩绝不是那种刻板的陈法,而是融合并化解了众多前人法度基础上的“我法”。正因如此,他的书法才具备了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这种力量曾感动过当代画坛宗师李可染:“西园书法功力深,苍劲,有气势,变化莫测,为吾所不及。”另一位画坛大家李苦禅也有过类似感受:“西园先生书法劲古,近代实不多见,可永宝之。”
“老年多作画,意在宾虹间。工拙非所计,落笔便千山。”这是马西园对自己艺术人生的恰如其分的总结。
马老平日沉静而缄默,就像他所信奉的宗教;但是当他以艺术家的面目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激情与创造便会随之而来。在西部画坛,马西园是一位默默耕耘者,他的价值,他笔底那个丰富而精彩的艺术世界,如今还未被人真正认识,真正发现。这,或许是甘肃艺术的遗憾。
中国的西部,苍茫而厚朴,马西园的个性与艺术就像他脚下的这片土地,虽看去平淡却充满着激情,更充满神奇与恢宏------

2004年4月20日于达斋

马啸旧藏《兰山老人山水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