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想要去太空旅行吗?快来加入我们的节目,即使是普通人也能上太空,成为令人羡慕的人类英雄!”

2005年,数十万名英国观众在电视上看到了一则不同寻常的广告:他们即将举行一个名为《太空学员》的节目,被选入节目的人将能免费前往俄罗斯的航天学校进行两星期的培训,然后乘坐航天飞机进入太空旅游。

而那些被选入参与节目的幸运儿,就将从看到广告的无数普通英国人中海选而出。最终,有12名年轻人成功被节目选中,准备参加这次非凡的历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此刻这些欣喜如狂的年轻人绝对没有想到,他们即将参加的并不是所谓的“太空旅行”,而是一场“英国电视节目有史以来最大的骗局”。

他们将进入一个现实版“楚门的世界”,将自己被骗的一举一动在全球观众面前展现。

1

2004年,为了拯救台里不断走低的收视率,bbc第四纪录片频道决定制作一档全新的真人秀电视节目,经过集思广益的头脑风暴,节目组最终决定创作一款恶搞真人秀《太空学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使真人秀更具喜剧效果,整个真人秀的剧本由喜剧作家本·考德尔和理查德·奥斯曼编写,真人秀的剧本如下:

首先在全英国公开招募12名年轻人,告知他们将前往俄罗斯培训,并选出4人参加节目组织的为期五天的太空旅行。

但其实所谓的培训和旅行都只是一个幌子:事实上,这些人永远将不会离开地球,节目中需要通过各种精巧手段来让他们相信自己真的参与了一次“太空旅行”。

为避免骗局穿帮,导致学员知道真相,使节目夭折,节目组可谓费尽心机,操碎了心。从挑选嘉宾开始,节目组就践行一个标准——“永远不要试图去骗那些你根本骗不了的人”

性格谨慎的,可能会发现漏洞,不要;科学知识丰富的,根本不会被骗,不要;不要说话社恐的,制造不了气氛的,统统不要。

在这套“严格”标准的筛选下,军人、科幻小说作家、工程师等职业被统统排除在外。

最后节目组选出了12名眼神清澈、爱随波逐流、毫无主见、一看就没有被社会毒打过的年轻人,作为本次节目的“幸运儿”。

在经过了一些必要的生存训练后,12人即将开始他们的生存之旅,此刻欢呼雀跃的人们不会想到,等待他们的即将是一场精心编造的骗局。

2

一天夜里,这12名“幸运儿”在机场集合,登上节目组备好的飞机,按照节目组的说法,他们即将前往俄罗斯的中部的一处航天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上飞机,学员们就立刻察觉出了异样:节目组以安全为由,收走了他们身上的手机和手表等可以看时间的工具,并且把飞机窗户全部关闭。

“难不成我们被骗了?”即使是再迟钝的人此刻也有些慌张,但既然贼船已上,只能耐心等待了。

一下飞机,众人心中的疑惑便立刻被打消了:他们降落的地方是一处戒备森严的军事基地,基地内到处张贴着俄文标识,还有操着一口流利俄语的士兵在巡逻。“看来这里的确是俄罗斯了”,怀揣着这样的心思,众人们说说笑笑地走进了基地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节目组甚至还找来真实的俄罗斯坦克

是的,从他们登上飞机那一刻起,12人就已经踏入了节目组精心准备的骗局了。

由于手续复杂,从一开始节目组根本没打算让这12人真的前往俄罗斯接受培训,而是在英国租了间废弃的军事基地作为“航天中心”,不过为了尽可能让骗局真实,节目组还是对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装修。

设施内的所有英文符号被撒掉换成了俄文、所有插座都换成了俄制插座、节目组甚至还专门去了趟莫斯科,购买了大量俄罗斯生产的食物和日用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节目组还专门雇佣了一批清洁工,随时清理那些带有英文标签的垃圾,防止骗局露馅。甚至连工作人员平时抽的烟,都换成了俄国品牌的,就是为了防止烟头被学员们发现。

至于那些看似庄严肃穆的俄国大兵,其实都是节目组找来的俄国演员;他们身上的军装和军衔,也都是在路边摊上淘来的。

事实上,那座假的航天中心距离嘉宾们登机的机场只有15分钟的路程,但为了尽可能真实,节目组硬是让飞机在英国上空来回飞行了4个多小时,才把他们放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靠着这一番精心设计的操作,这12人中居然没有一人发现自己还在英国。

3

“想要去太空,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还需要丰富的航天知识”,节目组是这样对12人说的,想要正式飞上太空,他们还需要在这里进行两周的培训,进行考核并选出4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将喜剧效果贯彻到底,节目组请来的各种“专家”其实都是由喜剧演员假扮的。每一天,这些“专家”都会一本正经地为嘉宾教授各种不正经知识:比如白俄罗斯首都的名称明斯克,其实是来源于一只名为“明斯基”的太空猴子。(当然是假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些毫不知情的学员们则是对这些知识照单全收。在其中一节课上,“专家”更是告诉学员们,人类已经发明了一种重力发生器,这种神奇的仪器可以人工制造重力,所以他们在太空中是不会有失重的感觉的。

这条知识当然是假的,不过这正是太空骗局得以实现的关键,毕竟节目组无法真的将他们送上太空体验失重感。

但无论是多么逼真的谎言,也终究还是有漏洞的,比如这个“重力发生器”就是一个再明显不过的谎言了。总有人会对此产生疑虑,这时,节目组的“大杀器”就要登场了。

其实,在这12名学员,只有9人是真正被选出参加节目的,其余3人都是节目组事先安排好的卧底。他们负责确保剧情按照剧本规划好的方向迈进,如果有人产生怀疑,就一唱一和地打消那人的念头。

靠着节目组的两手准备,节目顺利进行了到了飞船发射的那一天。经过了一阵“像模像样”的考核,最终有4人成功被选入太空旅客名单,其中三名是真正的学员。

4

升空前的最后时刻终于到来,在举办了一场根本发不出任何新闻的新闻发布会后,四人在“万众瞩目”下缓缓走进了航天飞机。

节目组当然搞不到真正的航天飞机作为节目道具,不过他们也从好莱坞借来了曾经在太空电影《太空牛仔》和《阿波罗十三号》中使用过的高仿真航天飞机飞行舱。不过,想要让嘉宾们体验到从起飞到上升的感受,节目组还要对飞行舱进行一点小加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节目组在飞行舱的四角安装了可调节的气垫,用于模拟飞行时的各种震动;又在飞行舱的前端安装了特殊的液压装置,这个装置可以将飞行舱高高翘起,从而模拟加速度带给人的压迫感。除此之外,节目组还在飞船四周安装了音响设备,用于模拟飞船起来时的各种噪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太空和地球该怎么模拟呢?这个问题也被节目组很好的解决了,他们先将其他舷窗全部封死,然后工作人员在学员们无法进入的驾驶舱前端(防止他们看到屏幕边缘),放置了一排超高清的电子显示屏,播放着从太空中眺望地球的画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伴随着人工制造出的剧烈震动和巨大响声,“航天飞机”正式“发射升空”,飞船的四人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激动,就连知道真相的卧底,在此刻也显得十分开心和兴奋。

是啊,即使是假的,但是这样的体验在这世界上又有几个人能够拥有呢?

5

按照计划,学员们会在“飞船”里生活四天,而在这四天内,节目组当然也不会让他们闲着。而是带着他们整了不少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在两位演员扮演的飞行员带领下,向天王星发出可笑的承诺;再比如,以科学实验为由,在太空中用气球拧小狗;或者帮一家根本不存在的俄罗斯制药公司录制广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飞行舱内的四人打打闹闹时,舱外的电子屏也在一刻不停地播放着精美的画面:巨大的海上飓风、灯火辉煌的英国……在经过中国时,学员们甚至还能看到万里长城,这一切都让学员们对眼前的一切更加深信不疑。

时间来到了第四天,按照计划,学员们将要穿上太空服进行一次太空行走。而此时,在外面等待他们却是四人的亲朋好友和电视机前的数十万观众。

当四人即将走出飞船时,舱门前的屏幕上突然出现了节目主持人的身影,主持人向他们解释了真相。随即,正当四人还未反应过来时,舱门被突然打开,台下的观众爆发出巨大的笑声。

这个精心筹备了几个月的骗局终于结束了,与节目组想象中的不同,得知自己被骗的三人并没有显得愤怒或是伤心,反而有些淡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之前各种荒诞事故的铺垫下,这三人其实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只不过,在真相揭露的那一刻,三人的脸上还是写满了不可思议与茫然。

6

在事后的采访中,主持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你们已经发现了这次旅行的蹊跷之处,那么为什么不拆穿呢?

其中一名女学员是这样回答的:既然有人告诉这是真的,那我为什么不相信呢?作为一个普通人能拥有这样的机会实在是太不容易了,不如沉醉其中。

是啊,其实谁都不蠢,他们之所以不愿意去拆穿这一切,也只是为了给自己一个非凡独特的体验。

就连“飞船”中的那名演员斯凯尔顿,有时也会相信自己是真的去了一趟太空,他曾坦言道,在拍摄结束后一个月里,他从梦中醒来时,都还以为自己正身在太空。

最后,这个以整蛊为初衷的节目也迎来了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节目组给每名学员发当了5000英镑的奖金,而那三名进入“太空”的学员,更是每人拿到了25000英镑的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