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继肥乡三名中学生杀害同学案之后,永年又现两名学生往同学嘴里灌开水的事件。再度引发一波网络关注。

虽然受伤学生已于4月5日治愈出院。当地教育部门已经及时公开发布声明回应事情进展状况。但对于网络上的悠悠之口和整个事态的传播只能说是螳臂挡车、泥牛入海没有丝毫的削弱。
网络上的舆论力量的确有着非常强大的影响力量,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帮助了很多弱势群体、甚至还“倒逼”原有法律调整边界和规则捍卫了人伦和正义。但一直以来最令人担心和恐惧的“副作用”——伴随热议和关注形成的“网络暴力”,再次又令人很头疼地出现了。
先前是义正词严、咄咄逼人声讨司法机关为何不尽快给出“结果”,现在是质疑相关部门的态度和要求“撤职局长”,继而又出现一口一个“邯郸怎么了?”、“认识邯郸是通过学校霸凌事件才知道的”……
缺少的是理性,丢掉的是包容,没有丝毫的忍耐与等待。不回应就叫嚷,见到回复就挑剔,满足了这波儿的“需求”,肯定是更大一波的到来。

#邯郸案件后续#

互联网的舆论力量中间掺杂着商业利益的驱动,上面是一波人为了引流和博眼球装出各种腔调和扮相来表演,下面是一波“瓜众”在评论区疯狂跟评、点赞。
既然已经这次已经升级到了了“地域黑”,那就让我们一起先拆解一下网络暴力之“地域黑”的底层设计原理,仅供大家在本文评论区和其他评论区被裹挟成为“瓜众”时的做心理测试,只要充分激发和满足人性当中的这三个心理触点,就可以获得你想要的流量:
一、自我优越感
尽管地域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可是对另外区域的负面评价,从社会心理的角度就会形成自己所在地区的自我优越感,这是人性。越是处在低级的状态,越是难自我觉察。
二、社会刻板印象
社会刻板印象的依据并非完整客观事实,只要一个简单的观点“先入为主”取得“链接”就可以。但片面的、负面的印象很容易形成的“莫名其妙”的成见。
三、从众心理
“地域黑”也是可以通过大脑不爱思考的懒惰惯性产生从众心理,盲目的、不假思考地被“引导”出来的。
怎么样?您中招了吗?只要你熟谙人性,一个作品的引流只要明白了这个触发原理,挑动一下人性,博来一点流量和热度就这么简单。
地域黑的背后有一种单一的、模式化的、偏见的认知。偏见是由刻板印象导致的某种行为倾向态度。歧视是具体的行为。邯郸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地位不该被网络舆论轻易撼动的。
不管怎么说,希望每个人尽量少给别人打标签,遇到事情对事不对人,更不对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