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我又没有回景德镇,但从网络上看到景德镇成了网红打卡地,还是挺高兴的。其中,看到景德镇市御窑博物馆客流多多,而我自2003年春节后没有进这个原来是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办公的大院,让我动起了这一次清明回景德镇市一定要去看看的念头。

2024年4月4日上午,忙里休闲旧地重游,感受太多,因为这里曾经是我尽心尽责提供法律服务的地方,也的确是有一些故事可以与朋友们分享的,所以写了这篇文章。

一、现状之回顾

打开上世纪末和现在的两张地图,人们就可以看到景德镇市御窑博物馆的大门的位置就是原景德镇市人民政府的大门原址。景德镇市人民政府的办公室怎么就变成了御窑博物馆呢?原来这里是怎么样的呢?

2003年春节前的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大院坐落于市区最繁华的珠山中路(珠山路文革前叫主轴路)地段。

大院东边围墙外是中华北路,本地老人叫后街。当时修建起了一溜两层小楼对外出租,现已拆除恢复为围墙。不远处即城区中心地标-人民广场。墙外的中华路对着的横路是胜利路,通往著名景区佛印湖(现代人反封建改名为莲花塘)。胜利路68号是我当律师初始之处:景德镇市法律顾问处(景德镇市第一律师事务所)。而佛印湖南侧原为景德镇市十四大瓷厂之一的生产民族用瓷为主的新华瓷厂厂区,1998年改造成为了陶瓷大世界(信华商贸城),其中面临莲社路的原新华瓷厂办公楼的四楼是我辞去国办所负责人职务创办的江西才亮律师事务所用房(现空置)。

大院南边马路对面原来分别是新风瓷厂和陶瓷经销公司的生产经营大楼,前者是原景德镇市十四大瓷厂之一的陶瓷彩绘工厂和也是十四大瓷厂之一的东风瓷厂的厂办大集体风光瓷厂合并而成,后者是由原景德镇市陶瓷加工服务部与国家用瓷办公室合并而成,眼下看到的场景是后来房地产开发的成果。再过去的那一带城区是景德镇市传统的商贸市场十八桥 。

大院西边是东司岭及毕家上弄和彭家上弄等弄堂组成的《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地段,是一片明清和民国时所建的居民旧宅,其西临景德镇人叫的前街即中山路。再往西是沿河路,景德镇市的母亲河-昌江上的第二座过江桥梁-珠山大桥。

大院北侧是著名的古迹龙珠阁,龙珠阁前的草地原来是几排市政府的宿舍楼,拆迁搬到了河西。人们看到的高高的烟囱下面应该是原生产颜色釉瓷为主的建国瓷厂和生产青花瓷为主的人民瓷厂的厂区。这两家厂都是原景德镇市十四大瓷厂之一。

大院大门前空地上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钟,为什么与何时被拆的我也没有印象了。文革中那个地方建起了一座毛泽东主席的塑像,是国内各地所建的毛泽东塑像的原型但后来被拆了。再后来,那个地方又搞了一个大公鸡的雕塑,应该是建御窑博物馆时拆掉了。

二、为什么要搬?

2003年2月4日,春节后上班人们发现市政府的牌子不见了,一张告示告诉人们,市政府已搬到河西石岭原800库的路口办公。

并非建好了新大楼乔迁,政府办公厅和十几个部门迁往的新办公地点是用三合板钉起来的临时工棚,市长和机关干部 一起在里面办公,连大院后面的机关干部宿舍也全部陆续搬迁至河西。这样“兴师动众”的大搬迁前后时间一个月引起了较大反响,市民从中看到了政府对保护历史文物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社会评价大幅度提高,景德镇市人民政府一度被称之为“工棚政府”的同时,大大减轻了此前国企改制中出现的各大瓷厂纷纷倒闭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景德镇市政府为什么要搬迁?原因在于保护其大院所在地的历史文物。如前所述,当时的景德镇市政府大院一带是元明清三代御窑所在地,烧制御用瓷长达600余年。地下埋藏的迄今世界上最为 丰富的瓷业遗迹,代表着景德镇古代制瓷的最高水平,是世界重要的一处文化遗产。

比前珠山地段古窑址地下文物史书上早有记载,然而究竟地下有多少宝藏以及中心在哪是一个谜。虽然建国以来考古专家们对瓷都古窑遗址的探寻和研究一直就没有停止过,而因为疑似御窑遗址中心的珠山经过民国和共和国多年的建设早已是景德镇市城区的闹市中心,尤其是市人民政府办公的大院没办法进行勘查。

有意思的是如哲学家所言有的坏事会变成好事,会推动人们去做好事。1982年年底的农历腊月24日,在中华路修建街道的施工人员发现所挖泥土中夹杂着许多碎瓷片,经专家刘新园先生等人鉴定,这些碎瓷片全是明代宣德年间御窑生产的古瓷,从此揭开了景德镇千年瓷都的御窑遗址的神秘面纱,推动了学者们对此的研究。

1983年在南中国海发现的一艘1645年(清顺治2年)沉船,打捞起2.3万件中国瓷器,嗣后不久打捞出水 的另一艘1750年(清乾隆15年)沉没的货船,装载有10万件青花瓷器,两次打捞的瓷器全部是景德镇出品的民用瓷,又一次让全世界的目光投向了这笔瓷器的生产地瓷都景德镇。
而元明清三代御窑的瓷器,更是景德镇瓷器的珍品。目前御窑瓷主要收藏在故宫博物院,也有一部分流入美国、日本 和欧洲。明代初年朱元璋时期的御窑瓷,现今存世的仅60余件,其价值由此可见一斑。

1987年夏,景德镇着手恢复和修建龙珠阁景观,当地基挖到地下4米左右时,施工人员惊喜的发现数万片瓷片堆积在一起,经专家鉴定是明代成化年间御窑生产的古瓷碎片,引起了全国陶瓷考古界的关注。

这些古瓷碎片有多值钱呢?我告诉朋友们,这些古瓷片在地下市场是按重量来与黄金等价,而经过古瓷修复专家粘合修复成古瓷器那就是无价之宝。

景德镇民间传说元明清三代的御窑都有一个同样的故事就是为宫廷造瓷,订单一件则要生产多件,防止质量问题而逾期交付,逾期交付那是杀头之罪。瓷器烧成之后除了检验合格的瓷器按订单送往宫廷外,不得流入民间,不可私自使用,私自使用是僭越,那也是杀头之罪。为解决这个风险,剩下的所有瓷器一律都在御窑厂就地打碎而就近掩埋。因此,御窑遗址下的打碎而埋藏的碎片就有一旦修复还原成为精美的御瓷就成为无价之宝。

1994年7月27日,考古专家又在龙珠阁旁不远处的一座民房改建工地上,发现了明代初年釉里红花卉大碗的残 片,不但显示出元末明初陶瓷烧制技术的演化与进步,而且进一步证明了元明清古御窑就分布在龙珠阁至市政府大院一带,总 面积约5.4万平方米,其中市政府大院占了一半,是古御窑的中心地带。

据考古专家分析考证,御窑遗址不仅埋藏有大量古代御窑生产的瓷器碎片,而且很可能埋藏有瓷器作坊、窑炉、仓库甚至官 署的遗迹,是我国乃至世界最丰富、最珍贵的瓷窑遗址,将是研究世界陶瓷史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鉴别和鉴赏古代陶瓷制品 的重要依据。

随着珠山遗址不断发现御窑瓷碎片的消息传出,从龙珠阁到市政府大院这一带就成了海内外文物走私分子聚焦的目标 ,御窑遗址地下的盗掘活动愈演愈烈。

据当时景德镇市公安局的通报,盗掘犯罪活动多是以小团伙作案,勾结附近的一些民房的房主,从民房内往地下打洞或掘地道深挖进入御窑遗址,规模大的甚至掘进距离百米以上。有一天,中华北路4号住宅被盗挖的洞穴延伸到墙基下,导致地表塌陷,房屋里出现了一个1米多见方、4米多深的大 洞。与市政府一墙之隔的徐家巷11号被盗挖得更严重,一间空置房的下面被人神不知鬼不觉地挖了一个20多米长的洞穴, 挖出的余土把整个房间都堆满了,最后造成了街道下陷才被发现。

那几年,在香港及国外一些城市的古玩市场上,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景德镇御窑的瓷器,售价也在持续走高,反映了文物走私分子盗掘御窑的犯罪已经十分猖獗。完整地保护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已经迫在眉睫了,如果听任不法分子继续盗掘御窑,必将造成无可估量的重大损失。

2000年10月,在景德镇市委市政府和江西省有关部门的努力下,国家文物局批准了对珠山遗址立即进行全面保护并由国家文物局组织有 计划地发掘,并拨出了一定经费予以支持。由中国考古研究所和景德镇陶瓷馆的专家共同组成的御窑考古工作队成立后,对珠山遗址的保护和发掘工作全面展开 。

为配合这一工作,景德镇市政府作出决定:逐步对珠山遗址一带实行拆迁,把居住在民房中的数万居民迁走;市政府带头先 行搬迁,不讲条件,不计得失,以保护文物的实际行动为市民作出表率。

同时还决定,在珠山遗址规划建设“御窑遗址公园”和“景德镇陶瓷博物馆”,并着手向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这个决定得到了坚决的执行,市政府搬迁后,这块黄金宝地被全面保护起来,恢复明清时期窑场遗址,建设起了规模宏大的景德镇御窑陶瓷博物馆,的确初步再现了其历史上的恢宏的气势,成为了网红打卡地,是现代人了解中国历史的一个窗口。

保护文物是很重要的事情但它又是一个很花钱的事情,景德镇市刚刚经历了之前市场危机,国企举步维艰,财政经费十分困难。我当时作为景德镇市人民政府的法律顾问参加了一些相关的会议,了解当时的市委市政府“无米下炊”的困难。在此,我为这个任务的决策者和操盘者、时任市长的许爱民说句公道话,他当时就处在压力中心、矛盾中心,是完成搬迁任务的第一功臣。

三、大礼堂纪事

御窑博物馆大院内主路西侧的那一片绿化了的坡地,原来是市政府大礼堂。在那里我多次代表市长接待上访群众,之所以敢上主席台表态是因为在开大会之前,我已经与市领导统一了认识,我的建议得到了采纳。

外人看来担任政府法律顾问的工作是风光的,其实是存在很多困难的,最难的是如何在政府领导把握行政机关的工作效率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产生矛盾的时候提出法律人的建议并得到采纳。

我回顾担任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的八年的工作,我对自己可以打80分。因为我的大多数意见都得到了政府领导的采纳,从而有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例如那一年景德镇市向外地有的大城市学习成立了民营企业的出租车公司,由政府有关部门出面把社会上私人所有的出租车全部收回公司所有。结果有关部门的通知公开后,引起了出租车司机的严重不满,因为一辆出租车可能是两三家人的饭碗,由此导致几百位出租车司机围堵政府大门口的信访接待室表示抗议。

我接到市府法制局余思源局长的通知后,紧急赶到了许爱民市长的办公室。许市长问明上访者情况后问律师的意见,我明确表示,这种把出租车私有转变为公司其实还是私有的做法没有法律依据。许爱民市长同意我的观点,并电话与当时的市委书记统一了认识后委托我代表他与当时的分管副市长和市委常委、公安局长一起接待出租车上访群众。于是,在市政府当时的大礼堂里,几百人坐得滿满的,还有人站着但秩序良好。记得维持秩序的现场指挥者是当时的公安局巡警支队的支队长王老虎,他陪着我和几位领导走上主席台。讲话秩序是分管副市长、市委常委兼市公安局局长,最后在我代表市长转达市委市政府的取消有关部门通知的决定后,台下的掌声响了起来,一场风波得以顺利的化解。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企改制进入到艰难的时刻,许多企业十分困难,工资发不出来,医药费也报销不了,工人没有了工资又没有积蓄,家里揭不开锅的时候上街堵路是经常的事情。堵市政府大门的工人群众常被引导到这个大礼堂里与领导对话,我也多次参加这种对话。有一次遇上的是我原来工作过的单位景兴瓷厂的工人们上访,看着台下众多的熟悉的老同事,我只能是讲实话,希望他们用合法的手段主张自己的权利。

当时,市政府能做的事情只能是一方面推进改革,帮助企业“改二进三”,厂房搬到郊区的陶瓷工业园生产,原位于市中心的厂区用于房地产开发,从而脱困,同时政府也尽可能的筹措资金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解决揭不开锅的工人的困难。应该肯定工人群众是最好讲话的,在领导承诺眼前困难得以解决之后,基本上就会散去。

2000年开始,我已经在北京筹办《江西才亮律师事务所北京分所》,虽然一部分精力放在北京,但对景德镇市政府法律顾问的工作没有丝毫懈怠,仍然是一叫就到,市政府搬到河西的临时建筑里办公之后我还去过多次。一直到了2003年秋天北京市才良律师事务所建立,我必须全身心的在北京执业与学习,就“断舍离”了景德镇市包括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在内的所有工作。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但席散曲未终,我的心一直还在关心瓷都景德镇的发展,关心着家乡亲人们的生活是否幸福。今天去了这个大院,走马观花看了一下,只期待景德镇的尤其是陶瓷行业能够重振辉煌,人民能够富裕起来。

王才亮

学者型律师,北京市才良律师事务所名誉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人民大学律师学院兼职教授,中国建设管理与房地产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宪法与行政法专业委员会顾问。出版专著三十余本,发表论文百余篇。2010年获《时代周报》时代人物,《中国律师》杂志年度新闻人物。2011年获《中国新闻周刊》“影响中国年度人物”;《南方人物周刊》“50名中国年度魅力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才行法道 良举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