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印度现在打得火热,但其实,印度人也不服美国,而是在韬光养晦,而且甚至可以说是在静待时机,在未来某个时刻对美国“翻脸”。
最近,印度外交部召见美国驻印使馆高级官员,强烈抗议美方干涉印度内政。在这个过程中,印度的态度十分强硬,强烈反映出对美国指手画脚的拒绝。
事情的起因是,印度政府突然逮捕印度反对党印度平民党领导人凯杰里瓦尔,之后,印度平民党主要领导人都被逮捕入狱。
印度政府的做法引来外界质疑,毕竟,莫迪政府在临近大选之前刻意打压反对党,实在有违西方给印度戴的“高帽”。
美方对此表示,希望印度政府对反对党领导人被捕一事采取公平透明的做法。印度政府则认为美国在多管闲事,干涉自己的内政。
美国政府对待印度政府打压反对派这件事,整体态度其实比较克制,但是印度却直接选择呛声美国政府,这背后隐藏玄机。
印度深知自己对于美国的价值,所以可以在某些方面有恃无恐,但是,印度也知道,美国的容忍也是有限度的,印度现在只能在不激怒美国的情况下,“选择性”地独立自主。
虽然印度表面上看起来比较强势,但实际上,美国掌握的权力要远远大于印度,这是由双方的综合国力决定的。所以,印度的强势回应,更像是一种权力不对称带来的焦虑感。
从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知道,其实印度和美国的关系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的么和谐,两国只不过是出于阶段性的战略目标,暂时性地玩在了一起。
本质上,美印之间并不对付,经常暗暗拉扯较劲。对于印度来说,如果想真正在美国面前挺起腰杆,那么最好的策略就是效仿中国,注重于国家发展,尽量不和美国产生对抗,而印度也有意韬光养晦。
在政治层面,莫迪政府的确有意打压国内反对派,但是这种打压并不是出于害怕反对派会对自己的选举造成威胁,而是贯彻印度人民党的民族主义。
也就是说,印度总理莫迪真正想要的,是让印度人民党在印度一枝独秀,从而让教派占据主导地位,这样一来,人口复杂多元的印度就趋向单一化,这就更利于凝聚国内共识,便于政府管理,有利于国家长远平稳发展。
在经济层面,莫迪政府提出“印度制造”,承接了不少来自西方的产业,试图走中国走过的路线成为世界工厂。
同时,莫迪政府对美国虚与委蛇,借着中美竞争的时间窗口,帮助美国对抗中国,借机为自己谋求经济发展。印度的目标是成为超10万亿美元的经济体,到那时候,印度就有实力跟美国叫板。
有印度媒体最近表示,印度最好的策略是尽可能不与美国对抗,等到印度成为10万亿美元的经济体,美国就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做印度的“全职敌人”。印媒还认为,中国30年来就是这么做的。
应该说,印媒的这段话,恐怕反映了印度决策者的心态。
从现实来看,俄乌冲突爆发后,印度对俄罗斯能源的大量购买,成为俄罗斯的重要支撑。在G20场合,印度反对谴责俄罗斯。而在涉华问题上,印度仍然坚持同中国磋商边境争端。也就是说,印度没有因为美国而动摇自己的战略框架。
印度要成为10万亿美元的经济体,预计还需要11年的时间,这是一个时间窗口。无论如何,可以预见到的是,印度在没有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前,势必会继续对美国虚与委蛇。当然,如果印度真要在强大后就对谁翻脸,那就是对“韬光养晦”的一种误读,也不是一种健康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