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QingMing

陵墓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体现之一,不仅展现了古代帝王和贵族的尊崇与威严,也凝聚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智慧。

《左传》说:“事死如事生,礼也。”这道出了中国帝王陵墓建筑以礼为主要文化内容的人文意蕴。

古人迷信鬼神,一般帝王也不例外。人们迷信,皇帝老儿或母后、宫妃之类,虽也难免“呜呼哀哉”,其灵魂,却不因其肉体的死亡而消失,相反,灵魂可以不朽。鬼魂幽灵,特具辅佐或加害于后世的“功能”,并对社稷土地、家国百姓,依然具有绝对的“管辖权”。并且相信,祖宗先王虽为鬼神,然而他上理朝政、下视群僚和起居饮食,以至于行猎出巡之类,也是一如生前的。因而,在帝王陵寝祭堂中,为陵主铺床叠被、洒扫献食之类,成了每日必修的“功课”。比方说每日在帝王陵寝献食供奉这一项吧,山珍海味,玉食琼浆,应有尽有,令人见了想不明白,为何帝王人已死了,竟还是这般的好胃口?

这叫作什么?这就叫“事死如事生”。

中国古代,对先祖是极崇拜的,古代皇家宗庙建筑的建立,就起于对先祖的崇拜。崇拜先祖,同时也崇拜天地。古人以为,天地者,生之父母也。《易传》不是这样说过吗:“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天地,是根本意义上的“父母”。

因此,帝王陵寝建筑,是建立在崇拜先祖、鬼神与天地的观念基础之上的。《荀子 · 礼论》说:“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又说:“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天地具神权,先祖具族权,君师具治权,帝王是集三权即“三本”于一身的人物,所以帝王陵寝是尤为考究的,其仪式隆重其事,浸透了浓烈的政治伦理观念与意绪。

从人文审美角度看,历代帝王陵寝的人文意义与崇拜联系在一起。

帝王陵寝建筑往往具有高巨的风格,它所象征的,是帝王生前的威权。

试看秦始皇陵园的面积。据考古,其周长为6 294米,范围之大,世所罕见。它雄踞于陕西临潼骊山主峰北麓的原野之上,仅现存陵体就很巨大,其方锥形夯土台,东西345米,南北350米,平面近似于正方形,残高47米,无疑是中国陵寝文化史上最大的坟丘了。这座帝王陵寝的地面建筑今天已荡然无存,但在陵址曾经发现的残砖碎瓦、门道与菱形铺地石,以及半圆形瓦当等的尺度,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也是很大型的。在该遗址所发现的一个瓦当,为夔形,高47.5厘米,横径61厘米,比一般建筑物的瓦当比如说汉代瓦当,要大二至三倍,俗称“瓦当王”。由此不难想象秦代帝王陵寝的壮伟风格与巨大尺度。

尤其是始皇陵的兵马俑坑,有三坑,呈品字形排列,东向,南一北二。这里出土陶质兵俑万件、战马六百匹、战车一百二十五乘,其尺度与真人真马真战车相当,允为“奇迹”。

本文摘选自王振复著《建筑中国:半片砖瓦到十里楼台》。

点击上方书影,马上进入京东图书购读

《建筑中国:半片砖瓦到十里楼台》

王振复 著

59.00元

中华书局

本书分别从建筑门类和构件角度,举凡中国建筑各类型,均囊括在内,条分缕析,从技术而艺术而文化,全面观照中国建筑。

此前关于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书籍,或偏重史的梳理,或只讲门类或构件,或重技术分析,或多美学解读,将技术与艺术、系统性和深入度结合于一书,是本书的特色和优长。

将古人“风水”思想运用于古代建筑理念的分析,亦是本书深入度与价值的体现。精配图表140余幅,帮助读者更直观感性地了解古代建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