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戚成为南京日军宪兵司令部特工队的一员后,破的第一个案子,是鬼子军用仓库中一批军用皮带被盗案。

至于他一个中国人,是怎么当上日军宪兵特工队组长的,可点击链接阅读。

那是在1941年春夏,鬼子在南京通济门的军用仓库中,发现几箱军用皮带一夜间忽然不翼而飞,排查结果显示非外贼入盗,而是内鬼所为。

所谓内鬼,不用说就是看管仓库监守自盗的日军了,于是,侦查任务便落在了老戚他们头上,这也是这支中国人组成的特工队第一次出手。

很快,老戚他们就找到了线索:

当时正值夏天,普通百姓几乎人人穿着木拖(南京土话趿板儿),老戚他们在水西门一带发现好多人脚穿一种新款趿板。

这种趿板的横带不是传统的布条,而是从未见过的酱色牛皮,既美观舒适,又坚固耐用。

老戚他们经过仔细查验,发现那牛皮正是由日本军用皮带截断改制而成的。再经过打听,得知这些趿板都是从附近的“黑市”上买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到此,不得不介绍一下南京在上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初一度大名鼎鼎的“黑市”了。

大约从30年代开始,南京堂子街、莫愁路、朝天宫、建邺路西段、大王府巷(如今的王府大街)一带,即存在一个地下市场,这就是当时南京有名的“黑市”。

之所以称其黑,主要有二:一是天黑,交易时间从夜晚10点到清晨4点,绝对不能见天光。

二是货黑,交易物大都是来路不明的“光福”财物或偷盗赃物,也有少数正经人家一时急于用钱来此变卖物品。

提到“光福”,为了让读者了解南京在抗战期间某些特有的旧事,这里又不得不对这个鲜为人知的名词做点专门介绍。

1937年底南京沦陷时,城内很多居民都举家逃往外地“跑反”避难,那些无力外逃的老弱妇幼,则只能弃家躲入宁海路一带由美英等国红十字会临时筹建的“难民区”。

这些难民临走之际,仅匆匆带了些细软,大量的家具、日用物品根本无法携带,只是锁上家门赶紧走人,有的连大门都顾不得关。

这一来,就给一些胆大的亡命之徒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这帮家伙大多是一无所有的赤贫流浪者,他们眼看稍微有点家当的居民都外逃了,于是纷纷闯入空无一人的外逃户宅内,将人家所有家当洗劫一空。

以致后来宅主重返故居时,发现家中已经空无一物,连马桶、夜壶、扫帚、簸箕这些最不起眼的家什都不翼而飞。

当时南京市民称这些亡命之徒的趁火打劫行为叫做“光福”。对那些干过“光福”借其发国难财的家伙,老南京人无不嗤之以鼻,深为恶之。

虽然当时大家都这么称呼那些不义之财,但这“光福”一词究竟出自何处,许多人也是一无所知。

后来还是一位颇通典故的老伯伯说道:“什么光福啊?光福,光福,就是一无所有穷光蛋的福气!”人们这才恍然大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多扯了,让我们接续看老戚破案。

老戚他们对南京的“黑市”当然清楚,当晚就前往一探究竟,发现情况果如人言,一下发现有数十个卖新款趿板的小贩。

当追问货源来历时,众人都称是从陡门桥渡船口一家竹器店批来的。

老戚他们连夜抓到了那个竹器店老板,并将其带到了宪兵司令部,那家伙是个熊包,没等上刑就供出了皮带来历。

原来他有个兄弟在通济门军用仓库旁边摆皮匠摊,与仓库中两个日军曹长混得很熟,皮带就是日军曹长主动提出、并与皮匠兄弟二人合谋偷出来的。

他们趁一个雨天夜晚,悄悄打开边门运出几箱皮带,皮匠兄弟用小板车拖赃物,两个曹长装模作样押送,一路运到了皮匠家中。

货到手后,兄弟俩别的也不干了,日夜加班制作新产品,源源不断送到“黑市”上批发给小贩。

关于分赃,按约定是各家一半,可惜被抓获后,当事人全白忙活了,谁也没享受到红利。

抓捕皮匠兄弟倒是简单,但抓捕那两个日军曹长的过程则颇富戏剧性。

当老戚带领一帮弟兄去军用仓库时,日军门卫不让进,老戚掏出特别“派司”也不行,老戚要站岗的日军在岗亭内摇个电话给宪兵司令部核实一下,可两个日军理都不理。

老戚当然不能让头笔生意泡汤,于是立即叫两个手下拦了部黄包车一溜风跑到宪兵司令部求援,半小时后,一卡车鬼子宪兵开到了军用仓库大门口。

日军门卫一看宪兵到了,知道情况有些不妙,赶忙立正行礼。

带队的宪兵头头什么也没说, 上前对日军门卫左右开弓就是几个大嘴巴,打得两个日军门卫低着头屁都不敢放一个,乖乖地看着宪兵们护着老戚一行人进了仓库。

谁知总管仓库的鬼子也是个不买账的主,他看一个黑不溜秋的黑脸小矮子,耀武扬威地要带走手下两个曹长,满脸不屑一顾的神情,侧着身子不开口,直到宪兵头头对他吼了一番后才交人。

经过这番折腾,老戚他们早就一肚子窝囊,等拷上两个曹长后,心想:“你狗日的小鬼子瞧不起老子中国人是吧,现在打给你们看看!”

于是一拥而上,朝这两个倒霉蛋脸上就是劈里啪啦几记耳光,弄得在场的日本宪兵们都有些灰头土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戚参与了这四个人的过堂。经反复盘问,皮匠弟兄确实只干过这么一次,故而没动大刑。

那两个日本曹长受的罪可就大了,因为怀疑他们还有其他勾当,吊打、烙铁、过电全用上了。

其中过电刑最厉害,那玩意看起来像电话机,摇把咕噜咕噜一转,受刑者立马屎尿直喷,再硬的汉子也挺不过这一关。

最后两个曹长都招了,他们先前果然还偷过布匹、马蹄掌等军用物品,不过购赃下家已无法追寻。

按理说,四人同伙偷盗,下场应该一样,可结果却大相径庭。问题出在老戚等人,从中做了些手脚。

出于民族同情心,老戚暗中嘱咐皮匠兄弟,要他们一口咬定是在日本军曹威逼下干的,不然怎么也不敢动偷皇军财物的念头。

老戚再三警告皮匠兄弟,如果不这样供述,那就死定了。皮匠兄弟一听自然遵命照办。

案子最后结论是,两个日军曹长属主犯,皮匠兄弟算胁从。

处理结果是:皮匠兄弟交保释放,两个日军曹长则转去了“城北21号”。凡是送到那里的,没人能活着出来。

那“21号”在何处?老戚也不清楚具体地点,只知道那是日军在南京最高的特工机关,听说在城北江苏路一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为什么要帮皮匠兄弟,老戚说,积德行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都是中国人,总不能眼看着让他们去送死吧。

他想想又补充道:“其实,上头鬼子也看出我们有意开脱了皮匠兄弟,只是没点穿而已。”

鬼子自有鬼子的道理,他们一贯瞧不起中国人,认为“支那人”都是贪财忘义货色,天生要钱不顾命,故而对皮匠兄弟这种干偷盗的草民不以为奇,杀不杀无所谓。

另外,当时正要利用老戚他们为其卖命效劳,尽管明知他有心袒护同胞,想想还是做个顺水人情为宜,因此睁一眼闭一眼算了。

与此相反的是,他们可容不得大日本皇军内部监守自盗的败类,那是大和民族的耻辱,不除掉对不起天皇,对不起大日本的列祖列宗。

后来,这个案子的经过,很快在驻守南京的日军各部队之间传开了,说宪兵司令部里有个支那特工队非常厉害。

老戚他们在后来执行任务时,再没发生过上述不愉快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