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是一颗拧紧的螺丝钉

把对党忠诚融入每个岗位

他是一根燃烧的蜡烛

以实干精神诠释使命担当

他是一粒扎根的种子

将司法温暖送到田间地头

29年如一日坚守基层法院,他长期奋斗在执法办案、服务群众最前沿,用生命书写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宪法法律的无限忠诚。

斯人已逝,记忆长青。“边院长、边法官、边老师”,声声呼唤都是对他最深切的怀念。大家眼中的边晓斌什么样?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可敬、可亲、可爱的人民法官。

仪征法院开展走访调研(右一为边晓斌)

江厚良

仪征市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人说战友如兄弟。我和晓斌搭班四年,这四年,是我们携手共进的四年,也是并肩作战的四年。我们是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的战友,也是无话不谈的兄弟。

建设信念坚定、团结协作的领导班子始终是我和晓斌的共同心愿,搭班的日子里,我们给予彼此最大的信任和支持。执法办案的工作他始终尽心尽责,急难险重的任务他一定冲锋在前,需要地方协调的工作他总是全力以赴。可以说,有他在我就很安心。在给干警调配工作时,晓斌总是用真诚务实来打动大家,让干警在谈话中看得见未来、鼓得足干劲。在晓斌的协调配合下,我们的班子结构持续优化、审判质效稳步提升、司法作风严谨务实。2023年底,省法院授予我们“五好五强”领导班子的荣誉称号。令人痛心的是,收到这份荣誉和肯定的时候,晓斌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2021年,仪征市委提出打造“一个示范区、三个新高地”目标任务,我常常和晓斌商量,如何立足实际创新创优,以破产“小切口”助推营商环境“大发展”。此前,晓斌是民事审判领域的专家,对破产审判并不很熟悉,为此他白天工作、夜晚挑灯,因为“不学不行,不学跟不上,不学干不好!”就是这份敬业和担当,他用最短时间成为了破产审判的行家里手。如今,他的床头还摆着一本《企业破产法释义》,可折起的书页再也等不到那个挑灯阅卷的人了。在他的谋划和推动之下,我们持续打造“真给力”优化营商环境司法品牌,妥善办结了苏港船厂、仪建公司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破产案件,“破产涉税便利化改革”受到省领导批示肯定,获评“全省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先进集体”。可以说,法院营商环境工作的点滴进步都凝结着晓斌的心血和汗水。

晓斌是一个乐观的人,他走到哪里,就把温暖和欢笑带到哪里。干警工作中的不便他总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新能源充电桩的安装、快递架的整修都是他首倡并落实的。干警遇到问题,总喜欢向他请教,他也乐于帮助指导,大家亲切地称他为“边墩墩”,他从不介意,还会和大家开玩笑。援疆时,他坚持资金援疆和智力援疆双管齐下,和新源法院干警结下了深厚情谊。晓斌不仅把关心带给干警和同事,还把温暖带给当事人,在看到“小五匠”人身意外伤害维权难题后,他积极推动开展农村建筑工人意外伤害保险试点,为困难当事人发起捐款。牺牲的前一天,他和分管部门商议救助款发放事宜,反复叮嘱“年底前一定要把困难当事人的司法救助金发放到位”。言犹在耳,他却已经永远地离开了。

斯人已逝,但晓斌的坚守在这里、热爱在这里、期盼也在这里。仪征法院的同仁们将永远铭记这样一位好法官、好同事、好领导。我们将以晓斌的精神为砥砺,接续奋斗、勇毅前行,深耕我们一起为之战斗、奉献的司法事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仪征法院举行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党日

活动,边晓斌与同事一道重温入党誓词

周成晨

仪征市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

边院长曾教给我一个“无敌”口诀,他说:“法如山,民为天,法官站中间,站稳站好你就无敌了。”2010年调入民一庭的第一天,他拍着我的肩膀,笑着说了这句话。

转眼间,已经14年过去了,我很惭愧,距离“无敌”还很遥远,但是在我心中,边院长早已进入了“无敌”的境地。

边院长牺牲后不久,我遇到了一位曾经的当事人,他见到我后紧紧握着我的手,再三向我确认边院长因公牺牲的消息后,沉默了许久。他说,“我真是不愿相信,这么踏实公正的法官,怎么走得这么突然呢。”是啊,我也很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呢。

这名当事人是一起买卖合同纠纷的原告。边院长是这起案件的审判长,我作为合议庭成员一起审理该案。案件审理期间的一个中午,边院长打来电话,让我带着卷宗去他办公室,说一起再审查一遍。

在核对原告提供的流水明细时,边院长发现原告主张的货款金额前后有出入,我接过卷宗仔细查看,原告计算货款时确实有不一致的地方。边院长一边继续审查卷宗,一边督促我立即与原告联系核对。原告听到这个消息先是疑惑,重新计算后,他不住地向边院长道谢。

庭后,我和边院长聊到这起案件时,他十分严肃地说:“不管金额是大还是小,对当事人来都是天大的事,审判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他对司法公正的信心、对法律的敬畏,法律赋予我们权力,更给了我们严守公正的义务。”

时至今日,我依然记得他说这话时的语气和神情。他的言传身教让我在每一件案件的审理、每一次判决的斟酌中慎之又慎、站稳站好,努力向着他所说的“无敌”境界更近一步。

如今,他虽离我们远去了,但他对我的教诲、对我的期待,将成为我职业生涯中永恒不灭的指引,引领着我奋勇向前。

边晓斌参加仪征法院机关业务庭支部

党员大会并讲授党课

余 雷

仪征市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

2000年8月我进院以来,就和边院长一同共事,他既是我的领导,更是我的师父。师父最常和我们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一起再商量看看”,整整23年啊,我只要看到他、听到这句话,心就踏实了。

还记得2001年,那时,我们一起在新城法庭工作,我是书记员,他是审判员。两年间,法庭受理了大量电话费纠纷案件,电信局起诉拖欠电话费的居民,案件标的有几块钱、几十块,最多的不过二三百。当时法庭一年受理案件总共才三四百件,可涉及电话费的纠纷就有大几十件。

案情简单、矛盾不大,师父却不急着判。他带着我挨家挨户到拖欠电话费的居民家里,一家家做工作,他说:“老百姓日子好过了,电话成了必需品,这个月判了,下个月再欠费怎么办?再判一遍吗?让老百姓从心里接纳、认可,才是根本。

那时候交通还不太便利,乡间小路难走,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他是个爱干净的人,灰里来土里去,却没见他皱过一下眉。

村民的家散落在各村各组,顺利的话,我们一天能跑十几家,不顺利的话只能三四家,有时候家里找不到人,他就带我去田里找。乡亲们抵触情绪很大,见着我们也不愿搭理,师父不气不恼,笑着找话题和大家拉家常,渐渐地,村民们的心房被打开了,他就趁机把法理掰开了揉碎了讲给大家听,村民们也从懵懵懂懂到点头回应。每次回程的路上,他也不休息,耐心给我传授和百姓打交道的方法,这些“实战经验”都是他多年积累下来的“干货”,也毫不吝啬倾囊相授,让我受益匪浅。

后来,我被任命为审判员,他是我的庭长;我任庭长后,他又成了我的分管领导。工作上,他是“严师”,要求极其严格,但总会在大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这些年,我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他的鼓励与鞭策。生活中,他又是“益友”,他关心身边的所有人,引导我们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又言传身教地不断感染大家。他的脸上,总是带着笑容,有时候是嘴唇上扬的微微笑,有时候,是眼角眉梢都弯起来的大笑,每每看到他的笑容,我也会跟着阳光起来。

在师父牺牲前的三个月里,每个周一下班后,我们都要一起参加中院召开的破产审判工作点调会,围绕优化法治营商环境讨论进度、分析指标、谋划下一步工作打算。2023年12月11日,是师父最后一次参会,会后他笑着跟我说:“今年的任务基本完成,2024年任务和压力更大,还得继续加油!”

可如今,他却再也无法带领我们继续加油了。

直到现在,我还无法适应他不在的日子,遇到问题了,总想去敲敲他的门,每当回过神来,总是忍不住落泪。我的师父,再见了,真的再见了!

边晓斌出席新闻发布会

巴哈尔古丽﹒莫勒达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

新源县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

2016年7月,我认识了边晓斌副院长。当时,他带着组织的重托,来到了距离扬州四千多公里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新源县人民法院挂职,担任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

“我决不能碌碌无为,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挥最大的作用,全力以赴践行援疆使命。”到任后,边院长作表态发言,一句承诺掷地有声。

扬州、新源相距甚远,气候、饮食习惯大相径庭,边院长刚来的时候很不适应,水土不服严重,面对我们的关心,他却总是笑着摆摆手说不碍事。

为深入了解民俗风情以及农牧民对法院的期待,他常常和我们一同前往田间地头、山区牧场,他很善钻研,语言不通就学、习俗不懂就问,不到一个月时间,就走遍了新源县各乡镇。

挂职一年,边院长把“智力援疆”落在了实处。“一定要把好审判质量关!”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不仅向大家手把手传授先进审判理念和工作方法,还经常组织疑难复杂案件讨论研究。像老师一样,通过定期逐一“会诊”发回改判案件,找出问题症结,引导我们举一反三。别看我和边院长共事只有一年,但就是那一年,我的业务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

他不仅关心我们的工作,也关心大家的生活。新源法院硬件设施落后,他便多方争取援疆资金,帮助新源法院建成了建院以来第一个职工食堂,还完善升级了荣誉室等场所设施等。

边院长曾说,“我的任务就是在扬新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把远隔千山万水的两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援疆结束后,他仍挂念着我们。2019年,在边院长的积极联络下,新源法院与仪征法院签订了友好法院协议,明确了交流合作项目,两院干警多次共同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新源仪征法院一家亲”,是边院长挂职时创建的微信群,群成员规模不断扩大,直到今天,也是两地法院跨越空间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

得知边院长因公牺牲的消息后,新源法院组织了一场追思会,大家都对他的突然离世悲痛不已。我们缅怀这位令人尊敬的法官,也希望,我们的思念能够随风飘到遥远的扬州,融归尘土,伴他长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边晓斌牺牲当天晚上,新源法院举办追思会

魏 健

案件当事人之子

一场意外,曾让我陷入了无尽的黑暗。而边法官的出现,像一束光,点燃了我和母亲的希望,也照亮了我未来的路。

父亲是一名普通的农民工,2010年,他在安装高楼标牌过程中摔伤,颅脑受伤严重,仅住院治疗期间,每天的医疗费就要1万多,更别提后续的费用了。但是,雇我父亲干活的包工头在给了2万多块之后就不知所踪。母亲每天以泪洗面,当时的我,还没从保研的喜悦中回过神来,便被生活给了当头一棒。

我们是淮安人,在仪征打工,举目无亲。案件到法院后,对法律一窍不通的我们,时不时就要找当时承办这起案件的边法官咨询,他总是热情接待,即便是在忙别的事,也会让其他法官来接待,从没让我们空跑过。那时候,他成了我们母子最信赖的人。

重伤的父亲和巨额的医药费,让原本柔弱的母亲不得不扛起家庭的重任,四处借钱想要留住父亲,巨大的压力甚至让她产生轻生的念头。边法官得知后,严肃地对母亲说:“过几年,儿子毕业工作就好了。你要是出了事,真就把儿子的一生毁掉了!”这是母亲后来告诉我的,她说,正是边法官这句话点醒了她,才让她振作起来。

当时的我因为家中发生重大变故,打算放弃读研,想打工挣钱贴补家用。边法官则像父辈一样鼓励我,他说:“现在,你就是家里的顶梁柱,不能因为一时困难就放弃学业。有困难,我来想办法。

后来,他带头捐款,又多次帮父亲向相关部门申请救助资金,不辞劳苦地奔走各方之间协调案件,让我们家尽快获得了赔偿。在他的关心下,我重拾信心继续求学。前几年,我组建了小家庭,现在在大学做审计工作,生活越来越好。

是边法官,挽救了我的家庭,更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他对我们一家真的恩重如山,如果不是他,我都不敢想象现在会是怎样。

我听说,父亲的事故发生后没多久,边法官倡议开展农村建筑工人意外伤害保险试点,推动包工头给建筑工人买保险,让遭受意外伤害的建筑工人维权不再困难。这位心系人民的法官,一定是不想悲剧重现,于是竭尽全力让千千万万个家庭的顶梁柱有了保障,这千千万万个小家,就不会被轻易压塌了。

“法官办的不仅是案件,更是别人的人生。”我常常在网上看到这句话,又总是想起边法官。是他,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法院是“人民法院”,为什么法官是“人民法官”,而他,也用生命赋予了“人民法官”更深重的含义。

他用一生书写“公平正义”的含义

用乐观和无私温暖身边的人

尽管他已经离开

但他的事迹和精神

会一直在我们的回忆里闪光

来源:江苏高院

作者:张瑾瑶(扬州中院) 张晓艳(省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