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本上都讲过袁世凯复辟这段。但是这段介绍的太过于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对于是这次复辟中,扮演重要角色日本,更是轻描淡写,一笔代过。那么今天就尝试梳理下这段历史,看看日本在当年是怎么给袁世凯一步一步埋下的坑。
袁世凯复辟,不仅有着复杂的国内形势,也有着复杂的国际环境。所以在说日本之前,我们要先聊聊,为什么袁世凯要复辟。
民国之初,由于南北政府的不和,导致整个国家陷入了无穷无尽的混乱之中。在这种社会现实中,不少人开始怀念“皇权”时代。孙文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解散国会,独揽大权。此时中国变成了表面挂着“共和”的名义,实则是“帝皇集权”的国家。
之后的袁世凯,充分发挥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至1915年,中国社会得到飞速发展,实现了国库从负资产到略有盈余。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除了改革开放,这是中国历史上,发展时间最快,发展程度最的时期。因此袁世凯的声望有了空前的提高。
于是乎,一些中内外的学者针对中国目前的情况,分析认为中国暂不合适共和,反而帝制能使中国更加稳定,因此逐渐有些人开始期待袁世凯复辟。在筹安会的操作下,朝野间到处都是请愿团,请求袁世凯复辟。最为出名的应该就是在那些北洋军阀上交的请愿书,蔡锷是第一位签字的。后来反袁的第一人也是他,这点后面会提及。
袁世凯面对这局面也颇为心动,毕竟从晚清开始,他非常执着于“君主立宪”这件事。但是即便袁世凯再怎么愿意,朝野间再怎么请愿。能不能复辟不是那时候中国人可以决定的,还必须看列强的脸色。美国以其民主国家自居,声言帝制运动属中国内政外国不该干涉。英国政府因为自身就是“君主立宪”国家,所以一开始表示赞成。就在这时个,日本便开始悄悄地露出了自己的獠牙。
1914年7月一战爆发,趁着欧洲列强无暇顾及远东局势之际,日本跳过民国外交部,突然向袁世凯陈书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历经一些事情,最后《二十一条》与原先提出的条件已然不同,日本方面表示相当不满意,日本首相大隈重信事后被迫辞职。无论《二十一条》结果如何,日本对中国的野心已经表露得一览无遗。
1915年袁世凯开始复辟帝制运动,9月大隈重信在私人谈话中发表了对中国国体的看法:
中国数千年来一直是君主制,而现在突然用共和制度来谋求国家统一富强是不可能的,其国民知识水平低下政治思想贫乏,不问民主或专制只要国内和平生活安宁就行,因此大部分人都不会去反对复辟帝制。至于该何人当皇帝,只要是谋求中国统一有实力的伟人即可,而如今的大总统袁世凯在艰难局面中显示了统治中国的实力,不失为当代中国一伟人,由他当皇帝谁也不会奇怪。
9月6日大隈重信给驻华公使及各地领事发电指示说:帝制运动是中国内政,只要其实现方式不走极端不生骚乱不影响东亚和平,我政府就不干预此事。
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对中国外交部次长曹汝霖表示:“中国如欲改国体为复辟,则蔽国必赞成。”
不仅如此,日置益对袁世凯说:“袁大总统,敝人认为,中国还是复辟立制为好,中日两国为近邻,若贵国君臣易位,我大日本天皇也受其影响。”
在袁世凯看来,日本是支持自己复辟称帝的,于是一颗悬着的心也放下了。而他没注意到的是,日本已经开始编织着一张大网。
如果说,明面上日本政府是在支持袁世凯复辟,那么暗地里他们则是干着挑拨、怂恿反袁势力的勾当。
9月,大隈重信一方面口头上说不干涉复辟一事,另一方面却在暗中搜集反袁势力的情报:驻纽约总领事中村与黄兴的谈话中得知,黄兴极盼望袁称帝以借机发动革命。9月27日日本警视厅致电外务省称侦查得知在日革命党开会策划第三次革命,有大陆和南洋的人赴日怂恿孙文讨袁,保皇派的梁启超也愿与革命党合作反袁,因此革命党视此为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举旗倒袁,建立真正的共和,且很多革命党人业已通过各种方式回国隐藏起来,在南洋的李烈钧也已潜回内地,在美国的黄兴也决定和孙文再次联合重建共和。
与此同时,日本右翼团体黑龙会也开始积极行动起来,向中国民间支持、资助反袁活动,向袁世凯施加民间的压力。值得注意的是,黑龙会虽然是民间组织,但是很多日本高官都是其会员,比如驻华公使日置益。
就在中国帝制运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欧洲战争上已经打得不可开交。此时的战局是以德、奥为主的同盟国摁着以英、法、俄为核心的协约国在打。英国迫切地需要外援,那怕是动动嘴皮子,在国际上造造势,给同盟国形成压力。
但是袁世凯认为当时的中国太过说孱弱,不易参合到列强的战争中,因此选择保持中立。而日本当即表示愿意加入协约国。为了保证日本的站队问题,英国在对待中国问题上,开始逐渐倾向于日本。于是,日本真正的意图一点点的暴露出来。
10月14日,也就是在一个多月后,以尾崎行雄为首的强硬派在内阁会议上提议不承认帝制,反袁姿态明显。
10月15日,日本外相石井菊次朗告知英国的驻日公使,说在中国南方反对袁世凯的宣传正在扩大,倘若试图恢复帝制,则将爆发起义,英日两国蒙受之损失,将比其他国家更大。
10月28日,袁世凯政府开始进行国体投票。当天,日本驻华代理公使小幡酉吉,又在本国政府授意下,串通英、俄、法、意一块向袁世凯警告,鼓动全国反对袁世凯称帝。在通过投票后,日本及其他四国公使又一起向袁发出第二次警告,申明五国政府不同意复辟。
五国的行为让袁世凯感到迷茫和恐惧,于是袁世凯私下照会五国公使,但除日本外,其他四国没有明确表态是支持复辟还是反对复辟。可见,这是一次日本通过一战的国际形式,胁迫协约国对袁世凯施压。
至此,中国方面已经感觉到日本在复辟的问题上,给袁世凯下套了。但是更改国体的运动,已经进行到这种程度,不可能再回头了。11月4日,农商总长周自齐与日人的谈话中,就表达了这个问题:“现在各地都在进行国民代表选举,马上就开国民大会议决国体选皇帝,中国政府对此时日本主导列国进行劝告甚感意外,不理解日本此举所为何。若一月前劝告尚有回旋转变之法,但现在政府若尊重列国劝告终止帝制反而会引发骚乱。”
这时,我们要将时间调整到10月中旬。在袁世凯积极推行帝制运动之初,德国是抱有反对意见的。由于日、英、法等国反对更改国体,袁世凯发挥其师李鸿章 “以夷制夷” 的外交手段,开始寻求德国的支持。而德国也希望通过中立的中国来破坏英法俄在远东的利益,因此对复辟一事上,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开始支持袁世凯。德国驻华公使辛慈公开表示支持中国改行帝制。威廉二世还曾亲自通过当时赴德就医的袁世凯之子袁克定致函袁世凯,肯定其复帝计划,并表示愿意“全力赞助经营,财政、器械无条件地供给”袁世凯。
周自齐
虽然英、法、俄一直希望能将中国拉入协约国,但是德国突然支持袁世凯,这一点让以英国为首的协约国再次感到紧张,这也加剧了协约国倾向于日本。而日本也抓住了这次契机,阻止英、法、俄拉拢袁世凯进协约国的计划,进一步向世界展示出侵占中国的野心,并且向其他四国发表申明,中国的一些问题都与日本有关,列强在中国的态度,需要取得日本的同意才行,否则日本将强行干涉。
12月11日中国召开国民代表大会投票决定国体,结果是以1993票,全票赞成君主立宪制,接着一致拥戴袁为皇帝。此时的袁世凯面对如此的民意,已经骑虎难下了。面对着国际社会的压力(主要就是日本方面的压力),袁世凯不得不宣布推迟帝制。
1916年3月7日,日本内阁会议,做出一个正式的决定 给袁世凯最后通牒,也就是《对于中国目下时局日本所执政策》。要求确立日本在中的主导地位,使中国国民意识到日本之强大势力,创造日中亲善之基础。袁世凯确为妨碍日本推行上述政策之障碍,无论何人掌权都比袁世凯更符合日本在中国的长远利益,故袁必须永远退出中国政坛。使袁退出中国政坛,依靠中国自身形势发展为德策,要视中国国民将来的民心而定,日本密切关注中国形势发展,以决定对华方针。上述若不能实现,因为排袁会与袁世凯直接冲突,要求其终止其或退位,反而会为陷入窘境的袁世凯开出一条活路,要为袁世凯善后承担责任。日本以欧美协调为德策,若干涉中国内政,难以得到其他国家赞同。等待适当时机承认南军(护国军)。日本民间志士,对于驱逐袁世凯之中国人,给予同情,拟资助中国人金钱、武装,日本政府虽不便公开鼓励此等人士,但将允予默许。
随后,青木宣纯访华,此人开创了以侵略中国为目的的特务组织“青木机关”,是日本近代间谍战鼻祖。青木宣纯访华期间,不断笼络反袁人士,并给予他们资助鼓动各方势力反袁。
日本不仅支持护国军,成立肇庆军务院,还资助孙文的中华革命军,拉拢宗社党势力反袁,策动南满、东蒙建立特别独立国,拥戴大连肃亲王善耆为皇帝等一系统分裂中国的活动,以达成侵略中国的目的。
日本内务大臣后滕新田在《日支冲突真相》一文中承认:日本出于扰乱支那全国之策,卷起支那各地抗袁运动。
最后,我们再聊聊袁世凯。袁世凯从朝鲜任职开始一直到复辟之前,在与日本的交往上,从来没让日本占到什么便宜,为此日本一直对袁世凯恨得牙痒,尤其是在签订《二十一条》之后,一心想要铲除袁世凯。
袁世凯算得上是个能臣,可也只是一个“臣”而已,古时的帝王心术何其高深,他又怎么能洞悉一切?虽然当时看上去全国上下都拥护他当皇帝,可是国民党人用血汗建立的“共和”,怎么会容让改为“君主产宪”?那些北洋军阀各个都虎视眈眈地认为自己也能通过民选登上最高点,又怎么会看着袁氏一族“千秋万代”?
日本,一个一直紧盯着中国的野兽,早就看穿了一切,顺势布局并且推波助澜,使得袁世凯一步一步滑向深渊。以袁世凯的能力就不能破局吗?可是当时的中国毕竟是个弱国,所谓“弱国无外交”,自己手中可打的牌不多,最后明知是个陷阱,也无力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