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清明节气,气清景明,缅怀亲人,珍惜现在。“清明时节雨纷纷”是清明节的基调,几分悲戚,几分寂寥。落叶归根,人已入土,往日已逝,先人已去。缅怀追忆,似水流年。

清明节和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一起作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清明节最早来源于古代的祖先信仰和春祭的礼仪和习俗,同时具备着自然和人文两种含义,因为清明节既属于自然节气,也属于传统节日,所以融合汇聚了节气习俗和人文风俗的特点,也是我国“天地人合一”传统思想的体现,自古就比较注意遵循自然规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作为时代久远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的礼俗丰富多样,总结起来主要是围绕着“扫墓祭祖”和“踏青郊游”这两大主题展开。扫墓祭祖是礼敬祖先、缅怀追思逝者的重要仪式。

每个人都是活在历史长河里,上有祖辈,下有传承,一代又一代繁衍生息。有的地方还会有拜山仪式,先要清理杂草、摆放祭品、然后进行拜祭仪式、有时还会鸣放鞭炮。

清明时节,春意盎然,万物复苏,又逢假期,正适合踏青郊游、亲近自然。踏青的习俗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含义如同“踏春”字面意思,脚踏青草,郊游赏春,让人身心愉悦。

除了祭祀祖先,踏青郊游以外,还有很多具体的活动,比如蹴鞠运动,就是古代非常喜爱的一种活动,清明时节会和家人朋友们结伴一起游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放风筝也是常见的习俗,有趣的是,有些地方的人还会故意剪断风筝的线,随着风向把天空中的风筝吹到天涯海角,以此来祈祷除病消灾,好运常在。

常有人说:“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容易成活,有些地区的人们还会把柳枝插在屋檐下面,原本是用来预报天气,现在已经变成一种习俗保留至今,俗语说“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来源于此。

除了蹴鞠、放风筝、插柳以外,还有拔河、荡秋千、斗鸡、射柳等习俗。

饮食文化也是清明节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与自然节气和人文习俗一起,体现着独特的清明文化。

首先是清明节最具特色的“青团”,也叫“艾草团”,或者“艾团”,从江南特色小吃慢慢传播到更多地区,最醒目的是它的色彩,是象征着春天的青翠色,而且口感软糯,极具清明特色。

。除了青团,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食物,比如客家艾粄、福建暖菇包、画彩蛋、吃螺蛳或田螺,还有些地区吃芥菜饭,油炸小吃“撒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