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间/四/月 万/物/清/明

— 传统二十四节气 —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假期天气预报

清明假期(4-6日),我市以晴间多云天气为主,北风转南风,风力总体不大,气温逐渐回升,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请注意防范。

3日夜间到4日白天:多云转晴;北风,海面6~7级转5~6级,陆地5~6级转3~4级;5~15℃。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四级(高风险)。

4日夜间到5日白天:晴间多云;北风转南风,海面5~6级,陆地3~4级;3~21℃,有霜冻。森林火险气象等级:三级(较高风险)。

5日夜间到6日白天:晴转多云;西南风,海面5~6级,陆地3~4级;6~22℃。森林火险气象等级:三级(较高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节气传统习俗

二/十/四/节/气

人/间/四/月 万/物/清/明

蒸面燕

“清明燕,端午蛋,正月十五捏豆面”。清明节正是春燕回迁的时节,在古代,人们喜欢用蒸面燕的方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期盼新的一年农业生产风调雨顺。后来逐渐形成风俗流传至今。

“莱阳农村清明节都做面燕,清明节燕子从南方回来了,落在农家的粮囤上,会给农家带来丰收。”

“面燕儿”的做法:首先把面团捏成鸟的身形,然后用剪刀剪出两个象征性的翅膀来,还要用剪刀剪出尖尖的嘴,再用手一撮,燕子的尾羽出来了,再用剪刀剪出羽毛。再把“面燕儿”放到锅里蒸。“面燕儿”蒸熟后,在“面燕儿”的身体上画上好看的花纹儿,点上鲜亮的眼睛,面燕就做好了。

清明时节蒸面燕寓意着迎接春天,迎接燕子重新归来。传说中,如果是哪家的房檐下有燕子筑巢居住,会被视为吉祥之兆,所以人们在清明这天都会蒸出各种面塑的燕子,用红线穿起来系在玉米秸秆上,缀上红布条挂在家中。

吃鸡蛋

清明吃鸡蛋,一整年身体好。

吃鸡蛋就如同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一样重要,清明节为什么吃鸡蛋?民间习俗认为,清明节吃个鸡蛋,一整年都有好身体。

吃鸡蛋是源于古代的上祀节。人们为婚育求子,将各种禽蛋如鸡蛋、鸭蛋、鸟蛋等煮熟并涂上各种颜色,称“五彩蛋”,他们来到河边把五彩蛋投到河里,顺水冲下,等在下游的人争捞、剥皮而食,食后便可孕育。

还记得小时候的清明节“撞鸡蛋”的习俗吗?孩童们手拿鸡蛋.两两相撞,看谁手里的鸡蛋皮硬 ,坚持到最后的赢家,能高兴好长时间...

春季里万物化育,是生命的季节,诸多民俗都在深层的生命意蕴上暗合。在扫墓时,将煮蛋在墓碑上打碎,蛋壳丢在坟上,象征“脱壳”,以示生命更新,希望子孙皆出人头地。

插杨柳

“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白首”

许多过去的清明节习俗,有些习俗延续到现在,有些已经渐渐消失了。

明清时,清明节的习俗很多,因为清明节和寒食节连在一起,所以那时清明三天家家户户都不烧饭,吃一些清明团子。在清明节前一天,家家户户把杨柳插在门上或者妇女的发髻上,小孩子们则把杨柳变成头环戴在头上,有种说法流传下来叫“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白首”。这些都是南宋以后流传下来的习俗,到现在逐渐都消失了。

古时清明节的习俗是非常多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

放风筝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风筝,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S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