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37度暖爸

在中国,孝道文化传承数千年,不孝敬父母的子女,往往会引发人们的愤慨,成为众矢之的!如果抛开伦理道德、对与错,在心理学视角下,儿女不孝是怎样形成的呢?

我认为:儿女不孝或是父母在养育子女过程中的有意为之!这个逻辑看上去有点搞笑,父母怎么会给自己的孩子增加“不孝”的属性点呢?

你还记得《都挺好》里的苏明玉吗?因为她的到来,不仅使母亲赵美兰离婚去上海发展的计划成为泡影,而且赵美兰和苏大强还因为超生被降职,因此导致家中经济一落千丈。

从小被重男轻女的生母赵美兰仇视、苛待,高考时本能考上清华大学,但因为母亲不愿掏学费她只能上免费的师范学校。

如果你是苏明玉,你会孝顺自己的母亲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知道现在绝大多数的父母不会像苏母一样,如此对待自己的孩子。编剧为了更加吸引观众,刻意放大了人物矛盾,但是从心理学视角来看,底层逻辑是一样的。

父母常用的2种亲子互动方式,或许会真的将孩子培养成一个不孝之人。

情感忽视

情感忽视,是一种长期的、持续的情感上的缺乏关注或支持的状态。例如:苏母对苏明玉的忽视。

情感忽视常见于亲子关系和伴侣间的亲密关系中。例如:父母常常理性地看待孩子的行为、表现、成绩,而忽视了孩子自己的情感需求和表达。

说说我自己吧!

儿子刚上学半年,就赶上了疫情。当时我和妻子开玩笑说:“会不会寒假直接放过暑假?”没想到真应验了!再开学时,儿子已经是二年级的学生了。

开学第一次考试,孩子语文考了38分。老师单独把我留下来,没好气的说:“自己看看吧!38分,你家孩子全班第一!”

说实话:当时除了羞愧还有对老师的愤怒!

可我拿过卷子看了一眼,所有的不良情绪就消失了。因为试卷反面是空白的!回家后,我让儿子按照考试要求重新做了这张卷子,老师阅卷后成绩是85分。

我问儿子:“为什么考试时反面都没有作答?”

儿子说:“因为时间不够!”

听到这个回答,我十分惊讶:“怎么会呢?其他同学都答完了卷子呀!”

儿子指着试卷正面最后一道题,委屈巴巴地说:“爸爸你看,我一直在想这道题,老师收卷子了,我才发现考试结束了。”

儿子现在五年级,没从来没有再犯过类似的错误。

那么,如果我换一种做法:回家后向儿子发泄自己的羞耻感和愤怒,或许给他准备好“巴掌套餐”,然后孩子哭哭啼啼去完成作业和试卷……最后,试卷的结果不会有太大的差别!孩子也会记住这次教训,但是我忽视了孩子自己的感受和情绪表达。

难道孩子自己不知道羞耻么?难道孩子在体验过羞耻之后,不会难过和反思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孩子长期处在情感忽视之中,如:不允许表达情绪、被忽视感受、只关注行为表现、得不到情感支持。

那么孩子可能会出现:回避依恋、自卑、讨好、伪社牛、喜欢独处、人际关系差、过于在意他人的看法、经常感到自责和内疚、有负罪感……

没人会喜欢这些感觉吧?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亲子互动方式也容易养出不孝子—有条件的爱。

有条件的爱

有条件的爱,也是情感隔离的一种,但是从程度上来说,比纯粹的情感隔离要轻一些。起码,在孩子表现好的时候,还能讨到父母的欢心,还能感受到情绪、情感的流动。

如果,父母总是给孩子的爱,加上一个前置条件,设置一个门槛,孩子感受到的就是情感交换。

我用我的价值体现,交换父母亲给我的情绪资源!

OK!这样的父母年迈之后,如果不能给孩子提供等价交换,孩子是不是可以不用尽孝?

孩子总是在家里受伤,或是感受有条件的爱,或是遭遇父母的情感忽视,他一定会选择和父母做情感隔离!

情感隔离

情感隔离,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主要是指个体在面临强烈的情感和情境时,暂时切断与外界的情感联系,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情感隔离,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机制。比如,有亲人离世,我们会通过葬礼一系列的程序告别,作情感隔离。

还是用我自己的故事,说明一下吧!

我是姥姥和姥爷带大的孩子,与二老感情非常深厚!

姥爷去世前一个月,我就有预感,姥爷去世时,我亲手送走,参与整个传统葬礼的全流程。按照城市生活来看,丧礼的规模算得上是风光。

姥爷去世后,我很悲伤,大约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才从这件事中走出来。

姥姥的去世,十分突然,在疫情封控期间,我们想尽了办法赶回去。

当我见到姥姥时,她躺在殡仪馆,各种条件受限,匆忙举办了丧礼。当我看着自己深爱的姥姥,被工作人员推走,然后捧着一个小盒子走出来,我始终无法相信这是真实的。

回到家之后,我没有悲伤,反而感觉有什么事会让我很开心,虽然我不知道是什么事!这种状态持续了3天:整个人不用睡觉,也不困,很亢奋、很开心。

然而,接下来的悲伤,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不知道有多少个夜晚,我被湿哒哒的枕巾叫醒,自己枯坐到天明。(特喵的,为了讲明白这件事,给我写哭了)

如果孩子与父母做情感隔离,常常会被认为不孝。孩子的情感隔离,或许是有意识,也或许是潜意识主导下的行为。

孩子的情感隔离最常见表现:和家庭划清界限;远离自己的父母到外地学习、工作、生活。例如:苏明玉18岁离家,断绝和家庭的经济往来,努力让自己和家庭划清界限。

孩子情感隔离的表现,不限于此,例如:不愿意和父母沟通、吐露心事;刻意与父母保持距离、反抗父母等,或许都和情感隔离有关系。

我认为养育,应该是不带目的性的行为。

是因为我感觉这个世界还不错,想让你也来体验人间烟火;是因为我们的婚姻还不错,想让你也来加入我们的家庭;也或许是因为我们上一世的牵绊,想让你也体验下为人子女被照顾的幸福。

用王志文在《天道》里的台词或许最能说明养育的逻辑:

“如果说样儿是为了防老的话,就别说父母的爱有多伟大了!养来养去还不是为了自己?那是交换,等不等价还两说呢!碰上个不孝顺的就算赔了。养儿防老,那父母就是你天然的债仅人,这种感情比山高比海深,你永远想的就还债报恩,老人越觉得养儿防老,就越容易觉得吃亏,心里觉得苦。”

37度暖爸寄语:希望所有的家庭都能母慈子孝;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用童年的温暖、幸福抵挡人生中的寒风。

专注婚姻家庭与亲子关系,一个不温不火,温度刚刚好的爸爸,如果恰巧你也喜欢我的内容,可以关注一下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