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军事博物馆里,有一把看似普通,实则并不普通的军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它普通,是因为外表看起来跟其他的军号差不多,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功能,而且,因为存放时间长,表面还布满了锈迹,让这个军号看起来又多了几分沧桑。

说它不普通,是因为它的经历,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陷入绝境,郑起急中生智,吹响了军号,结果,创造了一把军号吓退敌军一个营的佳话。

如今,那把军号就静静躺在那里,默默地向游客们诉说着当年的传奇故事。

事情还得从1950年的朝鲜战场上开始说起,在志愿军入朝之后,先后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战役,成功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击退到了“三八线”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0年12月13日,几近崩溃的敌军组织全线撤退,就在敌军撤退之际,彭德怀收到了毛主席发来的电报:

“目前,美英各国正要求我军停止于三八线以北,以利其整军再战。因此,我军必须越过三八线,如到三八线以北即停止,将对我政治上造成很大不利。”

毛主席的意思是,必须要不顾一切艰难险阻,与朝鲜人民军一起打过三八线,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1950年12月31日,新年前夕,这天是志愿军向“联合国军”发起全线进攻的日子。

当时正值寒冬,三八线地区下起了鹅毛大雪,寒风划过人的身体,就像针刺一样疼,中朝军队在西起临津江,冬至麟蹄的200公里战线上,从正面发起了进攻。

中朝军队势如破竹,越战越勇,敌军的38度防线阵地瞬间被我军突破,随后,志愿军一鼓作气,继续南下,向汉城发起了进攻。同时,追击部队朝釜谷里前进,准备切断敌军的退路。

釜谷里是一个名气不大的小镇,与汉城相隔30公里,不过这里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通往汉城公路上的一个重要的三岔口,毫无疑问,这里成为了双方的必争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敌军也深知这里的重要性,派来一支精锐部队争抢高地,利用大炮朝我军宣泄着火力。

当时,负责进攻汉城的是志愿军347团,行进至釜谷里附近时遇到了敌军的阻击,当时还发生了特别惊险的一幕。

志愿军侦察排抓到了一个“舌头”,釜谷里本有英军的一个联队,但当时我军的翻译错把“联队”理解成了“连队”,团领导心想,就一个小连队而已,随即派出两个连的兵力前去,直到后来才搞明白,那里有一个联队的英军,相当于一个团。

在搞清楚情况后,347团迅速调整了战略部署,团领导把攻占釜谷里高地的任务派给了7连,7连共有83名官兵,其中就包括司号员郑起

驻守在高地上的英军火力非常凶猛,他们的大炮像雨点一样朝7连袭来,7连的进攻是惨烈的,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山脚下,连指导员和副连长就已经牺牲在了敌人的炮火之下。

但7连战士们没有一人退缩,没有一人害怕,大家一波接着一波的进攻,经过一番苦战,终于成功拿下小高地。

不幸的是,在拿下小高地的过程中,连长身负重伤,在牺牲前,他鼓励战士们:

“我们钢铁连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你们一定要守住阵地!”

一旁的郑起眼神坚定地回答道:

“您就放心吧,我是共产党员,请把手枪交给我,我替您指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连长将手枪交给郑起后,郑起挺直腰杆大喊一声:

“同志们,现在连队的干部全都牺牲了,大家都听我指挥,共产党员都要站在前面,人在阵地在!”

当时,7连已经牺牲了57人,只剩下了26名战士。

高地被占后,英军自然是不甘心的,经过短时间的休整,他们再次向高地发起了猛攻。

第一波进攻被7连打退,接着又是第二波,第三波,当进行到第三波战斗时,7连只剩下了17人。

英军,于是他们又发起了第四波攻势,这次攻势比前几波都要猛。

望着来势汹汹的英军,郑起向大家说道:

“同志们,党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我们要把敌人打下去,为毛主席争光!”

等英军来到我方的火力圈后,郑起一声令下,轻重机枪瞄准敌人直接开火,硬生生逼退了敌人的第四波进攻。

紧接着,又是第五波、第六波,经过一番血战,最后在清点人数时,7连仅仅剩下了7个人。

后来,郑起才了解到,他们7连当时面对的是英军最为精锐的部队,来复枪团和一个重坦 克营,这个团里的战士个个都是精英,战斗力甚至能比得上中国的一个军。

战斗持续到中午,英军停止了进攻,这时候的阵地显得格外寂静,但越是这时候越不能松懈,这通常是暴风雨来临前短暂的寂静。

在郑起的带领下,战士们全都行动起来,加固工事,修建掩体,把弹药收集起来,集中优势火力,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迎接下一波进攻的准备。

下午3点多,最后一次进攻开始了,英军也是铆足了劲,准备通过这次战斗拿下高地,仅仅半个小时的时间,直接将5000发炮弹打到了7连的阵地上,这次的轰炸,高地上的任何一片土地几乎都没能幸免。

轰炸完后,紧接着派出一个营外加8辆坦克朝高地攻去,英军之所以这么舍得下本,是因为只有拿下这个高地,才能有机会逃出志愿军的包围。

英军是坦克,而7连只有机枪,包括郑起在内的7名战士们玩命地朝着敌人扫射,前面的敌人倒下后,后面又压了上来,一波一波就像潮水一样。

战斗持续了两个多小时,7连几乎已经把弹药消耗没了,此时,敌人距离7连阵地仅有20米,战士们拿起手榴弹朝敌人的方向扔去。

手榴弹扔完以后,郑起拿起冲锋枪宣泄完了最后的子弹,敌人一个个倒下,但子弹已经打光了。

可是,敌人依旧没有放弃,仍然在向高地发起冲击,就在这万分紧急之时,郑起想到了连长的那把手枪。

郑起拿起那手枪,几发子弹带走了数名敌人,等手枪里的子弹打完后,7连就真的弹尽粮绝了。

而不远处黑压压的敌人还在尝试进攻,当时全连就只剩下了7人,如果就这样干等着,那7人的命运将会是死亡。

怎么办呢?就在敌人即将冲破阵地时,郑起急中生智,拿出了军号,站在山头上用尽全力吹响了志愿军的冲锋号。

嘹亮的军号声给了7连战士们勇气,同时也吓破了敌人的胆,英军此前就听到过这种军号,他们知道,一旦这种旋律响起,那就意味着志愿军将要发起冲锋。

“这是一种铜制的乐器,能发出一种特别刺耳的声音。在战场上,她仿佛是非洲的女巫,只要她一响起,共产党军队就如着了魔法一般,全部不要命地扑向联军。每当这时,联军总被打得如潮水般溃退。”

这是李奇微(“联合国军”总司令)在《朝鲜战争回忆录》中的一段话。

后来,也有一名英军在日记里写道:

“听到这号声,我感觉到这分明是中国式的葬礼。”

当时的英军瞬间被吓破了胆,听见冲锋号之后直接愣住了,当时,7连有一名战士手拿冲锋枪,与一名英军距离仅有10多米,但双方都没有开枪,7连战士是因为没有子弹,而那名英国人是因为被吓坏了。

在郑起一阵阵的军号下,英军直接被吓得撤退了,当然,那几辆坦克也是掉头就跑。

7连从凌晨达到当天的傍晚时分,从83个人打到最后只剩下了7人,硬生生守住了阵地。

“1951年冬天,郑起荣立特等功。不久,志愿军总部又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